一场郡内的小小叛乱,便有十余万人不知所踪,想到未来那波及大汉江山的黄巾暴乱,想到汉末那几乎岁岁征战的军阀乱世,怪不得汉末人口能从桓帝时候的近六千万人,下降到三国时候只有数百万人的境地,战乱真是其中祸首之一。当然,这其中还有那瘟疫、自然灾害的缘故,总之天灾人祸之下,死多少人也就不奇怪了。
言归正传,巴郡如今在册近九十万人,所以按理伏泉手中应有四个孝廉名额。想来想去,伏泉先给郡内宕渠县王氏子弟一个名额,这名额也是应有之意,倒不是因为他和这宕渠王氏关系密切。相反,他和这王氏也就是初到巴郡巡视宕渠县时见过几次面而已,属于泛泛之交的情分,真正让他决定第一个给王氏子弟名额的却是自己手下的王商、王谋二人。
众所周知,王氏是益州大姓,几乎州内各郡县都有王氏豪强,只是发展的有大有小而已。当然这些不算什么,真正让伏泉决定给王氏子弟名额就是因为这些益州的王氏子弟几乎都有远亲关系。而王商、王谋为自己奔波劳碌,尽心尽力,而且也私下和自己提过此事,自然为了照顾自己手下,也有和地方豪族表露合作之意,这第一个名额自然是给王氏了。
至于第二个名额,伏泉却是给了巴郡临江县的严氏,如同王氏一样,也是为了照顾他手下,毕竟自己那位虎将严颜可是出自临江严氏。当然,伏泉此时给这名额也是为了安抚严颜,毕竟前番自己讨伐甘宁时,因为严颜出身临江的缘故,担心其背后的临江严氏与临江甘氏有所牵连,所以并未带这位临江的地头蛇前去。
不过,事实也正和伏泉想得一样,甘宁能在自己讨伐前后,给自己带来那么大的麻烦,除了甘氏的缘故,里面也有其他豪强的影子,严氏也不例外。想来是他们同属一地,本身就有牵扯的原因,对此伏泉也没有追究的意思,追究又如何,最终也只会让自己和严颜、甘宁关系弄僵而已,反而这种不计前嫌的姿态更容易让他们对自己忠心。当然了,现在严颜肯定对自己感激不已,而甘宁,依旧需要契机才能收服,毕竟那日两人论志之后,伏泉明显感到他们之间关系又近了一步,相信收服之日,指日可待。
第三个名额,伏泉却是给了董扶,写了书信与他选择一名弟子举孝廉,毕竟伏泉治理巴郡,他所提供人才十分之多,帮了自己大忙,于情于理,他都该报这恩德,而自己手中区区一个孝廉名额对他的弟子定是非常重要的。
而第四个名额,伏泉却是犯难了,因为抛出麾下本土将领,拉拢豪强的原因,环顾巴郡,他没有发觉值得他用一个宝贵的孝廉名额拉拢的人才,因为好像巴郡现在少年人才都在自己身边了。
伏泉随后将目光转出巴郡,目视关西凉州,放眼天下,当今并无明文规定太守一定要举荐本地人,毕竟随着假“名士”的泛滥,这孝廉举荐机制的内部也是上位者内部随意操作。
旁的不说,曹嵩曹操父子的孝廉名额不就是这样来的,曹嵩是赵咨为敦煌太守时,为他举的孝廉,这才有后来曹嵩为了拜谢举主,丢印弃官,孤身一人追到东海的事情。而曹操的孝廉名额更是如此,当时曹嵩的好友吕伯奢在山东为官时给曹操举了孝廉,曹操也由此当上了洛阳北部尉,才有后来的“五色棒”壮举。说到吕伯奢,没错,就是罗贯中借以摸黑曹操,写的他因为怀疑从而杀的故人恩主的吕伯奢,当然曹操到底有没有杀过吕伯奢,伏泉是不知道的。
闲话少扯,伏泉这第四个名额想到给的外郡之人,在凉州的自然是他那个狡猾的好友贾诩了。贾诩回乡之后,目前在家冷眼旁观天下,伏泉认为把他揪出来是个不错的主意,这样的话,贾诩无论应是不应,这辈子都难和伏泉这个举主撇清关系了,这也算是变向将这个毒士和自己绑在一条船上了。
纵然自己和他关系不错,但是伏泉却一点不敢大意,真要以为这样就能掌控拿下贾诩这位大贤,无疑太天真了。要知道他可是“毒士”贾诩,乱国之辈,如果真的以后出了事情,这位明哲保身贾文和卖了自己也不一定,所以多给他加一点自己的紧箍咒倒也不错。
“是时候把贾诩揪出来了,真想看看自己这位好友接到任命时的样子……”伏泉嘴角泛出一道优美的弧度,喃喃自语道。
第三百零二章 有何喜事
二月初,凉州,武威郡,姑臧,贾诩宅邸,此时院落里断断传来一阵吟诵之声,声音由近及远,若是有人细细聆听,便可从其言语中听出一股淡看天下风云,运筹帷幄的祸心。
西北依旧寒冷的院落里,贾诩穿着厚裘,绕着院落里负手来回踱着步子,口中吟诵道:“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孙子此言妙极,若不知敌人全部虚实,如何可胜……”
此时离贾诩求学返乡业已有两年有余,这两年他除了每日读书看书外,便是在郡里拜访名士官宦,攒养名望,等待合适时机举孝廉为郎,从此入仕。只是很显然,因为伏泉的缘故,他可能要提前出仕了,当然此刻贾诩还不知道这些,不过也快了。
“主君,大喜、大喜……”门前传来一阵老迈的大喊声,声音虽然沙哑,而且说得断断续续,但是依旧可以听出他嗓音里的喜悦之色。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