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了几番,一丝灵感涌上脑中,大致猜到周瑜想法伏泉随即对他道:“依汝之见,莫非黄穰叛军一直无粮可食乎?”
“正是。”
“可有凭证?”
“并无。”
伏泉略显失望,很显然周瑜的这回答不能令他信服,没有证据证明黄穰没粮,那他也就根本不能去冒这个险,毕竟己寡敌重,做事不小心翼翼些,真要失足中了叛军诡计,那可就是哭都没地方哭啊。
对面的周瑜见伏泉模样,本就早熟的他一眼便看到伏泉眼中的失望,而在见到伏泉身后关羽等人,在自己说出没有凭证后,那一副他也就这样的神情后,令得周瑜自己也十分不爽。忍着气,正太昂着头,看着面前这个愿意听自己意见的巴郡太守道:“吾虽无凭证,但可施法试之。今叛军新败,其若营中无粮,两三日内,必有异动,伏巴郡只需备好兵马,待其自溃,出兵伐之,敌本无粮,士气不扬,攻之必克也。”
这一番话说完,不由得令伏泉对周瑜高看了几眼,毕竟他的话里明显是已经读过不少兵书的兵法大家才会说的话,有理有据,不得不让伏泉高看。
当然,不止是伏泉,甚至伏泉身后的关羽等人,也不由得在从中周瑜这个小正太嘴中听到这一番军事见解后,不得不重新审视面前这小孩子起来,毕竟,无论周瑜的推断对或错,能在如此年龄说出这种兵事见解的,就足以证明他的不一般。
的确,正如周瑜所说,只要叛军真的是经过伏泉两次袭击后,粮草被烧的差不多了,他只需要坐等几日,整兵备战,待到叛军各部因为粮草不济,自己内乱时,以精锐之兵攻之,必可一战而胜。
后世有句话说得好,三军未动,粮草先行,充分说明了粮食对一支军队的重要性,现在如果叛军真的无粮,恐怕就是黄穰的个人威信再高,也弹压不住他手下此刻经过连日来的舒县围城战后,所剩下的八万余兵卒家眷的内讧。
到时候,一旦叛军出现哗变危险,那就是伏泉他取胜之时,一瞬间,伏泉犹如拨开云雾见青天,顿时明白了接下来该如何去做,同时,看向周瑜也是更加的不一般了,直把那小正太看得不好意思之极。
想到后来周瑜凭着直觉慧眼,早早便和孙氏集团十分亲密,并且在孙氏崛起前后,都有着不小的贡献。之后更是凭着一己之力,促成孙刘联军,并且赤壁大破曹操,伏泉就不由得暗道看来有的人的确是天生的将相之才。
可以这么说,没有周瑜就没有孙氏的成功,看来自己得想办法好好和这小正太搞好关系了,毕竟现在孙氏因为自己的缘故,孙坚早就投靠了宋酆,也算是他们外戚集团的大将,自然不会再像历史那样前期运气不佳了。
如果这样,也就更没有后来孙策、孙权什么事了,他们两个就乖乖的走父亲的路子,投靠外戚吧,而若如此,自然也就没有周瑜和孙氏的交集了,那么周瑜要出仕,如果和自己关系不浅,说不得要来找自己寻求门路,那样的话,这周瑜还不是自己的囊中之物?
第三百八十三章 哗变伊始只为粮
周瑜所献的试探计策,虽然因为他年幼,有些想当然,很多地方经不起伏泉这些久经战阵之人的推敲,但是有一点他说得很对,叛军如果真的已经没有粮食,那么他们肯定会有异动的,而对于此刻舒县城内守城的汉军来说,现在的汉军只需要好好休整,观察城外叛军的动作便可知道答案了。
翌日,经过昨日的败退和营地被袭的叛军,早已退出了他们原本的营寨,而是另择一地重新扎营。原本的营寨早就因为汉军的大火毁了大半,即使修复也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而那营寨里此刻弥漫的黑烟味道,也是让人难以忍受,几番原因相加,也就不由得叛军高层选择重新立营寨了。
当然了,这才一天功夫,军中现在又有那么多的老弱妇孺,他们不能参与扎营,而且还要占据不少营帐,叛军自然不能和原本一样,扎成阵型严密的营寨,只能是松松垮垮的先把大概营寨扎好,等着以后慢慢建造了,营寨的防御力可谓是微弱无比。
营寨中帐里,叛军首领黄穰此刻却是心烦意乱,因为他最怕的事情已经发生了,大军粮食不足的消息已经彻底暴露了。在汉军火焚营寨后,随后赶来救援的兵卒除了寻找自己家小以外,便是灭火扑火了,同时,本着能救一些东西就救一些的想法,不断的救东西。
只是,很显然,现在是夏日,天干物燥,汉军的这一场大火烧得猛烈,营寨里面多数东西都救不出来了。本来事情到此也没什么,然而不巧的是,营寨里原本囤积粮食的地方,却有一段空地愣是没着火,这诡异的一幕自然让得叛军不少兵卒惊讶,纷纷前来查看出了何事。
也正是这一幕,让得黄穰苦心隐瞒的真相彻底暴露了,原来之所以那一块空地没有着火,却是因为黄穰早就为了制造军中粮草充足的假象。他当时特地命令心腹军需官,用沙土装满麻袋,然后混着一些真粮食,堆积在一起,继续欺骗手下的大军,同时,又让军需官暗地里慢慢缩减兵士的口粮,比如小斗充大斗等欺骗手段,这才还能坚持道现在。
不过,随着那场大火的发生,当不明真相的兵卒前去拯救粮食时,这才发现那些混在真粮食里面的沙袋,竟然有大半装得是泥土,里面的粮食都少的可怜,一下子便捅了马蜂窝。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