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伏泉后来想到,历史上平定黄巾之乱的皇甫嵩,平定黄巾后,所做的士气却是和陆康如出一辙。一面是屠杀黄巾数十万众,根本不留一点黄巾的的冷血屠夫;另一面又是请旨为各地百姓减免赋税,让百姓感恩戴德,他们两人所面对叛贼的行为还真是一模一样。
对此,伏泉百思不得其解,最终也只能总结成无论是陆康还是皇甫嵩,他们都是汉代人,都是出身豪族,都是自幼受到儒家教育的汉代人,既有身为统治者对叛乱者凶残的一面,同时又不免怀着儒家“民为贵”、“悲天悯人”的精神。
在外儒内法的汉代制度下,儒家吞并法家,最终形成儒法结合,虽然外表下是儒家温和的一幕,但是内心里,依旧是他们吞并的法家的冷酷。
儒家的外衣依旧是那个向往圣人治世,教化世人为己任,但实则依旧是是那个法律严苛的法家。就像现在的汉律,虽然没有秦时残暴,但对百姓依旧是严苛无比,更何况面对像是黄穰叛军、太平道黄巾这类的乱贼。儒家容不得这些不顾一切破坏了他们儒家士人基本利益的泥腿子军队存活,因为他们的存活就代表着不安定因素。
对于在“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中崛起的儒家而言,他们的崛起就是吞并别的学术,或者死命打压别的学术,坚决不让他们死灰复燃,君不见原本辉煌的墨家、法家等等都从历史被儒家抹去。
因此,对于破坏儒家根基的人或物,像陆康、皇甫嵩这些靠着儒家教育崛起成才的汉代人,自然是学习他们的先贤一样,毫不留情的将那些要毁坏他们根基的人或物毁灭。自然的,像陆康请旨屠俘,以及后来的皇甫嵩纵容兵士屠灭黄巾,都是一个道理,仅仅是因为这些人依旧有着毁灭他们儒家的实力而已,身为儒家继承人的他们自然不会容许这些人存活。
当然,若是这些人只是普通的盗贼、刑徒、囚犯,或许像陆康、皇甫嵩这样的儒家精英,又会是对他们进行另一番对待了。如果他们的罪名情有可原,那么儒家精英们一定会毫无犹豫的利用手中的权利,赦免宽恕或者减轻他们的罪名,展现他们一直标榜的儒家的光辉一面,这就是儒家,汉代矛盾的儒家。
想通此点,伏泉也就释然,他不会去指责陆康什么,因为身处后世,他充分知道一个被教科书洗脑的人,他的思想是多么的顽固。不过,不去指责,却不会代表伏泉会同意陆康的做法,他以此事应由陛下做主为由,直接上书朝廷具言其事。当然,奏书里伏泉是掺加了不少私货的,因为前面就有江夏蛮先祖因叛乱,才从南郡迁徙到江夏的例子,伏泉便直接毫无犹豫的引用了这个事例,言辞里也是告知刘宏,希望依前例行事。
事情的结果也是很简单,伏泉毕竟是此番平乱的首功者,刘宏不看僧面看佛面,自然是同意的,而至于会不会因为免死了这些叛贼性命,从而毁坏他的根基,刘宏却是不担心的。
毕竟,就像伏泉所举的前事例子一样,只需要将这些叛军余孽,一一拆散,分批迁徙到各地就好。叛军被彻底打乱,再加上各地基层官府的监视,那些被打乱的叛军想要再次反叛,除非是局势大坏之时,最终,这批叛军俘虏在刘宏的一言决定下,全部迁徙到了交州。
不过,此事也遭到了朝堂不少诸公的反对,不少人与陆康一样,也是建议为了避免如此大规模的暴乱,应该将叛军全部斩首,如同当初臧旻灭许昭时,直接围城,彻底将许昭率领的几乎肆掠东南半壁的乱贼全部耗死一样,不留一口活口。
虽然朝堂诸公的愿望,最终也没有实现,但是也让伏泉不由得感觉好笑。因为想到后世的儒生,对付叛军多以招安为主,并且形成了一种用圣人道德教化叛贼的默契,而后世那些少有的,坚持主战扫灭叛贼,不留一丝活口的主战派,却因此而遭受打压和迫害,这要是放在现在,该是多么的好笑?
他们却不知,他们一直标榜的古人先贤,儒家先烈,对待叛贼可是一点也不手软的,古人都能想清楚的事情,他们却是一点儿也想不清楚,只能说有的人真是读书读得傻了。
行军满满,距离雒阳城越来越近,正当伏泉还在想念雒阳城里的亲人时,前方,突然出现在眼前的无数黑影出现在面前,细细望去,当先一人正是伏泉从父伏完,看这架势,此刻他正带人迎接伏泉。
第三百九十章 卧虎
雒阳城外,穿着大汉一队队制式铁甲的汉军整齐列阵,粗粗一看足有数千,步骑皆有。军队阵中,一杆杆竖立军旗上的各式花纹,代表他们都互不同属,但每一支军队的来历,熟悉的人看到都会知道非常不凡,因为他们是来自北军五营的大汉强军,是大汉中央禁军的精锐。
每个汉军男人看到他们都不由自主的心中泛起一阵羡慕,,因为对于很多以汉军兵卒而言,能进朝廷禁军真是他们永远也不敢想的事情,当然,这一点直到后来的董卓进军才彻底改变。
车骑将军宋酆、司隶校尉伏完及北军一众将领以下,皆率各部齐至城外,架势大的不得了,其中更有伏泉熟识的现任越骑校尉段颎、屯骑校尉何进等,真是雒阳城中一众军中大佬齐至。
如此多大佬齐至,更何况还有自己外祖父宋酆、从父伏完,伏泉自然不敢有怠慢,远远便立即下马,快步前去行礼。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