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闻。”
“怪不得!”吕强流露一丝恍然之色,随即想到伏泉也是刚刚平乱结束,就带兵连忙赶着期限入京,能关心北方边事才怪,这才继续回道:“据三边急报,自鲜卑胡酋檀石槐死后,其诸子争位,鲜卑三部大人支持不一,如今自相残杀,鲜卑已大乱矣……”
一语说完,伏泉诧异,随后恍然,怪不得刘宏要让自己带外兵入京,怪不得吕强要自己做好准备北上,并且在刘宏阅军时胜那何进一筹,一切都是因为刘宏要准备出塞伐鲜卑,以尽他三年前没有实现的愿望。
那就是扫平鲜卑,一方面大汉数年边患,另一方面就是证明他自己一点儿也不比桓帝差,毕竟虽然三年前伏泉和赵苞率军大破鲜卑,甚至斩首鲜卑首领檀石槐,这一点是比桓帝做的好,但他们终究还是没有灭了鲜卑。
如今,一直耿耿于怀的刘宏在知道鲜卑内乱后,自然不会浪费这个好机会,肯定是要召集精兵,然后北上出塞,好好的利用这一次鲜卑内乱的机会,彻底消灭鲜卑这个大汉自扫灭北匈奴后,日渐崛起的边患了。
第三百九十四章 杨甘将相和
和吕强入得军营,随着旨意传出,一轮封赏结束,伏泉也就和关羽、黄忠等将领交代一些必须要注意的事情后,便和吕强等人在自己麾下众将帅兵卒齐呼“陛下万岁”的大喊声中,离开军营。
既然回了雒阳,伏泉自然不可能再呆在军营,不说其他,此生至亲的长辈伏完、刘华都在不其侯府,他如果敢待在军营不去不其侯府居住,说不得明天伏完就要被刘华强逼着,带人把他拉回不其侯府去,然后再给他安一个“不孝、不尊长辈”的骂名,这可不是伏泉能够承受得起的。
朝廷的封赏倒是丰厚,想来是这次平乱,没有调动京师的重要部队,让刘宏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兵可以调动调整,毕竟这次差点又一次波及大汉东南半壁的叛乱,平乱也只有荆州、扬州的本地郡兵,以及伏泉所率的益州巴郡兵马而已。
益州巴郡出征的援军里,伏泉是汉军主将,被加了三百户食邑,其余并无封赏,看似是少,其实也代表朝廷无法妥善安置他而已。毕竟本身伏泉就已经是列候加一郡太守了,现在虽说是平了一场大乱,但这功绩显然让他再升个台阶有些不够,而且又因为伏泉升官升得也快,朝廷自然要有所考虑,因此自然要压一压,只是象征性的给他提了食邑以示嘉奖。
当然了,伏泉对此也是无所谓,而且如果要是真的让他再因功升官,那就有些太可怕了,毕竟能再升官的话,在如今刘宏还未开放州牧的时代,他也只能去京师为官,而能满足他的也只有三公九卿了。很明显,在大汉三公九卿都有严格限制的时代里,让他一个还未及冠的人登上如此高位,除非刘宏和满朝诸公的脑子秀逗了,才会选择如此封赏。
况且,若是真的入京为官,这也明显和伏泉想在黄巾之乱前,掌控一地,待大乱之后,以不世之功疯狂捞取政治资本的策略不符合,所以还得感谢朝廷的封赏,虽然就是可有可无的三百户食邑而已。
其他人则各有封赏,王谋、杨洪、秦川等人因献策有功,皆赐郎官,关羽、黄忠、严颜、徐晃等人本都为司马,只不过有别部司马和杂号司马之分,如今都被提为别部司马。当然了,原本就是别部司马的关羽、黄忠二人,却都被加封为了关内侯一职,也算是区别对待嘉奖。
其中还有甘宁,本为盗贼,此番功过相抵,不过念他此番苦劳甚多,再加上杨洪等人的支持,一番表奏,朝廷看在面子还是将他的杂号水军司马封成了别部司马。
将帅都有嘉奖,兵卒自然也不差,除了军营有酒肉犒赏以外,刘宏还下旨每人按级别不同各赏钱财若干,也算是对这些外军离乡入京的补偿吧。对此,伏泉想到史书记载,说刘宏贪财,与民争利,甚至天下大乱也不肯出钱犒军的事情,感觉真是无稽之谈,或许这皇帝真的爱财到了极点,但是很显然,肯定没有史书说得那么抠门无比。
想想看,汉末边疆几乎年年有战事,在还没有发生那件几乎动荡整个大汉的黄巾之乱前,可不是后来军阀混战,只要有口粮食就为你卖命的。大汉的兵可都是职业兵,没钱不可能为你卖命。既然如此,在刘宏开设西邸将钱看得死死后,如果什么军费都不肯出,恐怕根本不需要黄巾起义,就是边疆那些没钱的兵卒都会揭竿而起,提前灭了中央。
扯得远了,反正伏泉麾下这些兵卒是因此对朝廷感恩戴德不得了,比之前番战胜黄穰叛军后,伏泉得到陆康同意,用庐江郡署的府库犒军更加兴奋,毕竟郡府库再怎么样,也不会有中央朝廷的钱袋子多不是?
当然了,虽然从将领到兵卒各有赏赐,但是想到大汉至今固有的将领克扣军饷的潜规则,伏泉还是嘱咐关羽、黄忠等人一定要严查,不得使一人贪污,别人军中如何他管不到,但自己的军里绝对不能发生这样的事情,毕竟伏泉深知,要想让兵卒效死,就得让赏罚严明,施恩他们。
想到当时被伏泉任命核查诸军的战功的杨洪,竟然和他推荐甘宁的功绩,言道其功仅次于关羽、黄忠等武将,就让伏泉觉得诧异,毕竟杨洪和甘宁,两人之间说来应该有些龌蹉才是。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