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二地兵马,对付号称十万之众的张纯、张举,还是有些不足,毕竟,虽然皇甫嵩麾下尚有不少劲旅的,但是在太行山内的黑山军张飞燕所部,还是令朝廷诸公放不下心,生怕他们会利用这次机会复叛,所以又从其他地方调兵。
首当其先,便是刚刚在青州剿灭泰山贼十分有效的降贼中郎将伏德所部,他们的战果已经说明这是一支可战之师。
接着,考虑到叛贼所部有不少乌桓骑兵,北方地势开阔,这些骑兵危害很大,可是此时幽、冀二州,因为连番抽兵,骑兵不足,所以必须还要准备骑兵。
而并州因为也要防范张纯、张举还有黑山军,加上前番为了支援凉州,也抽调了骑兵,所以骑兵如此算来,也稍显不足,故而朝廷又下令继续从南匈奴抽调胡骑讨贼。
如此这般,在兵力上,大汉的优势也就完美了,不过,对于心中尚有其他心事的刘宏而言,这还不够。
在朝会的末尾,刘宏又出乎意料的下令,以如今凉州战事汉军把握优势为由,下令伏泉将原本支援凉州的骑兵派出北疆,并且要他从凉州铁骑中,抽调人马,补充受损兵卒,将原本支援的一万铁骑,原封不动的送入参加北疆讨贼战事。
这道旨意,其实初时是颇为令满朝公卿百官不解而震惊的,毕竟凉州战事未结,即使现在汉军掌握很大的优势,但也不能如此肆意妄为。如果现在就要抽调边军主力入中原平乱,这从另一方面来说,也就是相当于自减实力,主动资敌的行为,终究若是因为凉州汉军缺少骑兵和叛军对战的话,说不得会给叛军再次崛起的机会。
本来,此事就有不少人想要反对,临阵分兵,说来也是兵家忌讳。只是,当他们都想到刚刚传来的张玄被劫一事后,都忍住了冲动,皇帝不可能不知道这般调兵对于凉州的危害的,但考虑到现在凉州刺史伏泉手握重兵,而朝廷又没有绝对证据证明他有谋反嫌疑,似乎只有这样,慢慢削减他的实力,才能达到皇帝心中就算伏泉会反,也危害不了大汉社稷的目的。
因此,这种按理来说应该遭受群臣反驳的昏庸之见,竟然出奇的无人反对,就是伏泉伯父伏完,对此也是出奇的冷眼,一点儿没有为凉州军可能会为此势弱,甚至有可能会败北而求皇帝收回成命的意思。
终究,即使伏泉因此败北,但也总比他手握重兵,从而被皇帝猜忌强,而皇帝这般一点一点割肉的行为,又未尝不是对伏泉的考验呢?
第六百二十五章 抢先决战
张纯乃是渔阳大族出身,曾为中山郡太守,之所以曾经的汉室忠臣,会突然反叛,其实也和伏泉有关的,当然这事情虽然和伏泉相关,但是他自己都不知道。
这事情的起因,就是伏泉向朝廷求援,掉精锐骑兵入援凉州,对战叛军,平定叛乱。
当时,朝廷从并、幽二州汉军中,一起调了四千汉骑,再加上南匈奴、屠各、乌桓等胡族的六千胡骑,驰援凉州。而张纯听到这消息,便自请为将,只是,却被朝廷选派兵马的官吏拒绝了,至于原因自然是他们不想多事。
对于张纯能力,这些官吏也不太了解,自然不敢胡乱答应张纯请求,否则,若是张纯能力不行,坏了平乱大事,他们这些举荐人不也要跟着遭殃?
不过,如果是像公孙瓒、徐荣、刘备、张飞这些,在前番剿灭太平道黄巾蛾贼中,立过大功的幽州将领自请将兵,那些官吏还是很愿意答应的,终究证明自己的将领和没证明过自己的,有着两种待遇。
正是因为如此,被朝廷官吏拒绝,张纯心怀忿然,愤懑不已。而后又有乌桓不少部落大人,不满大汉朝廷连番征调乌桓胡骑作乱,这一下子就让心中怨恨的张纯找到了报复的路子。
于是张纯私下里与前泰山太守张举约见道:“今乌桓既畔,皆愿为乱,凉州贼起,朝廷调兵西援,北疆无兵,又雒阳人妻生子两头,此汉祚衰尽,天下有两主之征也。子若与吾共率乌桓之众以起兵,庶几可定大业。”
这段话里,张纯用了雒阳出现的婴儿有两个头的怪事,用后世的话来说,那婴儿就是概率极低的连体婴儿这样的怪胎。这种事情在后世有着科学的方法解读,但在如今因为谶纬之言,令得整个大汉百姓都非常迷信的时代来说,相信天命的他们对于这种奇异的事情,都认为是不祥之兆,是上天有警示的预告。
而张纯也正是利用这一点,用新生的婴儿有两个头颅,寓意天有二主,进而再用在雒阳出生,用歪论衍生出如今天下将有两个天子的意思。
张举和这个时代的百姓一样,同样非常信天命,听张纯这么一说,立马就信了,并且还傻乎乎的以为天命就应在他的神身上,于是立马就答应和张纯结盟联合,准备叛汉自立……
此两人皆曾为二千石郡守大员,家族也是北疆渔阳的大族,同时又对乌桓非常熟悉,二人很快便和丘力居等乌桓部落联盟,约定起事。
随着计划已定,张举着人勾连丘力居,一并起事,发兵攻蓟下,燔烧城郭,虏掠百姓。叛乱太过于突然,众官吏一时不察,被害者不在少数。蒙难者计有护羌校尉箕稠、右北平太守刘政、辽东太守阳终等人。因此事大,大有祸及北疆,再复前番太平道举事的叛乱规模,同时直接称天子建国,令得天下为之震动。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