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他们大多数人都恨宦官久矣,但都没想过这时候就起兵,实在是太早了,现在皇帝刘宏还没彻底驾崩,如果被他察觉,那形势可就不妙,没人会低估这位登基以来,就一直重用宦官坚决实行先帝桓帝留下的来的“党锢”政策的皇帝的手段。
而且,退一万步来说,就算皇帝和宦官事先没发现,可等到他们起兵,若是一开始就能攻入宫门那还好,可如果攻不进宫门,等到皇帝和宦官反应过来,他们的下场就只能和当时的窦武、陈蕃一样,因为出兵名义被揭穿,兵卒服从大汉皇帝和宦官之命,彻底倒戈,最终事败,族毁身死。
“本初此言差矣,如今局势,如此才将前功尽弃,陛下在,此计非得万一,切不可行之。”何进自然也看得明白,他知道这事风险很高,很容易重蹈覆辙,所以立即回绝。当然,他也没把话说死了,如果真的到了迫不得已的地步,何进为了权利,为了“史侯”刘辩登基,为了何家的富贵,肯定会不介意行险的,不过很明显,现在还没到他必须要这样选择的地步了。
见何进一口回绝,袁绍并未有不满之色,反而回道:“大将军,当断不断,反受其乱!若是伏泉进京,到时恐怕大将军能调京师一半兵马,便为幸事矣!”
“可……可若举兵,雒阳兵士若如窦公、陈公之兵,当何如?”何进脸色一变,他明白袁绍担忧,的确,伏泉进京,这雒阳兵卒会有多少人舍弃他这个大将军,去投靠明显最有希望即位的太子刘崇的表哥伏泉,用屁股想也都知道,到时候若是他们再起事,可就真的黄花菜都凉了。
如此说来,现在对于何进,真是进也不是,退也不是,左右为难。他不介意麾下这些掾吏要把皇宫里的宦官杀光,只要能让“史侯”刘辩即位,能让何氏荣华富贵,能让他何进成为大汉独掌中枢的权臣变行。
眼看何进脸色,袁绍心中冷冷一笑,而后行礼道:“大将军所担忧无非是京师兵马不忠,然若兵马尽数效忠将军,何复窦公、陈公前事?”
闻言,何进疑惑道:“本初所言何意?”
袁绍回道:“大将军可召四方英雄之士,勒兵来京,清扫君侧,尽诛阉竖,拥立‘史侯’,以定天下。”
话音落下,何进属吏陈琳连忙脸色大惊出列阻止道:“不可!自古外兵入京,多有祸事,外将若忠心汉室尚好,若有异心,则恐其临犯京阙,为祸天下。何况王文祖之事,近在眼前,若招外兵,事必宣露,吾料此事必败,那时,大将军如何自处?如此行事,乃所谓倒持干戈,授人以柄,功必不成,反生乱矣!”
陈琳的话有理有据,顿时令在场众人侧目,不过,他们并不是说没看出袁绍提议放外兵入京会有怎么样的后果,只是因为袁绍的身份,他们没有出言反驳而已,因为熟知袁绍的他们,也不明白这位党人领袖,到底在想着什么。当然,也并不是说真的没人看出袁绍要干什么,只是有的人看出来却根本没说,比如何颙、许攸这些袁绍的心腹。
至于陈琳所言,最关键便是现在的局势,如果何进这么大张旗鼓的招兵入京,那他视现在还在皇宫中疗养的皇帝于何物?某种程度上来说,何进这么做就真的和去岁冀州刺史王芬王文祖谋反的事情如初一辙了,需知皇帝未死,何进这般掉外兵入京,一旦稍有差错,消息泄露,岂不是将把柄授予他人,到时候真有功亏一篑的可能。
然而,旁人或许碍于袁绍在党人中的身份地位,不敢直言,但是陈留却不同,而他这话,也让出言的袁绍脸色一变,只是善于隐忍的他藏在心里,并未表露出来而已。
不过,袁绍不表露,但并不代表他会容忍别人破坏他的计划,只见,袁绍回道:“非常之事,必以非常之法行之!大将军此时若将大好局势,拱手让人,日后伏泉掌权,吾等尚可留于朝中,为朝中干臣,而将军何处?敢问大将军,愿如此乎?”
大堂内顿时安静无比,袁绍这话如同逼宫,在场多数人虽然没觉得事情已经到了如此鱼死网破的地步,但是袁绍既然作为党人领袖,这般行事,必定有其原因,而且又因其身份地位,所以都没有出言劝阻。
何进也是被袁绍这么一激,当下可能也预感到了最坏的情况,或许也是明白伏泉入京的可怕,便不再迟疑道:“便依本初之计。”
“大将军英明!”
“大将军英明!”
“大将军英明!”
……
得到肯定回复,袁绍当即率先喊道,在他说完之后,在场其他党人见此,也纷纷出列附和,虽然他们不懂袁绍的意思,但出于信任,自然也是毫不犹豫的附和袁绍。
之后,众人便开始商量调兵人选,因为想到伏泉自从出仕以来,屡立战功,军中门生故吏很多,一旦其号令发兵,再有皇太子刘崇的正统名义,到时必然从者如云,所以此番招兵入京必然有两点要求,一是值得信任,二是要其麾下兵马忠心而且要多。
因此,在讨论一番后,众人决定分两步进行,其一,先暗差信使,向如并州刺史丁原、豫州刺史黄琬、西河郡守董卓等人送入私信,以大将军之名,令其等携亲兵,快速入精;其二,便是让何进亲信如吕布、张扬等人,各自回乡募兵,然后带兵回京助其谋事。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