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千秋究竟想要干什么?是想要把这一次的冬会完全搅和掉?他怎有这等胆子!
“九哥,真是好厉害,刚刚那个钟小白气得差点没昏过去!”
“九哥你之前给我们做得这一身衣服,我还只是觉得很神气,没想到还有这好处!”
“是啊是啊,我刚刚都担心会不会被人赶出国子监……”
听到四周围这些七嘴八舌的声音,越千秋嘿嘿笑了一声:“这国子监咱们没有一个人想来,可合则留,不合则去,我们可以自己走,却不能被人撵走!想找茬,就得有被磕掉牙,就得有被抽到鼻青脸肿的觉悟!”
众人都是唯越千秋马首是瞻的,此时顿时起哄似的应了一声,包括白不凡。而这时候,还是戴展宁轻轻咳嗽了一声。他虽说看着文静秀气,却是这个小圈子里实打实的二号人物,这一声咳嗽,四周围顿时鸦雀无声。
“九哥,今天的冬会暂且不说,周大康提请所有七品以上官子弟进国子监读书三年,这件事皇上很可能会同意,我们真的要例外吗?日后会不会被人排挤?”
越千秋扭头看了一眼众人,见有人不忿,有人不安,有人不以为然,有人满不在乎,他就咧嘴笑道:“如果这一条皇上真的准了,那么,有两个办法。”
他伸出了一根食指,桀骜不驯地说:“第一个办法,把人家的国子监变成我们的。”
见白不凡瞠目结舌,刘方圆满脸振奋,其他人也大多跃跃欲试,唯有戴展宁眉头微皱,他就竖起了第二根手指头:“第二个办法,他们玩他们的,我们玩我们的!”
第169章 论学以致用
一路上,对于金陵和朝廷很多规矩都不熟的白不凡,虚心向其他人,尤其是越千秋讨教了众多有关国子监的问题。
问,国子监有多少人?答曰,额定一百人,全都招七品以上官宦子弟,有时超编,有时不满,现在就是名义上一百,在监读书的只有几十,所以周大康不满意了。
问,一年一次的冬会每个监生都能参加?答曰,往常的冬会就是虚应故事,这次听说能拉来将近五十人,都是即将离开国子监的,自以为很牛的英才。
问,今日被国子监祭酒周大康的帖子邀约来的各大官宦子弟有多少?答曰,七十多。追问,为啥才这点?答曰,所有七品以上京官适龄子弟都拉来,今天的冬会就改运动会得了。
最后一问,则是充分体现出,白不凡还是去研究过国子监的规矩,问得颇有点水平,至少越千秋以外的大多数人都有些踌躇。
问题是,国初的时候,官员子弟入监不是规矩吗,为什么此次周大康还要特别上书?
这一次,回答的人自然是越千秋:“这么和你说吧。我朝的国子监刚建立的时候,颇有威望,从国子监祭酒到各大博士,全都是一等一的大儒,可久而久之,选人就不像当初那么严谨了。你想想,那些有实力的世家子弟和52书库,儿孙的老师什么水平,才教几个人?国子监的博士有几个,又不真正教书,而那些**品的学官才多高水平?”
说到这里,越千秋就毫不避讳地吐槽道:“师资力量不够,谁愿意在国子监读书?现在这国子监,更多的时候都是大家自学和交流,你信不信钟小白这样的,家里还养着饱学鸿儒开小灶?既然本来就是形式主义的大锅饭,有条件的家里都请了好先生,那还有什么意思?”
这比后世的野鸡大学还浪费资源!偏偏竟然还把更广大的平民学子挡在门外!
“九公子这话果然有道理!”
白不凡虽说被越千秋忽悠洗脑才没几天,可此时听他这话,却分明已经对人深信不疑。
刘方圆对此颇觉得不屑。他如今嘴里叫师兄,可有事没事还是喜欢和越千秋顶一下表示存在感。因此,恨铁不成钢的他就把白不凡拖一边交流去了。
至于其他兴奋于刚刚越千秋说我们玩我们的人,则都在三三两两小声交谈,仿佛在商量怎么在冬会上给人使绊子。
戴展宁越看越觉得不对,拉了拉越千秋的袖子,两人不知不觉就落在了最后头。
当他们再次回到队伍中时,越千秋神色如常,戴展宁却是好容易才把嘴合上。
他就知道,越千秋看上去胆大包天,可每次实则都是有恃无恐,这次也同样背后有高人!
至于有多高……呵呵……
也许是因为之前和钟灵的那场唇枪舌剑,也许是因为越千秋一行人的衣着和特立独行,总而言之,当最后到了今日冬会的国子监文翰苑,一一落座时,他们这个小圈子异常显眼。
当然,今日应邀前来的七十多号人,不止这一个小圈子。此外几个圈子中,一拨是英王李易铭及其追随者;一拨是嘉王世子李崇明以及寥寥两个伴读少年;一拨是余长清以及一群世家子弟;另一拨是几个颇有才名的少年儒士。至于剩下的,三三两两,不成圈子。
而国子监祭酒周大康出现时,一张脸绷得紧紧的。
没有人会误认为这位执掌大吴最高学府的官员素来严肃,又或者今天牙疼,哪怕没看到之前越千秋硬顶钟灵的人,也听说过此事,全都能察觉到周大康心情不好。
至于随着他出现的那些白衣黑边襕衫监生,眼睛全都盯着一个方向。如果目光如刀,那么被他们盯着的人不知道要死多少回。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府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