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了,长期方案以后再慢慢讨论,现在朕更关心短期应急方案。”赵佶有点不耐烦地打断了蔡京的话,他现在更关心急需的一千万余贯军费怎么筹措。
“短期应急方案是由王相公草拟,就烦请王相公来解释!”
王黼躬身道:“回禀陛下,短期应急方案可以从四个方面入手,第一是将南方各银矿的存银全部调入京城,卑职统计过,大概有一百五十万两白银,按照现在的银钱市价,大约可以从民间兑换到五百八十万贯,或者用它为抵押,直接发行一千万贯会子。
其次是甩卖轻货,左藏库虽然银钱不足,但布帛和丝绸却十分充足,可以调出部分卖给商家,微臣估计大概能筹到三百万贯。
第三个方案就是动用黄金换钱,现在民间的铜钱量很充足,但黄金严重短缺,我们只要拿出十万两黄金,就能兑到四百万贯钱。
第四个方案是发行一百万贯的当十钱,这样四管齐下,就能在短期能筹措到一千五百万贯军费,解决了五十万大军半年的军费。”
赵佶又看了看太子赵桓,“皇儿觉得呢?”
赵桓连忙躬身道:“儿臣反对第四个短期方案,发行大钱危害太大,会导致粮价暴涨,儿臣认为用白银和黄金为抵押,直接从各大钱铺借钱比较便捷,另外甩卖轻货也是一个好办法,不过长期方案还有待商议,税赋太重了。”
“长期方案回头再商议,现在知政堂就按照太子的方案尽快筹措军费,所有进展,直接向太子汇报。”
“微臣遵旨!”
蔡京和王黼匆匆去了,赵佶却把太子赵桓留了下来,他沉默片刻问道:“皇儿怎么会想到让康王和郓王坐镇第二防御线?”
“儿臣主要是考虑由皇族坐镇河北,更能激励三军将士的军心士气。”
“你真是这样想的?”
“儿臣确实是这样考虑的,不敢隐瞒父皇。”
赵佶深深看了赵桓一眼,便转开问道:“为什么河东路的战局比河北路更加关键?”
“启禀父皇,现在是六月,汴梁还尚有黄河天险可倚靠,即使金兵突破河北路两道防线,也暂时无法威胁到京城,而河东路则不一样,一旦河东路失守,则整个潼关以西都危险了,而且金国以河东路为根基,到了冬天,黄河结冰,金兵就会长驱东进,那时京城也危险了。”
赵佶半晌叹口气道:“局势如此严重,是朕之过也,如果局势继续恶化下去,朕只有下罪己诏退位了!”
赵桓吓得连忙跪下,砰砰磕头道:“是儿臣未能替父皇分忧,所有责任当由儿臣来承担,与父皇无关!”
赵佶忽然觉得身体异常疲惫,他摆了摆手,“退下吧!朕很疲惫,想休息了。”
“请父皇好好休息,儿臣告退!”
第0679章 临行之前
在朝议两天后,李延庆便收到了朝廷用金字急脚递送来的紧急任命书,任命他为河东道防御使,令他火速率军赶赴太原。
军营内,参军刘方对曹性道:“这个任命有点意思,在任命为河东路防御使的同时,并没有免去京兆同知之职。”
“那说明什么呢?”旁边曹性不解地问道。
刘方笑了笑,“说明河东防御使只是一个临时差事,保住太原后,同知还要回京兆府任职,所以刘韐也只任命为陕西路防御使,没有把京兆同知之职给他。”
曹性笑了起来,“这样最好,京兆府已经经营了一年多,丢掉太可惜了。”
这时,一直沉思的李延庆对曹性道:“我估计西夏入侵陕西路的可能性暂时不大,潼关和蒲津关的防御我就交给你坐镇。”
曹性刚要开口,李延庆又摆摆手道:“我已经和刘韐说好了,五万乡兵交给他统一部署,其中一万人驻防京兆府,就由你负责指挥,就如刘参军所言,我虽然调任河东路防御使,但依旧是京兆府同知,京兆府最大的危险就是怕金兵绕过太原城,南下攻打蒲津关,你擅长防御,由你坐镇京兆府我比较放心。”
曹性点点头,“卑职明白了。”
李延庆随即对刘方道:“同知全军收拾军备,今晚连夜出发!”
这时,莫俊走了进来,对李延庆道:“我已经询问过了,所有偏将都希望他们的家眷能跟随夫人入蜀,一共有五十六人。”
李延庆不可能带家眷去太原赴任,但把她们留在京兆府他还是不放心,历史上陕西路和河东路都被金国占领,让妻儿留在京兆府显然十分危险,最好是能撤到杭州,当然首先是退到蜀中,然后再寻找机会坐船前往杭州。
作为主帅,李延庆不可能只考虑自己的妻儿,所有重要将领的家眷他也要考虑,既然大家都希望家眷南撤,李延庆便需要统一安排了。
他便对莫俊道:“这件事就交给先生来安排,入蜀后各种安排就拜托先生了。”
“我知道,我一定会妥善安排好,请统制放心。”
李延庆又嘱咐莫俊几句,他随即离开军营返回了府宅,刚走到中庭,妻子曹蕴迎了出来,“我听青儿说,夫君要去太原任职?”
李延庆点点头,“只是临时任职,我还是京兆府同知,一年半载后还会返回京兆府。”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高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