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开笑了笑道:“经略可知巴蜀有个说法叫做穷庙穷和尚富方丈,这句话怎么理解?”
“是不是指百姓穷、官府穷,但官员却很富?”
赵开点点头,“差不多就是这个意思,其实不光官员富,还有地方豪绅也富可敌国,巴蜀盛产盐、茶、生铁、糖和酒,这几种物产都是巨大的税源,按理应该由官府专卖,也就是由盐铁司和茶酒司主管,又直接隶属于朝廷计司,各州府不能插手,但元丰改制后,削弱三司,把计司职权归属户部,各州府的户曹司也就能名正言顺地插手盐铁司和茶酒司,年长日久,巴蜀这边的盐铁司和茶酒司已名存实亡,地方主官拿到专卖权,自然会千方百计为自己揽财。”
“能不能举个例子说说?”
“就拿酒来说,官府掌握酒曲,然后酒曲卖给正店酿酒,正店再把酒卖给各家酒馆,但正店由谁来指定?当然是官员的三姑六婆开正店,然后官府低价卖曲饼给正店,正店酿酒后再高价卖给各家酒馆,酿酒之利大半就被正店拿走了,其实就是被各个官员得到了,盐也是一样,少数大盐商拿走了暴利,官府和众多小盐商无利可图。”
“那当时你打算怎么改革呢?”李延庆又问道。
赵开苦笑一声道:“所谓改革其实就是重新分配利益,我当时在成都府路打算发行酒曲引和盐引,取消正店和大盐商的控制权,所有酒馆都能直接向官府买酒曲引自己酿酒,所有小盐商也可以向官府买盐引后直接去盐场提货,正店和大盐商就无法从中获利,结果这个方案提出来不到三天,就有人举报我的手下在粮仓损耗上做手脚,中饱私囊,御史来查了一个月,抓了不少人,却始终找不到我谋私的证据,但还是弹劾我负主责,把我贬去汉中,我提出的盐茶改革也就不了了之。”
李延庆笑道:“其实你的想法和我一致,这次我去巴蜀,就是打算重建盐铁茶酒使司,把专卖权重新从地方官府手中夺回来,使君觉得可行吗?”
“方向是对的,可就怕朝廷不力啊!我听说朝廷也发现弊端,要求巴蜀三路推行盐茶改革,但地方官府根本就不睬,朝廷也没有办法,毕竟太远,朝廷权威也不够,对地方官府控制不力。”
李延庆摇摇头,“我不是要把茶酒司交给朝廷,而是由京兆军进行军管,用军队的力量强行推行。”
赵开吃了一惊,实行军管,那朝廷那边怎么交代,但一转念,他便明白了,李经略并不是鲁莽之人,一定是已经得到了官家的许可,否则他不会拖到现在才去巴蜀。
赵开沉思片刻道:“军管只是一种保护手段,具体实施还得让文官来执行,以免被朝廷抓住把柄,对经略的名声不利。”
李延庆微微一笑,“我已经和官家谈妥,在巴蜀三路设立都转运都使司,下设盐茶提举司和仓漕提举司,隶属于川陕经略府,五年后将都转运都司交给朝廷,这次官家也会派御史来成都府协助我。”
“原来经略已经和官家沟通好,卑职还白白担心了。”
李延庆笑道:“正如你所言,军队只是保驾护航,具体还得由文官来实施,都转运使由我兼任,赵使君就出任副都转运使,负责具体事务,使君能接受这个烫手的职务吗?”
赵开哈哈一笑,“只要经略把棒子上刺统统削掉,我愿意为经略舞好这根大棒。”
李延庆脸色露出淡淡的笑意,棒子上的刺可不是能轻易削掉的,这次巴蜀之行,恐怕意味着一场血雨腥风了。
第0928章 成都知府
中午时分,李延庆的军队抵达了汉中府南郑县,知府刘寿山、通判肖云以及团练副使张涛带着十几名官员出城迎接李延庆的到来。
汉中府虽然行政上属于梓州路,但在军事上却由陕西经略使府管辖,李延庆翻身下马,将战马递给亲兵,走上前笑道:“刘知府,肖通判,我们好久不见了!”
“确实好久不见了,那时李经略使还是京兆同知,这一晃就过去四年了。”
“感谢汉中官府和汉中百姓对京兆军的支持,这次我南下既是巡视,同时也是为了感谢大家,也算是一次感恩之旅。”
“经略大人太客气了,作为属下,支持京兆军是我们份内之事。”
众人又寒暄几句,李延庆便在一班官员的陪同下进了城,扈青儿率领五百女兵进驻汉中军营。
李延庆来到府衙内堂坐下,一班官员陪同两边,谦让好一会儿,知府、通判和团练副使才勉强坐下,众人一边喝茶,一边简要的汇报军政事务。
这时,李延庆问团练副使张涛道:“汉中府目前有多少厢军?”
“回禀经略使,大概有一千人左右,分布在三个县内,主要负责剿匪和维持秩序。”
李延庆点点头,又问道:“我记得上个月经略使下文,要求巴蜀三路的两万厢军都要来京兆府集训,有部分州府的厢军来了,有的没有来,汉中府好像也没有来,这是为什么?”
张涛脸上顿时露出尴尬之色,他看了看知府刘寿山,刘寿山连忙道:“张团练本来是准备带军队北上参训的,但洋山县那边忽然出现一股盗贼,张团练便率军去剿匪了,所以就没有去成。”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高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