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叹口气,“其实我母亲一直念念不忘家乡,毕竟父亲的墓还在那边,她想百年之后和父亲合葬。”
王贵劝他道:“就算我们收复了河北,想恢复从前的光景,至少也要几十年时间,还是让老娘搬来京城住,我父亲和祖父也会搬来京城,老汤家也会来,到时我们家人一起坐船回去扫墓,路上也不辛苦了。”
岳飞点点头,“如果京城有宅,搬过来住也无妨,按照惯例,我们这些领兵大将的家眷最好在京城,朝廷也不会猜忌我们,延庆现在应该也深有体会了。”
李延庆沉吟一下道:“中原驻军倒问题不大,但边疆驻军确实需要一种制衡,我准备实施监军制度,同时边疆大将的家眷必须在京城,这倒不是针对谁,而是一种制度,另外还有将领轮换制度,一名主将在某地统兵不能超过五年,将走兵不动,这三项制度配合起来,就可以逐渐扭转文官领兵的弊端。”
岳飞默默点头,半晌,他又低声道:“延庆,现在地方上对你当监国摄政王议论很大啊!”
李延庆微微笑道:“这个我知道,但你们可能想不到,朝廷文官却非常支持我。”
“这是为什么?”王贵不解地问道。
“因为相权增大了,现在朝廷的一般政务我基本上已经不过问,盖上中书门下大印就可颁行,我只管重大军国事项,只管任命或者更换相国,如果相国做得不好,或者名声太差,我就会再换一个新相国,所以现在相国们都做得很舒心,范致虚说他年轻了十岁。”
“可是如果天子长大后呢?”岳飞又问道。
李延庆端起酒杯笑道:“那是十八年后的事情了,我们把眼前之事做好,以后事情顺其自然。”
第1002章 七大都统
次日一早,李延庆在知政堂议事厅内举行了第一次军国议事。
所谓军国议事就是由军方大将和相国一起参加的一种联席会议,商议重大军国事项。
这次李延庆以天下兵马大元帅的名义召集刘錡、王贵、吴阶、曹晟、岳飞、韩世忠、张浚、刘光世等统兵大将齐聚临安,其中曹晟是江宁知府兼沿江防御使,不是都统制,但因他有统兵权,所以也被召来参加议事。
当然,还有一些都统制未到,像潼关都统曹性、灵夏都统刘子羽、河西都统吴磷,川南都统汤怀等等,他们因为路途遥远,也无法离开军队,所以暂时来不了。
参加军国议事的还有五位相国,范致虚、高深、曹俨、郑望之、李纲。
这次军国议事是由枢密使高深主持,他见众人都已就坐,便起身笑道:“今天军政大员济济一堂,恐怕大家都猜到会有大事,今天确实有两件大事商议,第一件大事是军队制度改革……”
李延庆观察着众将的脸色,当高深提到“军队制度改革”时,众人基本上都面不改色,神色平静,唯独刘光世的脸色为之一变。
李延庆心中暗暗冷笑,只有这个刘光世最心虚啊!
高深又继续道:“摄政王殿下也提出,军队改革需徐徐进行,不宜过于激进,所以经知政堂一致投票同意,首先恢复隋唐五代以来的监军制度,监军由监察御史出任,不干涉军务,只监察军纪和大将是否合规,但现在还没有正式实施,各位大将可有什么想法和意见,可以先提出来。”
众将一片沉默,这时,岳飞道:“建立监军既然是制度,就希望将它完善,大家都按制度做事,应该就没什么问题了。”
众人都连连点头,岳飞建议说到他们心坎上了,既然是制度,他们也不反对,只是希望制度能公平公正,监军不要刻意刁难自己。
这时,李延庆接口道:“岳都统说得很对,既然是制度,就会严格按照制度执行,实行监军制度也是为了更好的保护大家,免得大家遭遇无妄之灾。”
说到这,李延庆见众人都不再反对,便对高深道:“请枢密院再把监军制度完善一下,先把稿子给大家看一看,大家没有意见,然后就正式推行。”
高深连忙答应,“今天下午就可以完善,明天一早抄送给大家。”
这时,十几名从事搬来几张大桌子,桌子上都是地图模型,众人精神一振,这才是他们今天期待看到的东西,众人纷纷站起身,围拢上来。
几张大桌子拼成了大宋江山模型图,都是用泥捏成的,然后烧成了陶瓷,各种城池、桥梁、官道、山峦、河水,还有各种人物,都做得惟妙惟肖。
“这是我命人耗费了三年时间才做成的天下江山图,目前只做成一半,最南端到明州港,最北端到漠北草原,最西到沙州,最东到新罗。”
李延庆用木杆指了燕山府,“我今天要告诉大家一个最新消息,金国已经向燕山府增兵十万,事情发生在上个月,金兵分三批向燕山府增兵,最新一次增兵是十天前,使燕山府的金兵人数达到十三万,如果加上大同府、河北和中原的金兵,那么金兵的数量已达二十万,这里面不包括燕山府的汉军、高庆裔的冀军和刘豫的齐军,如果加起来,金兵总兵力将达四十余万。”
不少人都倒吸一口冷气,大宋的军队才六十万,金兵的人数就超过四十万,着实令众人没想到。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高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