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佶便暂时放弃了攻灭辽国的计划,急调陕西路厢都指挥使刘延庆率五万西北军赶赴江南剿匪。
两仪殿内,赵佶负手来回踱步,方腊和宋江造反令他烦恼万分,他恨不得立刻就令种师道出兵郓州剿匪,但太子赵桓却给他带来了让他无比愤怒的消息。
“从父皇下旨到现在已经有半个月了,但备战情况并不理想,到今天为止,三万军队只到位一万五千人,应该拨付的钱粮不足一半,兵甲不全,说好的战船影子也不见,军营内连匹战马都没有,传令兵只能跑步去传令,斥候根本就无法组建。”
赵佶正在心烦意乱,听到这个消息顿时勃然大怒,指着高深、高俅以及几个相国大骂:“朕是怎么交代你们的,你们又是怎么答应,到现在半个月了,兵员不足、钱粮不足、马匹不足,你们到底是何居心!”
众臣吓得面如土色,纷纷跪下,“臣等知罪!”
赵佶心中的怒火越烧越旺,大喝道:“朕再给你们三天时间,不!明天天黑前所有的兵员、钱粮、兵甲、马匹都要统统到位,谁敢晚一刻,朕就亲手摘了他的官帽,子孙也永不录用,现在立刻滚出去办事,快滚!”
赵佶快气疯了,拾起桌上的砚台向众臣狠狠砸去,吓得众臣连滚带爬向大殿外奔去。
赵桓却跪在地上不敢动,赵佶一甩袖子,站起身便怒气冲冲而去。
赵桓心里明白,其实拖延备战的真正责任者是他的父皇,若不是连续的坏消息传来,恐怕父皇还会继续拖下去,现在父皇也急了,却把责任都推给了重臣,赵桓心中不由暗暗叹息,为什么总是事到临头才知道着急呢?
第0395章 柳暗花明
次日一早,五丈河北岸的军营开始热闹起来,枢密院连夜调兵,从汴京四周军营调来的一万两千士兵陆陆续续抵达了军营,大量兵甲钱粮也源源不断地运往军营,还有从河阳调来的一千艘物资运输船也已起航,向汴京使来,正应景了一句名诗,“突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天刚亮,李延庆和刘錡便赶到了中军大帐,种师道笑呵呵对他们,“今天我恐怕没有时间理会你们了,战马已经批下来,你们自己去牟驼岗挑选。”
李延庆和刘錡对望一眼,两人心中大喜,一起躬身道:“卑职遵令!”
种师道将天驷监送来的调马令交给他们,又嘱咐道:“多亏太子殿下据理力争,这次朝廷批下来三千匹战马,你们各领一千匹战马,另外一千战马也替我领回来,我打算给情报营和各军报信兵使用。”
“那骑兵呢?”刘錡忍不住又问道。
“骑兵也有了,枢密院高知事特地给我们从陈州调来三千骑兵,军令昨晚已经送出,估计今天出发,最快明天傍晚就能抵达军营,你们今天先带辅兵去领取战马和三天的饲料,其余饲料会用船只送来。”
这时,李延庆又问道:“大帅今天要去挑选武举士子吗?”
“我今天实在没有时间,宗老将军一早就去了,你放心,王贵那样的人才,我是绝对不会放过的。”
王贵在西夏的卓越表现给种师道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对王贵的喜爱并不亚于李延庆。
种师道又嘱咐二人留下一部分士兵准备接收兵甲物资,李延庆和刘錡这才离开中军大帐各自回营准备。
目前玄武营和朱雀营的骑兵和战马都没有到位,但辅兵却已经到位了,辅兵一般由厢军士兵担任,主要负责后勤,这次拨付给种师道的骑兵主要以重装骑兵为主,盔甲沉重,防护严密,所以每个骑兵还需要一名辅兵协助。
自从契丹占领幽州后,很快便掌握了汉人高超的冶铁技术,加上幽州及辽东有大量铁矿,辽国骑兵的盔甲防护进步神速,辽国数十万骑兵一半都是重甲骑兵,在辽国的支持下,西夏重装骑兵铁鹞子巅峰时期也有八万,取代辽国的金朝骑兵更是以具装甲骑出名,宋军由于战马稀少,但具装甲骑也是有两万余人。
玄武营和朱雀营都是独立成军,有自己的仓库、马厩和伙房,所以除了一千辅兵外,还有三百后勤士兵和数十名马夫,李延庆和刘錡甚至还有了自己的幕僚,所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李延庆刚回到大营,他的幕僚莫俊便从大帐里快步走出来,莫俊便是原来汤阴知县蒋大道的幕僚,蒋大道死后,莫俊转而投奔了李延庆,被李延庆暂时安置在父亲那里。
这次玄武营独立成军,需要一名处理日常杂务的幕僚文官,莫俊便顺理成章地进了军营,出任玄武营的主事参军,手下又招了两名年轻的文吏负责打杂。
莫俊的能力很强,蒋大道几乎不识字,就靠两名幕僚撑起了整个汤阴县,使蒋大道能够做了近七年的知县。
“启禀指挥使,刚才张司马派人过来,让我们去领取钱粮兵甲。”
“我知道了,你去吧!我马上要带人去牟驼岗。”
“战马有了?”莫俊一阵惊喜。
“听说天子发怒,所以一切都来得那么神速。”
李延庆在领取书上签了字,递给莫俊道:“我带五百士兵去取马,剩下的士兵归你调用,让杨亮协助你,把钱粮兵甲搬回来。”
“卑职已经安排好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高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