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粉碎机_木允锋【完结】(1078)

  “新的铁甲舰就叫戚继光号,建成后由你们驾驶!”

  杨丰对着齐飞和他的部下说道。

  后者立刻一片欢呼。

  大明海军的第一艘铁甲舰已经列入建造计划,不过神皇已经不再负责设计,大明的人才已经培养起来,甚至连设计标准都不用他负责,刚刚成立的海军总参谋部负责提出需要的标准,总装备下属的设计局负责进行图纸设计,而国营的海军造船厂负责建造。为了建造新的铁甲舰,大型轧钢机,水压机,蒸汽锻锤,甚至就连海南岛的高级铁矿石都开始开发,在这一点上大明的特殊体制可以说威力尽显,不说别的,光数万青壮年喊着口号涌入海南岛的热带丛林,把一座铁矿和道路及港口从无到有的建设起来,这就不是其他国家能做到的。

  依靠着这座铁矿,神皇准备把他的铁甲舰直接进化到定远级别,也就是直接上钢面锻铁,哈维渗碳钢虽好,但一来钢板需要镍,杨丰还没镍矿,二来渗碳技术还是相当复杂的,这可不是随随便便能玩的。但钢面锻铁就简单得多了,而且防护性能并不差,就连君权级也都很大一部分是这个呢,至于三零五炮当然就没有必要了,这种级别威力还是有些严重过剩,而且射速还是坑爹的,所以新的铁甲舰搞个七寸炮就足够了,这东西关键是管子长度而不是口径,换上五十倍径就连七寸炮那也是超重巡洋舰级别的。

  他不用五十倍径,三十倍径就足够横扫二十年内了,话说他的六寸炮才十五倍径呢!

  正版阿姆斯特朗一百一十磅才十四点二倍呢!

  三十倍径二一七毫米,这样的舰炮已经是原版致远号的水平,至少二十年内欧洲各国的铁甲舰是挡不住这个的,话说他们能造出来的,无非就是锻铁和柚木三明治。这东西一千码距离连那些十四倍径的九吋炮都挡不住,何况他的三十倍径,英国人原本历史上直到十九世纪七十年代,还依然靠那些十三十四倍径的舰炮维持他们的尊严呢!阿姆斯特朗直到一八八零年后才把他的六吋炮提高到三十点五倍径,如果不出意外,杨丰这款三十倍径的七寸炮可以用至少三十年。

  这就足够了。

  毕竟他以后也不能再老是自己动手了,单纯依靠大明目前技术,能造出这种级别的大炮,也得靠着海南岛的顶级铁矿石。

  神皇站在戚继光号甲板上……

  作为奖励他的凯旋以这艘战舰为座舰。

  他回头望着身后,辽阔的大海上一艘艘战舰巍峨如山,而每一艘战舰后面都拖着一个俘虏,十四艘明军主力舰,就这样拖着十四艘俘虏的英军战列舰,开始了他们的凯旋之旅。

  第632章 新大清帝国

  两个月后,舟山。

  “将军阁下,大不列颠与爱尔兰联合王国舟山租借地总督约翰斯顿向您投降!”

  庄士敦低头说道。

  就在说话的同时,他将自己的佩剑双手递到了曾韬面前,在他身后一名旗手挑着白旗,而在旗手后面总共不足两百英军官兵整齐列队,用复杂的目光看着曾韬身后。在这位大明海军提督的身后,一艘艘巨舰停泊定海军港,特拉法尔加号和圣乔治号的巍峨身影此刻如此刺目,尽管都进行了简单维修,但它们和另外十二艘三级舰上激战的痕迹依然清楚可见,而和它们一同驶来的那些大明战舰上同样如此,从这些伤痕可以看出双方战斗的激烈。

  但胜利者是明军。

  根本没有任何防御能力的舟山英军面对这支舰队只能选择投降。

  “总督阁下,您的部下不多啊!”

  曾韬接过庄士敦的佩剑,看着他身后不无讥笑地说。

  “将军阁下,这里原本的确有两千驻军的,但这段时间我们与国内消息断绝,一些意志不坚定的士兵都选择了逃离舟山,至于他们去了哪里,鄙人也很想知道,如果贵军抓获了他们请务必通知我们,我们愿意以支付赔偿形势引渡他们然后维护军法。”

  庄士敦说道。

  “我会转告总参谋部的。”

  曾韬笑着说。

  当然,明军肯定不会抓到活着的英国人的,这些家伙如今都在清军里面当雇佣兵呢!就连道光那里都有好几个英国教官在训练新军。

  而且据说还训练了整整三万人。

  这种事情心照不宣就行,庄士敦也只是撇清关系,防止以后谈判时候杨丰以此来要挟要更多赔偿,甚至于要求英国政府召回这些人,现在说他们是逃兵就可以了,至于这些人的死活已经不关英国政府的事。实际上英国政府肯定还会派更多人去帮助清军抵御明军,明英不会战争了,英国政府就是真得掏赔款,也只能承认失败并恢复双方关系,但是以后这种间接的交锋只会加大力度而不会停止,道光已经成了英国在东方拖住杨丰的唯一棋子,这个大明皇帝成长得太快已经对英国构成实质威胁,他要是彻底解决了道光然后对印度下手怎么办?

  英国人必须全力扶持道光。

  虽然明军夺取新加坡,但并不能阻止英国通过缅甸为道光输血,更何况就算缅甸这条路断了,英国还可以通过茶马古道,还可以通过中亚……

  呃,这条线有点麻烦。

  大英帝国不久前同样在阿富汗遭遇一场耻辱性的惨败,他们俘虏了之前的阿富汗国王,然后扶持起一个傀儡并且驻扎了近两万英军,当然,里面包括大批英印军,但可惜这个傀儡很不受欢迎,导致阿富汗境内叛乱不断,最后驻阿英军不得不撤退,在撤退过程中遭遇阿富汗人的围殴,最终一万六千人全军覆没,其中完全由英国人组成的第四十四步兵团,只有一个上尉一个中士和七个士兵生还。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木允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