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这些最简单的动作成了最有效的杀戮手段,那些被冲散后失去了阵型保护的清军,第一次面对这种战术时反而很不适应。
他们掩护盾车的长矛太长。
盾车后作为主力的弓箭手只有佩刀又太短。
刀牌手倒是还好,毕竟他们的盾牌还有点用,但可惜这不是他们结阵时候,互相之间没有了配合,而两两一组的明军从训练之初就互相配合,甚至经常和旧军进行刺刀战术的对抗训练,主要针对的目标就是刀牌手。两个明军盯住一个清军刀牌手,一人全力捅盾牌,木制蒙牛皮的盾牌,挡不住三棱锥状刺刀全力突刺,刺穿后立刻回夺拖住清军,另外一名士兵手中刺刀接着就从侧面捅过去了。
最终的结果是,混乱的肉搏战中明军居然占据优势。
当然,更重要的是骑兵。
挥舞着那把巨型陌刀的杨丰带着锦衣卫铁骑,就像噩梦般笼罩在战场上所有清军心头,他纵横驰骋,所向披靡,所有试图结阵的清军,统统都被他硬生生撞开,然后紧接着明军步兵挺着刺刀汹涌而入,而他则踏着满地清军的死尸扑向下一处目标。
清军毫无悬念地溃败了。
“一鼓作气,夺取青石关!”
马背上杨丰挥舞着陌刀亢奋地吼道。
紧接着他调转马头,直接扑向溃败的清军后背,他身后锦衣卫铁骑紧紧跟随,而在锦衣卫后面是带着狂热的步兵,他们一路追杀着,很快就到了青石关。
因为山路狭窄,溃败的清军争抢逃命机会,已经彻底失去秩序,那些争先恐后的士兵们发疯一样拥挤向前,不断有人被同伴推倒踩在马蹄下或者脚下,这座在山脊劈山而建的著名关隘,此时反而成了溃败清军的最大障碍,数千人拥挤在这条狭窄的通道内拼命向前,但受限于关门宽度,却始终无法加快通过的速度。
这是致命的。
因为在他们身后杨丰正疯狂地挥动陌刀,就像收割庄稼般不停一片片斩断清军士兵的肢体,在他脚下死尸和鲜血不断地堆积着。
而就在同时,明军步兵则迅速抢占两旁山脊。
这些几乎超过一半出身棚民和寮民的荡寇营士兵,可以说从学会走路就在山间奔跑,在南方作为贱民,他们根本不被允许在平原居住,只能依靠在山间采集和狩猎为生,可以说他们就是天生的山地步兵,而石城山这样的小山,和南方那些深山密林相比起来根本就不是一个级别,健步如飞的绑腿步兵们纷纷冲上两旁山脊,居高临下开始对着清军射击。
这完全就是一边倒的屠杀。
在劈山形成的峡谷内拥挤着的清军就是待宰羔羊,站在两旁的明军只需要不断重复他们装弹开火的过程就行,几乎都完全不需要瞄准,随便往下大致上开一枪就能打中目标。
那些倒霉的清军,如果真正在平地上交锋,丝毫不会输于这些明军士兵,但如今被挤在青石关前,却只能眼睁睁看着头顶这些身穿红衣的士兵,举着一支支鸟铳不停向他们倾泻子弹,然后打得他们死尸不停堆积,因为两旁是劈山形成的峭壁,他们却根本没有能力爬上去还击,唯一能做的只有或者向前或者向后。
而前面是一道狭窄的关门,后面是一头狂暴的恶龙。
他们无路可走。
只能绝望地等待死亡的降临。
这场肆无忌惮的屠杀持续了十几分钟,除了不足一千五百人逃过青石关以外,剩余三千多清军全部留在了关南,或者也可以说死在了关南。
而青石关前这条狭窄的通道内,竟然堆积了超过一千五百具尸体,甚至还有人不是被明军打死,而是被多层死尸压在下面给闷死或者说被鲜血淹死的,哪怕是杨丰看到关前这尸山血海的一幕也感觉有些头皮发麻,这不是过去战场范围大,死尸多点也显不出什么,这完全就是层层叠叠堆积到让人生出密集恐惧症的程度。
那些清理战场的明军,干脆一边吐着一边清理。
尽管这都是他们干的。
“陛下,鞑子弃青石堡。”
梁诚说道。
青石关北还有一座小坞堡,和青石关为一个防御体系,但很显然清军已经破胆,连防守的勇气都没有了。
“没必要管那里,守住青石关就行,立刻派人去锦州,传旨给唐钰和曹友义,让他们向辽河进攻,速度不必太快,步步为营,只要一个月内到达西平堡就行,另外再调宁远的左翼第四镇过来。这建奴看来已经快山穷水尽了,看看眼前这些士兵,老的老小的小,这个能有多大?十五?连这样的半大崽子都上战场了,居然还妄想着南侵中原,真是不自量力!既然这样就干脆给他们来个痛快的,直接向北打进沈阳去!”
杨丰踢着脚下一具死尸说道。
他的确没想到清军都已经困顿到了这种地步。
他知道关外清军缺乏青壮年,但却不知道居然缺乏到了这种地步,这一战能打得如此轻松很大程度上就是清军战斗力大不如前,一开始他还没往这方面去想,但现在一看这遍地死尸就明白了其中原因,这里面根本连一半青壮年都没有,绝大多数都是半老头子和半大孩子。
这支清军如此,那么辽东的据说五六万八旗,肯定也同样是如此。
这完全就是山穷水尽。
这就和二战末期那些日军本土防卫师团一个德性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木允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