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此杨大王很慷慨地同意了。
而且他还亲自叫来淄青节度使李忠臣的使者,让他们两家都给他个面子重新和好,虽然当初侯希逸排挤使李忠臣愤而南下,但毕竟过去也是并肩作战多年的老兄弟,有点小仇就让它过去吧,得面向未来!接下来你们两家合伙行动,侯希逸渡辽河向东,李忠臣渡海在卑沙城登陆北上,你们两家以盖州为界,把辽东分了就行,反正地盘到手,你们上奏朝廷,朝廷也不可能不给你们,辽东半岛那里虽说没什么好东西,但人参鹿茸什么的还是要多少有多少。
于是就这样侯希逸和李忠臣言归于好,组团开赴辽东,去重新夺回安东都护府的地盘,同时快快乐乐在长白山里挖人参割鹿茸去了。
同样,其他藩镇也纷纷看到了发财的门路,毕竟对他们来说,压榨辖区内百姓并不是一个好选择,因为他们的士兵都来自辖区百姓,一旦压榨狠了,很容易造成兵变或民变,而朝廷会很开心地趁机搞掉他们。那么想发财,想扩充实力,最好的选择就是出去抢掠,对外掠夺会让他们和治下百姓皆大欢喜的,但杨丰禁止他们通过内战掠夺,那么唯一可选的就只有对外了,平卢和淄青可以合伙对辽东下手,那范阳完全和河东商议商议咱们一起去抢契丹怎么样?
如果人手不够的话,可以去河朔其他几个藩镇再拉点,总之咱们那些打了多年仗的百战老兵得利用起来。
好吧,就这样大唐的骄兵悍将们发现自己面前,一下子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
剩下杨丰就不管了。
他随后返回碎叶,紧接着开始了对辖区各地的整合,同时也开始了大炮的制造。
第484章 起航
杨丰终究还是没能满足李隆基活着见到天马的愿望,就在他返回碎叶的第二年春天,李隆基在寂寥落寞中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他遗诏将晚年陪伴自己的那些宫女太监和乐师舞伎,全部赐给了远在碎叶的怀化公主。
当然,实际上是给了杨丰。
不知道为什么,他还将自己手中持有的大量银行股票,全部赠送给了南阳郡王的堂姐杨芷,据说是因为南阳王入朝时候,他这个堂姐曾多次为太上皇歌舞解闷,不仅仅是他,包括在不久后得知他驾崩消息而在朗州自杀追随的高力士,也同样将自己手中的银行股票赠予杨芷,而加上这两份之后,杨丰和他这位堂姐所持有的银行股票超过百分之七十……
好吧,李隆基手中的就是原本应该属于大唐国库的那份。
李辅国找了五年也没找到的。
由此可见太上皇终究是太上皇。
而李亨仅比他爹多活了十天,在李隆基驾崩十天后,这位大唐皇帝陛下也追随太上皇去了,太子李豫也就是原本的李俶继承皇位,当然,这是外面老百姓所知道的,实际上是宫中政变,李辅国和张皇后两派因为李亨病重争皇位而开战,已经病入膏肓的李亨又气又惊被吓死的。
而且这场大唐最高层的政变并没有因李亨的死而结束。
紧接着张皇后被李辅国所杀,李豫继位后拉拢住掌握禁军的李辅国亲信程元振,然后解除李辅国权力,并且派刺客刺杀了李辅国,而以程元振为太监之首,又因为程元振与杨丰有旧怨,担心杨丰入朝会借机会杀了自己,派遣使者以圣旨阻挡了已经到达玉门关,准备入朝拜祭太上皇的南阳王,南阳王一怒之下以兵夺玉门关并称其为大唐之臣非宦官之臣,朝廷好自为之,玉门关以西之地不会再听命于宦官了。
河西节度使仆固怀恩固守酒泉不敢出,好在南阳王终究是对大唐忠心耿耿的,只是留兵守玉门关,尽夺伊西瓜沙四州之地,然后哭祭太上皇之后返回碎叶。
至此西域自成一国。
当然,程元振也不敢再更多的刺激杨丰,相反还让李豫破天荒地加封杨丰为邓王,这可不是郡王,而是类似初唐时候那些归附大唐的隋末群雄的国王,而且还是杜伏威级别的才封的,自大唐一统天下之后就再也没封过的,同样也顺水推舟将伊西瓜沙四州划归安西节度使,以此向杨丰示好,承认其对西域的统治,反正对程元振来说,只要杨丰不入朝,那就没什么不能给的,不就是几个不值一提的小州吗?要不是害怕杨丰突袭长安,把整个河西给他又如何?
至此西域之地完全脱离朝廷,成了杨丰自己的地盘。
在接下来的两年里,杨丰将西域原有的行政体系完全打乱,西域三镇军全部整编,并以安西之名设立三个军,每个军两个骑马的步兵旅,两个弓骑兵旅和一个重骑兵旅,三个军总计七万五千人,再加上一个基地位于绥远城的水师。
此外除了河中及葱岭的几个属国之外,原安西和北庭两镇所护之龟兹,于阗等属国全部改为郡县,各国百姓和原本的大唐百姓一样列入属籍,以原本的各地酋长依旧为太守县令,这些酋长各自拥有的朝廷爵位还是一样保留,但原本那些毫无意义的都督府全部取消,取而代之的是直属于邓王幕府的乡兵司,也就是预备役,各地青壮年无论是汉民还是粟特或者其他民族一律入汉籍并作为预备役。
另外在地方实行义务教育,所有适龄儿童无论男女,全部进学校学汉字和汉语,包括草原上的牧民,废止其他文字。
教材由邓王编写。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木允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