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决心收留这个鲜卑斥候,要打开一个新局面,并且像对待汉人一样对待那名鲜卑斥候。他摆了摆手,周围的那些士兵便撤去了顶在那名斥候身上的钢戟。
“我问你,你愿不愿意跟随我?”唐一明凝视着那名斥候,缓缓地问道。
那名斥候心中想道:“如果我回去了,这件事被皇甫将军查出来的话,我早晚也是死,我又不是他们慕容氏的族人,何必为了慕容氏而丢了自己的性命呢?”
“主公,你可考虑清楚了?燕狗可是我们的敌人,如果收留他们的话,我怕弟兄们会有点想法。”黄大又进一步地说道。
唐一明道:“我已经想的很清楚了,正因为燕狗是我们的大敌,我们才更加要收留像他这样无路可走的士兵。慕容氏虽然强悍,可燕国并非只有慕容氏一家鲜卑人,燕国的境内也有我们汉人,和其他部族的胡人,那些人不一定都是真心实意地跟随着慕容氏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以后我们的队伍中也许会有羌人、氐人、羯人、匈奴人,这些都是与我们志同道合的人,只要和我军志同道合的,一心祈求和平,希望建立太平盛世的,不管是哪个民族,是什么人,我们都应该无条件收纳,而且还要一视同仁。只有这样,才是解决乱世的根本所在,使得民族融合,欣欣向荣,共创我怏怏大中华!”
他所说的,也是他心中所想的,更是他从一开始就梦想着的,结束乱世的根本不在于战争,而是在于民心。民心稳定,天下可定,唐一明对“得民心者得天下”这句话一直深信不疑。
当唐一明的这番大思想说完之后,便见那名斥候扑通一声便跪在了地上,向着唐一明叩首说道:“主公在上,请受宇文通一拜!”
“宇文通?辽东鲜卑宇文氏?”唐一明听完之后便问道。
宇文通点了点头,淡淡地说道:“鲜卑宇文氏已经不存在了,在下就是燕军中一个小小的斥候而已。”
辽东鲜卑共有三大部族,其一是慕容氏,其二是宇文氏,其三是段氏。三大部族之间经过多年的相互攻伐,宇文氏被慕容氏所灭,段氏也被慕容氏赶出了辽东,从此慕容氏便成了辽东的霸主,奠定了慕容氏进军中原的根基。
唐一明看着跪在面前的宇文通,当即将他扶了起来,拍了拍他膝盖上的尘土,缓缓地说道:“我久闻辽东宇文氏的威名,本以为宇文氏悉数被灭,没有想到今日还能在这里遇到宇文氏的后人,真是荣幸之至啊。”
“哎!宇文氏被灭后,宗族多数被杀,只留下少数分支,苟延残喘,昔日的威名,早已经荡然无存了,不提也罢!”宇文通略显的忧虑地说道。
“哼!鲜卑人不都是自诩为英雄吗?为什么你会如此贪生怕死?”黄大冷冷地说道。
宇文通斜视了一眼黄大,见他身材魁梧,面目冷峻,对自己也颇为不屑,便摇了摇头,说道:“在下并非怕死,只是在下家里还有年迈的母亲,以及年幼的儿子,不得已而为之。”
唐一明呵呵笑道:“谁都有不光彩的时候,不足为虑。宇文通,我问你,皇甫真带了多少人马?”
“骑兵一万,都是轻骑,估计不一会儿就到。”宇文通道。
唐一明扭脸对黄大说道:“吩咐下去,按计划行事!”
黄大道:“主公放心,我军早已经准备妥当。”
“主公,晋军也正向着这里赶来,已经不足十里。”一名侦察兵从人群中挤了出来,向着唐一明敬礼禀报道。
唐一明道:“来的好,全军戒备!”
????????????????
正午时分,诸葛攸带着一万九千名马步军,浩浩荡荡地从泰山郡城杀来,到了丁庄附近,一个晋军的斥候便迎接了上来。
“将军,燕军的运粮队伍已经全部停在了前面的丁庄,看样子是行军累了,躲在那里休息了。”晋军斥候道。
诸葛攸听到汇报,脸上大喜,当即说道:“太好了,天助我也!各位将军,到了丁庄,大家迅速将其包围,千万不能漏掉一个敌人,这可是天赐的良机。”
晋军的将军们听到诸葛攸的话,便开始分股而进,以最快的速度将丁庄包围,围的是水泄不通。
诸葛攸骑着马,径直来到村口,大声喊道:“里面的燕贼听着,你们已经被我军包围了,不想死的,就快点投降!”
声音传到了丁庄里,传到了每一个汉军士兵的耳朵里,他们的心里都暗暗地窃笑,认为诸葛攸如此的喊法确实有趣。
唐一明听到这喊声后,便对身边的黄大说道:“看来这诸葛攸是没有和燕军打过仗,不知道燕军的厉害,居然在这里耀武扬威的喊话。黄大,用箭射他娘的,不过,不能射中他,就射他盔樱好了。弄伤了他,这场好戏就没得看了。”
黄大点了点头,当即取过弓箭,准备开弓射箭。
“我来!”
宇文通大叫一声,率先拉开了一张大弓,搭箭在手,瞄准了诸葛攸头盔上的盔樱,便射了出去。
“嗖!”
诸葛攸还在喊着话,迎面见一支长箭从破旧的村庄里飞了出来,他大吃一惊,竟然呆在了那里,口中却不停地大叫道:“啊??”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