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既然知道了我是唐一明,而现在我汉国和晋朝还尚处在敌对状态,如果将军将我拿去问官,不仅能换来不少荣华富贵,还会换来将军的忠君为国,何乐而不为呢?”唐一明试探性地说道。
王羲之呵呵笑道:“汉王把我王羲之当成什么人了?汉王率领冉魏之民,在泰山一带抵抗胡人,此事早已经传开。虽然汉王之前接受了燕国的封赏,并且和燕国的郡主成婚,可是现在汉王不是又回头攻打了燕国的青州和徐州吗?这也就足以说明,汉王和我们晋朝是一样的。大凡有识之士,又有几个人不为汉王的举动所佩服呢?上到朝中大臣,下到黎明百姓,没有一个不在私下议论汉王的,都说汉王是个顶天立地的大英雄。”
唐一明听完,万万没有想到他在晋朝百姓和一些士族的心中会有如此高的地位,竟然连王羲之这样的人物,都对他佩服不已,不可不说他之前所做的一切,都是正确的。
“将军言重了,一明不过是尽力而为,英雄不敢当,因为没有我手下那些出生入死的兄弟,我也不会当上今天的汉王,这一切都应该归功于他们,他们才是真正的英雄。将军虽然这样想我们汉国,只怕当今的皇帝不这样想吧?我来的目的其实很简单,就是希望能够恢复晋朝和我们汉国的和睦,却恨没有门路而已。”唐一明道。
王羲之笑道:“汉王不必烦恼,一条门路而已,也无需费事。当今晋朝,天子形同虚设,真正的大权,却在朝臣手中握着,如果汉王真的想和晋朝和睦相处,不妨去找找桓大司马。我想,桓大司马也会很乐意见一见传说中的汉王的。”
“桓大司马?是桓温吗?”唐一明问道。
171逐客令 [本章字数:5628 最新更新时间:2010-10-16 07:36:25.0]
----------------------------------------------------
王羲之点了点头,说道:“平灭成汉,镇守荆襄、巴蜀,舍他其谁?”
唐一明知道桓温,东晋有史以来最大的权臣,手下更是谋士、名将多不胜数,就连王羲之、谢安这样的人物,都曾在桓温的手下当过幕僚,晚年更曾经想废帝自立,可惜桓温的命不够长,一直没有当上皇帝,不然晋朝的司马氏就要改姓桓了。
“如能得到将军引荐,唐某必定感激不尽。”唐一明拱手说道。
王羲之道:“那也不难,正好明日桓大司马邀请我去赴宴,你不妨跟我一同前去。”
“那就多谢王将军了。”唐一明虔诚地拜了一拜。
王羲之道:“汉王如此大礼,逸少受之有愧。今日贵客临门,逸少自当准备薄酒,设宴款待汉王,还请汉王不要推却。”
唐一明笑着说道:“既然如此,那就叨扰了!”
王羲之呵呵笑道:“今日能有幸得见汉王,也是逸少的福分。来人啊,宴厅设宴,我要款待贵客!”
唐一明、金勇、孙虎在王羲之的府中待了大半天,直到傍晚才离开右将军府,并且相约明日一早一起到桓温府上。
从右将军府出来之后,唐一明对王羲之的聪明才智也颇为夸赞,王羲之对一些事情的看法,却与氏族阀门里的人大有不同。不过,王羲之却只钟情于书法,对于政要之事,虽然知道,却并不怎么关心,似乎已经厌倦了这种氏族门阀的生活,而向往那种青山绿水的田间生活。
太阳还挂在西边的天空上,在炎炎的夏日里,虽然临近傍晚,却依然炙热无比,更别说这里是地处南方了。
唐一明擦拭了一下额头上的汗珠,轻轻地问道:“金勇,王羲之一直都是如此吗?”
金勇自然知道唐一明所问的意思,便回答道:“不错,他无心于政要,也无心于仕途,他做这个右将军,也只是挂名而已,只是桓温看他名气太大,笼络他的手段而已,但是王羲之似乎并不领情,纵情山水之间。对了,今年三月三的时候,他还在会稽山上邀请知名文人齐聚兰亭,大家以文会友,彼此畅谈了好几天呢。”
“呵呵,这个我知道,他还写下了一个‘兰亭集序’对吗?”唐一明笑着说道。
金勇吃惊地问道:“先生,你怎么知道?”
唐一明继续笑着说道:“我还知道,参加这次集会的还有谢安、孙绰对吗?”
金勇惊为天人地看着唐一明,喃喃地说道:“先生真是神人啊,晋朝的消息一直存放在府中,并未告诉先生,先生竟然能知道,实在是神人啊!”
唐一明道:“我没有那么神,别说我知道,就算我不知道,这么大的事情,到了建康,还能听不到议论?”
金勇呵呵笑道:“先生,现在天色还早,我们不妨再去前面见见谢家的人吧?”
“好啊,我也想见见谢安。关中良相有王猛,天下苍生望谢安。我已经有了王猛,如果再有了谢安的话,那我们汉国何愁大业不定呢?”唐一明笑着说道。
金勇、孙虎听了,都面面相觑,似懂非懂,但是他们也能够听的出来,唐一明对王猛和谢安极为的推崇。
“先生,请跟我来,谢家就在前面不远。”金勇道。
三个人向着巷子深处继续走去,中间隔着三五家大院,便在一处庭院前停下。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