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手!”桓温立刻大声叫道。
桓云的剑尖离唐一明的心口还有几厘米的时候,听到桓温大叫,便立刻停了下来,扭过头去,问道:“大哥,他在这里是危险耸听,根本就没有这样的事情,你为什么不让我杀了他?”
桓温道:“你闪开!本府还有一些事情要问他!”
桓云收起长剑,恨恨地朝地上吐了一口口水,对唐一明说道:“小子,再让你多活一会儿!”
桓云的那一踹,确实很有力道,唐一明竟然被他一脚给踹出来血了,而且胸口那里到现在还隐隐生疼。唐一明笑了笑,擦拭了一下嘴角上的血丝,心中缓缓地想道:“好险!老子这次是赌赢了,如果桓温真想杀我,绝对不会在这个时候叫桓云停手,看来,在桓温的心中还有一点顾忌,如果谢安或者王羲之再从中说一些好话,估计此事就能成功。”
桓温眼睛里的凶光突然烟消云散,他满脸和气地站了起来,径直走到了唐一明的身边,亲自将倒在地上的唐一明搀扶而起,委婉地说道:“汉王,让您受惊了,刚才本府想试探一下汉王。本府没有想到的是,汉王如此大义凌然,宁死不屈,确实堪称的上是一位英雄。本府最敬重汉王这样的人,来来来,到本府的身边来做,本府还有一些细节要问问汉王,还请汉王如实相告。”
唐一明被桓温拉到了上座,就和桓温并列而坐,只见桓温刚一坐下,便大声说道:“诸公,汉国的国主亲自来到建康,为的就是想和我们大晋和睦相处,不知道诸公有何意见?”
王羲之一直没有说话,此时突然站了起来,他刚才目睹了那惊险的一幕,对于唐一明的胆识,也很佩服。他向着桓温拜了一拜,当即朗声说道:“汉王亲自光临我大晋,可见其诚意,俗话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汉国虽然疆域小,但是国主犹然如此,国民也决计不会差到哪里去。如此的国家,必然是个不畏强势,不惧强兵的国家。更何况,北方动乱,蛮夷犹在,如果能结识到汉国这样的国家为睦邻,必然是我大晋之福!大司马,下官赞同与汉国修好,尽弃前嫌,永为友好邦交。”
谢安紧接着说道:“启禀大司马,下官以为,右将军之言甚是。如今我大晋内部时局虽然稳定,但是论起军事,我晋军多为步卒,而蛮夷多为骑兵,更何况蛮夷作战勇猛,各个骁勇善战,而我大晋又连续遭受数次大败,实力大为减小,所赖者,不过是江天堑而已,南船北马,只要我们固守天堑,再发展一两年,必然会恢复实力。何况,汉王也曾说了,愿意以炸药和我大晋通商,如果我军得到了如此厉害的武器,军事实力也必然会大大增加。如今燕军西征,胡人自相攻杀,我大晋也正好趁着这个契机好好发展,不论是关中大战是燕军胜利,还是秦军胜利,都势必会削弱胡人实力,到时候大司马再起雄狮北伐,必然能够收复旧都。”
“启禀大司马,小可也非常赞同两位大人的意见。大晋疆域虽大,可百姓也十分的多,为了安抚江南百姓,大晋不能施行暴政,所以就连扩军也是有一定年限的。可是胡人则不一样,胡人尚处在野蛮之时,一旦兵员消耗,就立刻招募军队,从不顾百姓生死,所以,晋军的总数并不及胡人。与其独自对付胡人,又或是跟汉国结仇,倒不如与汉国成为睦邻,和汉国共同进退,互为犄角,一方有难,另外一方便来支援,岂不是大大缓解了我大晋的难处吗?”
唐一明看了一眼坐在右边第四座的那个俊美少年,只见他穿着一身白袍,头上缠着一个纶巾,加上他面白无须,面容俊俏,倒是看起来十分的舒服。不仅如此,就连这人说话也说到唐一明的心眼里了,他不禁多看了一眼那个叫王坦之的白衣少年。
“启禀大司马,小可也十分赞同和汉国成为睦邻,不为别的,就为汉王的那一股罡气,以及汉国的百万百姓。”与王坦之比邻的一个略小王坦之几岁叫郗超的蓝衣少年站了起来,拱手说道。
唐一明看了看这两位少年,无论从容貌,还是从身段,又或是从对这件事的看法上,都极其符合他的心理需求。他知道王坦之、郗超这两个人,都是东晋少年成名的人物,有道是“盛德绝论郗嘉宾,江东独步王文度”,说的就是郗超和王坦之。
王坦之,字文度,虽然和王羲之只是一字之差,但是他们却不是同宗,因为王坦之是太原人,并非琅琊王氏之后。王坦之在历史上很有名气,桓温之后,他与谢安共同执政,可见其才学和地位。
郗超,字景兴,又字嘉宾,高平金乡(今山东)人。他是东晋开国功臣郗鉴的孙子,大书法家王羲之是他的亲姑父。郗超吸引人之处就是对他没法定性,无法把他归结为君子还是小人,他是介于君子与小人之间的第三类人,在他身上,高尚与卑劣,残忍与温情都体现的淋漓尽致,让人又爱又恨。
唐一明一连听到老中青三个不同时代的桓温智囊人物的赞同,心里自然要安慰了许多。不过,这四个人倒是发话了,可是其他几个人却没有说什么,只是静静地坐在那里。
桓温环视一圈,高声问道:“诸公还有什么不同的意见吗?”
其他人都一致摇了摇头,齐声回答道:“启禀大司马,我等一致赞同和汉国成为友好睦邻!”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