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风流御弟_三面船【完结】(113)

  周王叹服地取出一幅字画:“四皇兄,小弟刚弄到手的。”

  燕王毫不客气的接过来:“愿赌服输,五弟不是想耍赖吧。”

  周王无奈的遥遥头,坐下端起一杯茶:“四皇兄真是了解朱将军。”

  燕王自豪地笑了,别人不敢说,但是朱隶,他不仅了解他,他更相信他。

  “四皇兄早就知道曼妙小姐的身份?”

  燕王点点头:“愚兄一到京城就派人了解了,小四当时那个情况,他身边的人愚兄怎么敢大意。”

  “难怪都传朱将军对四皇兄忠心耿耿,连太子都拉不动,四皇兄对朱将军也是关心备至。”

  燕王嘴角动了一下并没有吭声,他知道太子在朱隶心中还是很有地位的,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朱隶在大殿上没有推举朱允炆做皇储,燕王相信朱隶是为了他着想,但相信朱隶也定然没有违背太子的意愿,只是想不明白太子这样安排什么意思,不希望朱允炆做皇帝?

  朱隶一切安排妥当后,来到太子府。

  自从太子去世,他还是第一次踏入。

  朱允炆身穿素衣,形容憔悴,见到朱隶,刚开口叫了声小四舅,眼泪就掉了下来。

  朱隶拉着朱允炆的手,心中酸酸的,无言以对。

  两个人就那么静静地坐着,谁也没有说话。

  良久,朱允炆方幽幽开口道:“皇爷爷说你不赞成允炆做储君,为什么?”

  朱隶望向朱允炆,见他的眼中包含着怀疑、伤害、失望……

  牵动嘴角笑了一下:“允炆相信小四舅吗?”

  朱允炆迟疑了一会,终于点点头。

  朱隶诚恳地说:“小四舅不会害你。”

  “父王不希望允炆做皇上吗?”

  朱隶看着朱允炆的眼睛:“允炆想做皇上吗?”

  朱允炆茫然地摇摇头:“允炆不知道。”

  朱隶心中黯然,十五岁,虽然还算是个孩子,但长在皇家,他该有自己的决断了,怎么会回答不知道,他还是不相信我的。那个皇位,对于可能登上它的人来说,吸引力实在太大了,即使如太子一样仁柔的朱允炆,也抵抗不了它的***。

  “我明天离开京城,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回来,你好好保重自己。”朱隶说完,起身离开。

  “小四舅。”

  朱隶站下。

  “你会支持我吗?”

  朱隶转过身拍拍朱允炆的肩膀,没有说话走了。

  朱允炆流着泪喃喃道:朱隶,为什么你是四叔的人。

  一路很顺利,除了在第一天的黄昏多了一个不速之客——徐妙锦。

  燕王和周王都很纵容这个疯丫头,赶不回去,朱隶只好烦沈洁帮他修书一封,言明徐妙锦跟着周王去开封很安全,请家里放心,自己会尽快将其送返。

  车队在徐州停留一天后,朱隶带着曼妙、香香,以及沈洁、徐妙锦、小芸和索菲亚与周王及周王的一百名禁卫向西北开封方向走。

  张伯和将军府的人随同燕王向东北方向回北平。

  燕王本想让冯三虎带着十几个人跟着朱隶,被朱隶拒绝了。

  到开封用不了十天,但回北平还需要一个多月。

  开封是个千年古城,早在战国时期,魏惠王就将京都迁至当时叫大梁的开封,此后,后梁、后晋、后汉、后周、北宋和金七个王朝曾先后建国都于开封,朱元璋一度也曾想过迁都开封。

  开封最昌盛时期在北宋,历经九代帝王,当时称开封为汴京,也称东京,北宋画家张择端绘制的巨幅画卷《清明上河图》,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东京开封城的繁华景象。

  朱隶对开封印象最深的,还是包公包龙图打坐开封府,一身正气,铁面无私,为官清廉、断案如神,朱隶对包公是敬佩得很。

  包公虽然是北宋的人,但是把包公的故事编成小说是清朝的事了,最早的大该是《三侠五义》。

  编成京剧就更晚了,21世纪时有个京剧盛况——徽班进京一百年,这样算,京剧是五百年后的事。

  远远的开封府在望,朱隶想象着身穿京剧戏服,涂了一张大黑脸,还在额头上粘在一个弯月的包公,心中不觉有些好奇,不知道周王对包公的故事知道多少。

  骑着马弯腰贴向周王的马车,在周王的马车上,还坐着执意要去开封的徐妙锦。

  “王爷,就要到开封了。”

  周王掀开车窗帘,向外看着:“本王到开封十余年了,不敢有一丝懈怠,所幸天不负本王,这几年风调雨顺,百姓的日子还算富足。”

  “王爷体恤百姓,是百姓的福气。王爷,您可知道北宋名臣包拯?”

  “朱将军是考校本王?”

  “周王您不要吓唬末将,末将胆子小,末将哪敢考校您,末将在请教您。”一个多月的路程相处下来,朱隶与周王之间没有了拘束,说话也不那么讲究了,彼此有一种朋友的感觉。

  “你胆子小?!你要胆子小没有胆子大的。包拯包希仁是北宋名臣,本王住番开封,岂能不知。包拯铁面无私,公正不阿,你提起他,想让本王对照自省吗?”

  “您是王爷,他乃臣子,哪能相比。”朱隶赶紧解释。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