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的种子只能发到青县,却没有想到青县也有周王的学生,发现了此事。”朱隶分析道。
“对。”
“青州管发种子的人是谁?”
“青州知县,郭籍,王学忠的学生。与宋天奇是同年进士,这个人”
朱隶打断房宽的话:“不会也死了吧。”
“没有,疯了。”
“什么?”
“算日子与宋天奇死的时间差不多前后。郭籍与衙役下乡视察春播,回来时路过一段山岗,马突然惊了,马车翻到山崖下,人侥幸没死,但醒来后就疯了。”房宽说完,一口气将手里的茶喝干,似乎说这些话。让他觉得异常疲惫。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为证实这些资料。房宽特意跑了一趟青州。
把皇帝交给手下不放心,五天的路程,房宽仅用了三天跑回来了。
“好像所有的线索都很明朗小王学忠贪污朝廷赈灾物质,事发后,先后指使人杀害了知情人宋天奇和郭籍,然后自己畏罪自杀,当然。也可能是为了保护他身后的人。”朱隶说到这里。与房宽对视一眼,一起望向永乐帝。
王学忠背后的人,当然是太子朱高炽,王学忠是***,是朝廷内人人皆知的事,只是没有人明着说。
永乐帝一直没说话,静静地听着两个人的分析,说到王学忠背后的人,仍然没有表情。
兄弟之争本就是永乐帝最厌恶的事。他自己就深受其害,不能说永乐帝从封燕王那天起就想着要当皇帝,事实上如果没有削藩一事,可能永乐帝现在还是燕王,虽然以后的几十年会怎样谁也无法保证。手握重兵对皇权确实是个威胁,朱元璋知道,所以他将老将都杀了,将兵权交给自己的儿子。希望自己的儿子们虽手握重兵,但能互相牵制,他没想到他的儿子会死的那么早。
建文帝也知道,削藩以保证皇权的稳固并没有错,错在他缺乏他爷爷朱元樟的狠劲,有能力的人若不能为己用,必杀之。建文帝的几个叔叔,燕王和宁王是其中的佼佼者小建文帝既没有笼络他们,也没有杀掉他们。作为皇帝,这可以称作自掘坟墓。
永乐帝荐然也清楚,登基时封藩是不得已,将来削藩也势在必行,被分封的诸王也明白,但只要朱隶活着一天,他们谁也不敢动,不要说打仗没有人是朱隶的对手,仅是手上的护卫,朱隶也是他们的几倍。
唯一对这一点看不清楚的,只有汉王朱高煦。
仗着永乐帝喜欢他,仗着朱隶看在永乐帝的面子上隐忍他,数次挑起争端,以至现在的朝廷,已然分成了三派,太子派,汉王派和中间派。 朝廷中很多大臣都误认为,如果朱隶不是朱高炽的师傅,永乐帝恐怕会立朱高煦为太子,甚至连朱高煦都这样认为,只有朱隶等几个人知道,永乐帝立朱高炽为太子,跟朱隶没有关系,若硬要拉上关系,不过是若朱高炽登基,大事上朱隶还肯辅助一下,若朱高煦登基。任谁也请不动朱隶出山。
朱隶见永乐帝没说话,接着说道:“不过这事因为线索太明了,反而让人觉得不可信。另外。宋天奇不在棺木里,是否死了还是个小迷。”
“宋天奇不在棺木?”房宽诧异地问道。
朱隶点点头。
这件事情,确实越来越复杂了。
第228章 彻查
小隶盗大印,不讨是为了探听宋天奇被刺那天的情吼的人都关押在大狱中,朱隶不想暴露身份。只能混进大狱,况且。还有很多事情需要向狱卒和衙差打听。
没想到皇帝为了查这个案子,居然扮成了七品县官,朱隶不能也没有必要回大狱了,于是后堂提审的结果:差役们在后堂一个不起眼的地方找到了大印,关押石员外纯属误会,当即释放。
且有一个小道消县,石员外是新任县令的同乡。
朱隶匆匆回客栈洗个澡后,又回到了衙门,虽然有房宽在皇帝身边。朱隶还是不放心地住进了衙门后宅。
月色很好,洒落一地银光。
朱隶走近刚刚与沐浴完的永乐帝身旁:“皇上,您想证明什么?”
永乐帝目光茫然:“联不知道。”
虽然矛头直指太子朱高炽,但太明显了反而让人怀疑是汉王朱高煦栽赃,朱隶知道,无论那个结果,都不是永乐帝希望看到的,如果仅仅就是几个官员贪污,倒简单得多。
“皇上,其实您不需要急于做决定,您还年轻。”朱隶望着永乐帝,声音诚恳。
永乐帝笑笑,不可置否。
“明天出发去北平吧。”朱隶知道保护皇帝北上的大军在天津。
永乐帝点点头。
“什么人!站住!”
前院突然传来大声呵斥。朱隶心中一惊,一侧身挡在永乐帝身前:“进房间。”朱隶低声道。
前院的打斗声越来越大,朱隶护着永乐帝回到房间,心道:是冲着衙门来的,还是冲着永乐帝来的,若冲着衙门来的,到没什么,若冲着永乐帝来的,永乐帝的行踪怎么会泄露出去?
听声音,来人似乎只有一、两个,房宽和吴晨都在外面,这么长时间没有拿下,朱隶的心越来越沉小一个小小的县衙,怎么会把高手招来。难道,目标真的是永乐帝?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