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人竟然一直飘在地面上!这幅壁画到底想说明什么?
我心里一边狐疑的思索着,一边看向了最后一个人。
最后这个人,就更是奇特了。我说的奇特不是这个人形象,而是雕塑他的手法。
如果这个人要是在画一幅画上面的话,毫无疑问,我会认为画上他的这一块地方已经被水淹过了。弄得水渍把他的整个人身上的笔画都给晕散开了。
幸亏这是一个雕塑,依靠着雕刻上的手法,才把这个人的形象如实的表现了出来。因为他的形象,完全是模糊不清的一团!
他整个身体的各个部位都在扭曲着。如果你仔细看他,你就会发现这个人的身体就像是用蜡塑造出了一个人,然后又用篝火把它烤得四下流淌一样。
他身上的各个部位居然全都是融化走样的状态,这根本就不像是一个人!
也不知道雕塑里面所塑造出的这些个怪人,在当年的真身究竟是个什么鬼样子!
我看完了这四个人,然后摇了摇头说道:“这个中间的粗豪汉子,假如说他就是红竿大王周尧德的话。”
我向着大家说道:“那么这个四个,应该就是他手下的部将喽?怎么一个个都这么古怪?没一个像人的?”
只见二鲵向着我说道:“如果这地方真的是红竿大王修建的,就仅仅凭他之前的布置,和这个墓道里面的雕刻。我敢和你打赌。”
“这家伙,肯定不是一个普通的反贼那么简单。弄不好他是个江湖异人也说不定。”
“你说的有道理,”我一边想着,着一边又看向了这副雕刻的下面。
这副雕刻的上面部分,就是这一个主角和四个部将。而下半部分却有十来个人在一起忙碌着。
只见这些人各有分工,他们把一个东西放到桌子上,一些人正把一种粘稠的白色浆水往那个东西上刷。
而另一些人,则是拿着一些黑漆漆的棉絮一样的东西,在往另一个刷好了白色浆水的东西上面缠裹。
在这之后,还有几个人把缠得黑乎乎的东西上面,再次裹上一层白色的泥。
在石壁上的雕刻上面,这黑白两色的对比分外的显眼。
在这之后,一些人把那些已经做好的东西往一个个的坛子里面放。还有人把已经装好的坛子放在炉火边上烤。
看起来他们好像在做什么食物?要不是被裹好的这个东西非常大,我几乎都以为他们在做叫花鸡。
在石壁上,所有的人都是等身的,也就是个真正的人大小差不多,而那个被黑丝白泥包裹的东西,却是挺大的一团。是几乎有一米高的一个蛋形。
而当我看到下面的一幅画的时候,却猛然间浑身一寒!
在这一瞬间,我浑身的鸡皮疙瘩都冒了出来!
在下一幅浮雕上面,一个烤好了的坛子被人打破,破碎的盘子碎片和烤成硬块儿的白色泥土都被砸碎剥开,扔到了一边。
坛子里面的东西被人放到一个托盘上面。那东西,赫然是一个只有三四岁大小的小孩!
原来这个被包裹以后烤熟了的,竟然全都是孩子!
我紧张的浑身直颤,一个箭步又回到了刚才看到的第一幅雕刻那里,仔细的看了一眼那个被摆在桌子上,正在涂刷白浆的东西。
果然,等我再仔细一看才看出来,原来那个东西,真的是一个蜷缩成一团的小孩!
“居然把人烤着吃,简直太没人性了!”萧紫楼在一边也看出了端倪,他在一边愤然说道:“这是人干的事吗?”
“就是!吃什么不好,偏要吃小孩子!”师静也在一边气愤的说道。
“他们并不是为了吃…”我在一边喃喃的说道。
我刚才之所以如此的紧张,并不是因为这些雕刻上所反映的吃人的画面。
在古代,那些造反的流寇,或者是叫啸聚山林、占山为王的草寇的身上,吃人从来就不是一件有多么严重的事。
就是在水浒传里面的那些正面人物,所谓的英雄,没事拿人心做个醒酒汤也是平常事。甚至就连宋江本人,都差点没被人剜心做了醒酒汤吃。
而想要挖他心吃的这位寨主,就是后来梁山上的头领,“地强星”燕顺,在梁山上仅仅排名第五十,实在是算不上什么凶狠的人物。我之所以吃惊,是因为雕刻上面所做的这些事,在《血引尸经》上面是有记载的。
正文 第734章 :服垩童、千红一窟之主
《血引尸经》中的“增补异事录”里面记载着:
魏晋时,人以石莼(一种海藻)混以白垩,涂婴儿之身以炙(烤)之。经日熟,其脑如冻。服之身健体轻,久服实骨易肌,壮若熊罴。时人以“服垩童”称之。
或闻南北朝时,宋明帝刘彧命巴陵王刘休若,率张永、萧道成等东讨寻阳王刘子房。时遇大风雪,军无战心。
殿中御史吴喜请缨,选精兵三百助之。喜一路所战皆胜,领军破义兴、吴兴、晋陵、钱塘,再渡钱塘江,破西陵,平会稽,斩会稽郡事孔觊,擒刘子房送京建康。史称“吴喜一月定三吴”。
盖吴喜此人,以服垩童为常。其以小吏成大将,所战皆克,皆赖此功也。
《血引尸经》里面最后还说:“此举有伤天和太甚,后于开皇年间,为文帝所禁。”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