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农户多半买不起牛,这是不得已而为之。
只是后来也有很多弊病,比如有牛因此病死,有牛饿瘦等等。
真的到了具体地处理政务时,才知道纸上学来的学识太过浅显而片面,远远不如现实中各种复杂的情势。
这半年下来,丁镇元算得上兢兢业业,将县中事物都打理得井井有条。
当然,这不是他一个人的功劳,还有很多县衙内的属官和幕僚群策群力。
治理一县内外,靠的不是哪几个什么名声在外的所谓“卧龙”、“凤雏”,而是需要一整套官僚体系。
大辽立国数百年,这一套军政班子制度早已成熟,只是随着时日推移,日渐腐朽罢了。
而今,在丁镇元手上,一点点焕发了生机。
这就是他之所以要获得这个县尊之位的缘由之一。
打江山不易,治江山更难。
若是没有在起事之前就打造自己的一套军政班子,那么起事之后就要花费更久的时间和更多的代价,才能一点点学会。
别小看这点差距,放在天下大势之中,几年之间,也许到最后就是生死之差。
这半年内,丁镇元已经在这一县内,初步建立了威信,也磨练出了理政的手段。
县中大户,县内乡绅,县衙属官,村中里长··········
但凡有点地位的,都已经混了个脸熟。
所谓声望,就是这般建立起来的。
这个时代,谁是百姓?
当然不是泥腿子,不是农民!
笔杆子掌握文人手中,话语权都被乡绅掌握。
地方大户,往往盘根错节,他们就是统治阶级的最下一环。
安抚好了他们,掌握了他们,才算真正掌握了一县。
第三十七章 乱起(上)
县衙。
丁镇元站在一副锦绣江山图前,负手而立。
半晌后,他头也不回地问道:
“情况打探得如何?”
一个青衣老叟不知何时已经站在门口,弯腰行礼,道:
“回主上,薛之礼席卷三县,正在往北辰县来。我们的人手探听到,悍匪有八百人,裹挟的流民超过两千,打破三县之后已经有了两万人。”
“薛之礼自封建平将军,要一统文昌府,下一站就是咱们这儿了。”
三军未动,谍报先行。
半年时间,丁镇元初步构建了一个横跨临近各府的情报网络。
目前主要精力放在北辰县周边,监察内外,收集情报。
以车马行、行商为主要掩饰,缓缓铺设开来。
目前还比较脆弱,除了北辰县就只能打听些大众的消息、传闻之类。
胜在消息传递迅速,而且全面,能大致地了解到全局,不至于当个消息滞后的瞎子、聋子。
为了这个谍报组织迅速成形,前后已经砸进去五六万两了,这才堪堪搭起架子,距离真正地发挥作用还远得很。
“薛之礼,这个人的底细,查清楚了没有?”
“主上,连同薛之礼的部下,还有他们的出身经历,都已经汇总成册了。”
“嗯,你先退下吧。”
青衣老叟躬身退下。
丁镇元拿着一本薄薄的小册子,一页一页地翻阅着。
薛之礼此人,出身海商之家,少年时就横行乡里,经常结交豪杰,与任侠为伍。
后来杀了人,就乘舟逃亡海外,前些年又偷偷地回来,听闻他和他的亲信都加入了一个叫做景教的教团。
景教以光暗二元论为基础,信奉造物双蛇之神,认为世界就是在这造物双蛇争斗之中诞生。
这是一个来历神秘的教派,据说起源于域外,是彻底的邪教。
“薛之礼用景教教义愚弄百姓,编练出八百精兵,打破三县之地,势力不小啊!”
这已经不是普通的乱民和悍匪了。
县城之中都有武库和粮仓,战时以备不时之需,平日都是小心封存着的。
如今城破,自然尽数归了薛之礼所有。
得了粮仓,就能招兵买马,这年头有粮食在手,就能轻易拉起一支队伍,毕竟吃不上饭的人太多了。
有了武库之中的兵甲器械,三县之地,少说也能武装起来两三千人。
“攻破长春县时,薛之礼用诈用谋,出其不意攻其不备,这才入了城池,这时只不过三四百乌合之众,不过斩木为兵而已。”
“打下这县,不过十几日,就有了三千之众,个个有着武器。”
“之后火并南阳县悍匪,尽屠县中大户,这时已经成了气候,又以均田免粮之号邀买人心,名声传扬出去,成了气候。”
“再之后席卷三县,选拔悍勇敢战之辈,编出八百精锐,个个带甲,人人向前,气势几不可挡。”
“到如今,单凭城中这点兵力,根本不是他的对手。”
丁镇元面色沉静如水,只是冷静地判断着敌我情势。
“薛之礼有景教支持,又擅长蛊惑人心,作战时不乏悍不畏死之辈,士气旺盛。
”
“眼下他攻破三县,正是气势如虹之时,兵力又数倍于我,出城野战必败无疑。”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科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