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地仙正道_新叶道君【完结】(494)

  此时农户多半买不起牛,这是不得已而为之。

  只是后来也有很多弊病,比如有牛因此病死,有牛饿瘦等等。

  真的到了具体地处理政务时,才知道纸上学来的学识太过浅显而片面,远远不如现实中各种复杂的情势。

  这半年下来,丁镇元算得上兢兢业业,将县中事物都打理得井井有条。

  当然,这不是他一个人的功劳,还有很多县衙内的属官和幕僚群策群力。

  治理一县内外,靠的不是哪几个什么名声在外的所谓“卧龙”、“凤雏”,而是需要一整套官僚体系。

  大辽立国数百年,这一套军政班子制度早已成熟,只是随着时日推移,日渐腐朽罢了。

  而今,在丁镇元手上,一点点焕发了生机。

  这就是他之所以要获得这个县尊之位的缘由之一。

  打江山不易,治江山更难。

  若是没有在起事之前就打造自己的一套军政班子,那么起事之后就要花费更久的时间和更多的代价,才能一点点学会。

  别小看这点差距,放在天下大势之中,几年之间,也许到最后就是生死之差。

  这半年内,丁镇元已经在这一县内,初步建立了威信,也磨练出了理政的手段。

  县中大户,县内乡绅,县衙属官,村中里长··········

  但凡有点地位的,都已经混了个脸熟。

  所谓声望,就是这般建立起来的。

  这个时代,谁是百姓?

  当然不是泥腿子,不是农民!

  笔杆子掌握文人手中,话语权都被乡绅掌握。

  地方大户,往往盘根错节,他们就是统治阶级的最下一环。

  安抚好了他们,掌握了他们,才算真正掌握了一县。

  第三十七章 乱起(上)

  县衙。

  丁镇元站在一副锦绣江山图前,负手而立。

  半晌后,他头也不回地问道:

  “情况打探得如何?”

  一个青衣老叟不知何时已经站在门口,弯腰行礼,道:

  “回主上,薛之礼席卷三县,正在往北辰县来。我们的人手探听到,悍匪有八百人,裹挟的流民超过两千,打破三县之后已经有了两万人。”

  “薛之礼自封建平将军,要一统文昌府,下一站就是咱们这儿了。”

  三军未动,谍报先行。

  半年时间,丁镇元初步构建了一个横跨临近各府的情报网络。

  目前主要精力放在北辰县周边,监察内外,收集情报。

  以车马行、行商为主要掩饰,缓缓铺设开来。

  目前还比较脆弱,除了北辰县就只能打听些大众的消息、传闻之类。

  胜在消息传递迅速,而且全面,能大致地了解到全局,不至于当个消息滞后的瞎子、聋子。

  为了这个谍报组织迅速成形,前后已经砸进去五六万两了,这才堪堪搭起架子,距离真正地发挥作用还远得很。

  “薛之礼,这个人的底细,查清楚了没有?”

  “主上,连同薛之礼的部下,还有他们的出身经历,都已经汇总成册了。”

  “嗯,你先退下吧。”

  青衣老叟躬身退下。

  丁镇元拿着一本薄薄的小册子,一页一页地翻阅着。

  薛之礼此人,出身海商之家,少年时就横行乡里,经常结交豪杰,与任侠为伍。

  后来杀了人,就乘舟逃亡海外,前些年又偷偷地回来,听闻他和他的亲信都加入了一个叫做景教的教团。

  景教以光暗二元论为基础,信奉造物双蛇之神,认为世界就是在这造物双蛇争斗之中诞生。

  这是一个来历神秘的教派,据说起源于域外,是彻底的邪教。

  “薛之礼用景教教义愚弄百姓,编练出八百精兵,打破三县之地,势力不小啊!”

  这已经不是普通的乱民和悍匪了。

  县城之中都有武库和粮仓,战时以备不时之需,平日都是小心封存着的。

  如今城破,自然尽数归了薛之礼所有。

  得了粮仓,就能招兵买马,这年头有粮食在手,就能轻易拉起一支队伍,毕竟吃不上饭的人太多了。

  有了武库之中的兵甲器械,三县之地,少说也能武装起来两三千人。

  “攻破长春县时,薛之礼用诈用谋,出其不意攻其不备,这才入了城池,这时只不过三四百乌合之众,不过斩木为兵而已。”

  “打下这县,不过十几日,就有了三千之众,个个有着武器。”

  “之后火并南阳县悍匪,尽屠县中大户,这时已经成了气候,又以均田免粮之号邀买人心,名声传扬出去,成了气候。”

  “再之后席卷三县,选拔悍勇敢战之辈,编出八百精锐,个个带甲,人人向前,气势几不可挡。”

  “到如今,单凭城中这点兵力,根本不是他的对手。”

  丁镇元面色沉静如水,只是冷静地判断着敌我情势。

  “薛之礼有景教支持,又擅长蛊惑人心,作战时不乏悍不畏死之辈,士气旺盛。

  ”

  “眼下他攻破三县,正是气势如虹之时,兵力又数倍于我,出城野战必败无疑。”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科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