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只不过是十五秒的时间,美国天基红外系统同步轨道预警卫星还是发现弹道导弹发射。天基红外预警卫星灵敏度比数字信号处理卫星高出十几倍多,能够透过大气层进行观察。
但考虑导弹采用了多种红外隐身技术可以降低大气窗口的红外辐射,大约要到空气稀薄的一万米以上高度才会失去大气掩护,因此判定卫星发现时间延迟15秒。
同步轨道预警卫星同时携带扫描型和凝视型红外探测器,分别用于大范围探测和小区域持续监视,如果导弹采用机动发射方式脱离探测器可能进行监视的范围,就能延缓被发现的时间。
只不过印度洋这里,是战场的中心,美国的大量的卫星云集,还花费巨大的代价,移动了一颗同步预警卫星过来。
为了就是及时发现应对伊叙联邦的反舰弹道导弹,毕竟之前的琼斯号驱逐舰,被干净利落的击沉,给美国敲响了沉重的警钟。
花费巨大代价的摇杆卫星,原本还让五角大楼有点肉疼,但是现在,剩下的只有庆幸。
此刻的北约印度洋舰队,已经陷入了苦战之中,如果让这些导弹得逞了,那情况就将更加的悲剧。
“预警卫星开始进行导弹轨迹测量。”
在发射的导弹被锁定之后,天基红外预警卫星发现红外辐射时首先要根据红外特性分辨出其波长范围和特性,进而推断其温度甚至推进剂种类,据此分析分辨出目标的类型(如弹道导弹或者运载火箭),然后测量目标的矢量速度。
由于采用红外探测器,观察到的导弹轨迹是一个个连续的点,所以必须积累足够多的数据才能判定目标轨迹,美国天基红外系统卫星的扫描型红外探测器扫描周期为1秒,也完全可以在10秒钟内能够完成导弹轨迹测量。
但是用红外设备测量弹道导弹的轨迹,必须2—3颗卫星在不同角度同时观测才能得出三维空间内的弹道,单颗卫星只能得出一维平面上的投影,而融合其它预警卫星的观测数据不可能由预警卫星自行完成,必须经过地面控制站处理,所以这时候得出的导弹轨迹缺乏弹道高度与倾角,仅仅是弹道在平面投影的速度矢量,而不是导弹的真实速度矢量,因此无法预测导弹的打击目标。
此刻美军在印度洋上,也就一颗同步卫星,如果是在远东或者是欧洲以及太平洋,那情况就完全不同了。
一发现卫星之后的十秒内,就能够计算出导弹攻击的大概目标,但是在印度洋这里,几乎可以说是没有办法。
“马上将信号传递给战区内的联合战术地面站、澳大利亚的海外地面站和美国本土夏延山的的北美防空防天司令部、美国航天司令部预警中心,进行数据融合与处理,以最快的速度确定其弹道。”
五角大楼内,反导指挥中心,第一时间做出反应,快速的将预警卫星得到的数据,分发到每一个数据站,让更多的卫星来对导弹弹道进行计算。
弹道导弹的抛物线轨迹,其水平加速度是一个累积数据的平均值,必需有一定时间积累才能推算轨道,例如发动机推力不变,但工作时间延长任何时间,其弹道必然不同,因此仅靠10秒钟内观测到的飞行轨迹还不足以判定导弹落点。
而且现代弹道导弹多采用机动变轨技术,不等到主动段结束无法确定其最终弹道,所以真正的导弹落点预测不会很快得出,也就无法对战区内部队发出警报。
此刻,整个五角大楼全都高度的紧张起来,虽然大家已经都准备接受海军的再一次失败。
但是失败归失败,依靠舰队此刻保有的航空力量以及舰队本身的防御力,就算是伊叙联邦占据了优势,要自保也是没有太大的问题。
可要是对方这波导弹靠近,那情况就完全不同了。
毕竟勉强在应付伊叙联邦海军的舰载机,整个舰队被限制在一个相对狭小的地方,遇到这样的导弹攻击,简直就是雪上加霜。
而计算出弹道,也是为了让舰队的反导系统能够更好的进行拦截,否则的话,再好的防御能力,在弹道导弹急速的攻击下,没有提前的预警,那都是白扯。
第1528章 迷惑美军反导系统
印度洋靠近澳大利亚的边上,一座美军的x波段雷达正在高速的运转之中。
在发现导弹的将近一分钟直走,x波段雷达也通过预警卫星,锁定了印度洋上正在飞行的导弹。
x波段导弹跟踪雷达最大探测距离4000千米,波束宽0.14度,难以自行探测目标,必须等待导弹跟踪卫星或者跟踪雷达的精确信息才能发现目标。
两分钟之后,首轮升空的二十四枚反舰弹道导弹全都开始脱离一级火箭推进器。
二级推进火箭开始点火,这个时候对于美军的预警系统来说,就相当的关键了。
好在美军的天基红外预警系统由于用多颗卫星对导弹助推段进行凝视跟踪,因此跟踪精度极高,可精确给出导弹关机点参数,便于对导弹落点的计算。
当导弹的第二级推进器开始脱落的时候。
导弹的落点马上就被计算了出来。
“攻击目标确认为舰队外围的驱逐舰。”
“马上向印度洋舰队发去导弹数据……”
联合战术地面站计算出首批导弹的落点,也马上就向对舰发出了预警。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科幻 废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