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载火箭的落下速度再一次减缓中,当运载火箭准确的来到回收平台上的时候,速度已经降到了极低的程度。
尾喷口的火焰将喷洒在地面上,准备好的回收平台四周,没有任何的尘土和灰尘,坚硬的合金平台上面,几乎所有人全都是忘记了呼吸,看着运载火箭犹如直升机缓缓的降落下来。
运载火箭上的所有的平衡翼,在计算机的控制下,保证运载火箭与地面完全的九十度角垂直状态,然后一点点的靠近地面,最终就好像是直升机一样,平稳的垂直降落在平台上,在降落稳定的瞬间,运载火箭的发动机,也正好停止了运作。
在运载火箭稳当的落在回收平台上的时候,整个指挥中心内的所有人,这才全都忘情的欢呼了起来。
未来传媒公司,也将这个历史性的画面,第一时间直播给全世界的观众,从火箭升空,到运载火箭成功的回收到发射中心,如此激动人心的画面,足以让整个伊拉克上下全都为之欢呼。
这样的画面,也看得不少人都是热血沸腾的,当然也有很多人觉得这可能也没有什么,毕竟几年前就有火箭回收再利用的成功画面了。
只是明白的人很清楚,未来科技集团这一次的运载火箭回收,意义上绝对不一样,甚至可以说,这样的回收才算是真正的运载火箭回收技术。
比起美国太空探索技术的回收方式,更加的高效和完整,看似相同,实际上却有大不同。
第755章 不被看好的蔡睿宸
本来就因为舆论大为关注的未来航天公司运载火箭发射试验,成功的发射到精准的回收,都让很多人打呼过瘾。
这给了很多之前唱衰的专家一个最行之有效的反击,如此精准的回收,不亚于一记重重的耳光甩在这些所谓专家的脸上。
在未来传媒公司开始直播整个运载火箭发射过程的时候,全球很多所谓的专家就表示,这一次未来科技集团运载火箭发射试验,将很难成功的回收,甚至都有人表示,发射的失败的概率还很小。
其中比较理智的人全都和马斯克想的一样,未来科技集团并没有在事前进行任何的测试,想要回收从一千公里太空中返回的运载火箭,其难度不亚于将一个砸向地球的陨石牢牢的托住,然后平稳的落地。
而这项技术堪称目前太空技术领域极难的一个项目,无论是太空探索技术公司还是亚马逊两个公司在进行该项目的时候,失败率都是远远高于成功率。
都是在一次次的失败过程中,才能够达到成功顺利回收运载火箭的能力,整个过程持续了好几年的时间,在未来科技集团还没有出现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很长时间。
而一个后来者,在没有任何测试的前提下,就要挑战如此高难度的技术,简直就是一种自杀行为。
持有这种观点的专家,并不是说他们真的只会胡扯,哪怕是那些真正有能力的专家,也都完全不看好未来科技集团。
这是大部分人全都持有的观点,毕竟这项技术,真的不是一般的难。
而在几乎全球都在唱衰的情况下,未来科技集团却用事实给了这些人最好的回应,一切用事实来说话。
当运载火箭顺利的降落在回收平台上的时候,所有全都闭嘴了。
但实际上,只有一部分的专家肯定了未来科技集团这一次的运载火箭的测试,甚至还分析了这一次令全球都深感意外的回收过程。
从发射中心发射的火箭,又要精准的回收到发射场地中,这个难度将运载火箭回收技术的难度,提高到了极致。
要知道地球是在转动的,火箭发射也不是直直的升空,要是火箭不调正轨道,直接落下来,那和刻舟求剑的效果一模一样。
但是调整轨道的技术,加上回收火箭的技术加起来,又是一个超级技术难点。
因为这两个技术,都需要发动机必须预留燃料,同时运载火箭的发动机必须要具备每一个功率的自由转换,还需要计算机最精准的计算和控制。
而这两个技术全球也没有几个国家拥有,并且将其真正运动到运载火箭上,也就是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和亚马逊。
要是将这两个技术组合起来,那难度觉得不是一加一那么简单,首先一个就是发动机的工作问题,还有一个就是要留下更多的燃料给发动机使用,这可不是单纯的加大发动机的推力增加运载火箭的燃油装载量这种简单的办法就可以解决的。
这涉及到各方面的数据是否合理,运载火箭毕竟不是汽车,只有有动力和四个轮子,就可以在马路上行走,否则的话,当年第一枚远在火箭升空的时候,就没有必要计算那么多年的引力和速度的关系了。
能够将两个技术结合起来,达到真正的将运载火箭回收起来,未来科技集团在这个方面,明显再一次走到了世界的前面。
要知道科技的发展,本来就是朝着越来越方便,便于生活,减少生存成本的方向努力。
相对比太空探索技术公司每次都要在其他发射场回收或者是在船上回收,未来航天公司的这一次运载火箭回收,更加符合这样的规律和更大降低成本的要求。
不过,尽管这一次未来航天公司的表现,称得上十分的完美,但是国际上,绝大部分的所谓专家,依然不看好未来航天公司的水平。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科幻 废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