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论只剩下一个:这玩意是黑科技!
在翻译界混迹多年,曾经做过专职翻译的江义,比任何人都清楚这款软件的厉害之处,它就像真人,还得是自己前辈级别的翻译,得专门做同声传译的前辈,才能够达到的水准。
这是他得膜拜的存在——他迫不及待的将这款软件分享给自己汉化组内的朋友,毫不吝惜赞美之词。
“卧槽,做广告做到自己人身上,这么狠?”
“智能翻译家?一股浓浓的山寨味,赶快坦白,收了多少米?”
群里的同行纷纷调侃他,在这帮专业爱好者眼里,翻译软件再强都有限度,最终还是得靠自己去理解,一个一个字打出来。
江义激动的打字:“我说一分钱都没收你们信吗?这一行字我是跪着打出来的,这软件妥妥的黑科技!”
“开玩笑吧,有这种东西?”还是有人不信。
江义噼里啪啦打字:“几十M的软件你吃不了亏、上不了当,试过之后再来说话,扇了自己的脸可要小心了,我现在还痛着呢!”
“那我试试,话先说好了,要是没那么强我不会客气吐槽的!”
“尽管试,不好你打我!”江义说,对体验过的他,十分清楚软件的强大之处,他还在震撼中。
第023章 神器要收费
江义将软件发给其他同行后,又充满期待的体验起来。按广告里的介绍,该软件支持多达数百种语言,可下载语言包,也能通过网络使用。专业版主要是在线翻译,不同内容耗时不同。
江义没有去下载语言包,他直接点了翻译语言切换,等待它换成日语,老司机多年的他也能连蒙带猜懂一些内容,然后再翻译成其他语言,最后转回来成英文——这是他的一个考验。
往往机翻内容经过几种语言变换后,会出现牛头不对马嘴的情况,比如说在关联性不大的语种里,用英语翻译成中文,中文再翻译成阿拉伯语、俄语,若最后用俄语翻英文,意思就差远了。
可这次他这么测试后,还是惊奇的发现,单词虽然略有改变,但整体意思是没有变化的,理解上不会存在偏差……这简直神了!要有了它,今后谁还雇人去翻译书面上的文字呀?
一本外国书籍直接扫描了,读取文本坐等翻译,几下子就搞定。
又如外国的论文、技术文章,对中国学者而言,语言不通造成了与国际科技主流沟通的迟滞,一项技术论文在外国都出了几年,国内仍没有中文翻译版,让广大科研人员情何以堪?
“果真黑科技啊!”江义这回佩服到五体投地。
这时同行的感受来了:“卧槽老江,这软件真特么牛!”
被震惊到的:“使用三分钟后就跪到现在!”
江义早料到如此,他已经成为了该软件的粉:“我早提醒过,哥的节操能够随便拿来卖的吗?”
“我仿佛看到自己白学英语了,今后可能会失业。”还有同行悲观的预测,软件的水准严重打击了他们。
江义打字:“别担心,至少还可以做口译嘛,照样日入上千。”
“别埋汰我了。”同行打了几个哭的表情,“你看到更多内容那栏吗?它还支持语音输入识别,如果再搞个语音输出支持,今后谁还用人?”
江义也发现了,这真是细思极恐,科技已经强大到这种程度?
……
人工智能引领了第一轮进步。
而人类的创造力,也在这股进步的带动下,被改善着。
典型的受影响者就如江义的同好们,他们有些是从事文字翻译工作的,跟大公司合作,或全职、或兼职,工资主要是按量来算,翻译越多、效果越好,自然拿的钱也就越多。
现在,他们发现一个良机。
宋飞扬分享了:“周扒皮最近收了很多业务,公司里的同事都忙不过来,兼职的又给白菜价吓跑了,不如用机翻。”
“机翻?好主意!”群里立即有人响应。
“话说还收兼职不?上次去周扒皮那儿领了几个任务,客户给千字350,他特喵的给我开千字80,我日!”
“兼职肯定收啊,白菜价而已!”
“没关系,有了这神器,十二个小时免费试用期,咱哥俩换着用,这会狠狠从周扒皮身上敲一笔,回头聚餐!”
“聚餐!聚餐!”群里热闹起来。
“地址啊,老宋赶快发过来!”江义也嗨了,虽然有段时间没做翻译了,但有免费的钱拿,谁不干?
只有他们这帮业内人才懂,翻译业的收费看似很高,专业水准千字200以上,出版水准千字400以上,高收入吧?
但实际上,公司拿了大头。
从事翻译的苦逼员工,一般能拿二分之一的,算是业内高手,能拿三分之一的,可以混出头,更少的,属于混饭吃。
宋飞航的顶头上司周扒皮,就是这种典型,客户给千字三四百,他就给员工千字100,还要求质,要求量。
很多员工都已经不爽,但其他公司照样如此,除非不吃这口饭。
现在智能翻译家横空出世,可能很多人都要转行了。思前想后,干脆就好好利用这个黑科技外挂,最后赚一笔。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科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