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却于三月八日匆忙的黯然离开北京。我是为了避免立即被捕的危险,遵从同志们的公意,
不得已而南下的,三月十二日,我在郑州铁路工会内获得了孙先生与世长辞的消息,大为悲
痛,深以不能为这位我所敬佩的革命先进执纬为憾。我立即在当地召开了一个铁路工人大会,
为孙先生志哀,在会上痛陈我对于这一种伟大人物的追思。同时我也在那里想着国民党失去
了孙先生以后可能发生的一些变化。
几天后,我回到了在上海的中共中央。从李大钊先生的来函中,知道了孙先生著名的遗
嘱是由汪精卫起草、经孙先生同意签字。他致苏俄的函件则系由鲍罗庭与宋庆龄、汪精卫等
商拟,同样经孙先生签名。至于孙先生的继承问题则未有任何的决定。
正当国民党领袖病困北京,大家遑遑不安的时候,广州的军事胜利却发生了镇定剂的作
用。盘据广东东江的陈炯明的军事势力,原是广州政府的最大威胁;陈炯明利用孙先生离开
广州,在北京卧病的时机,发动了对广州的攻势。他的军队于一九二五年初,进占了广州附
近的东莞、石龙等地。坐镇广州的胡汉民代帅动员了国民党所有的军事力量,实行反击。那
时,蒋介石以黄埔学生为基干所组织的党军,为数虽不过是两个团,但在这次战役中,初显
身手,就表现了卓越的战斗力。
一九二五年二月四日,由许崇智统率的粤军和蒋介石指挥的党军所组成的右翼军,攻克
东莞;十五日再克淡水。这使在北京卧病的孙先生和我们政治会议的同寅们都为之兴奋。战
事胜利发展下去,到三月十三日(即孙先生逝世的翌日),在棉湖地区,黄埔党军又获得了
这次战役决定性的胜利。这就是有名的“第一次东征”;它标志着孙先生改组国民党政策的
初步成功;它稳定了国民党在广东的基础;也安抚了国民党负痛失领袖的彷徨心情。而黄埔
力量的兴起,也以此为其关键。
① 李剑农也说:“吴孜恒(即吴稚晖)受浙卢之托,求孙先生容纳陈炯明。”(见李著:《最近三十年中
国政治史》,第五八三页—上海太平洋书店,民国十九年十二月再版。)
151/151
----------------------- Page 152-----------------------
《我的回忆》第二册
《我的回忆》第二册
著者:张国焘
东方出版社
目录:
第九篇 工运与反帝
第一章 重返中共中央
第二章职工运动的复苏
第三章 在“五卅”运动中
第十篇 孙中山逝世后的国民党
第一章 国民政府建立的前夕
第二章 革命阵容的分化
第三章 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第十一篇三月二十日前后
第一章 中共中央的烦恼
第二章“三二○”事变以后
第三章 北伐的前奏
第十二篇 武汉政府时期
第一章 军事占领下的武汉初期
第二章 鲍罗庭到达武汉以后
第三章 清党与宁汉对立
第四章 农民运动
第五章 中共内部的混乱
第六章 分裂
第十三篇 从机会主义到盲动主义
第一章 南昌暴动
第二章 八个月的地下生活
第十四篇 在莫斯科
第一章 中共第六次代表大会
第二章 中山大学的风波
第三章 斯大林与立三路线
1/185
----------------------- Page 153-----------------------
《我的回忆》第二册
第十五篇 从立三路线到王明路线
第一章 白区党的团结工作
第二章 移向苏维埃区域
第九篇 工运与反帝
第一章 重返中共中央
召开国民会议的主张似随着孙先生的逝世而消沉了,但国民革命运动却因时势的进展而
日趋蓬勃。它循着两个主要方向发展:一个是职工运动的复苏,逐渐表现了反帝国主义的色
彩,蔚成为轰轰烈烈的五卅运动,另一个是广州国民政府的建立奠定北伐胜利的基础。
中共在国民革命运动迅速发展的过程中,也逐渐走出了小团体的狭隘范围,成为一个群
众性的政党。
一九二四年十月间,曹锟、吴佩孚政权瓦解,职工运动随着复苏起来;尤其是在直隶、
河南等省,国民军势力范围内,工会恢复公开活动。在其他地区,也因统治势力的混乱,工
会活动乘机复活。
我在出狱后,虽花了不少时间去协调有关孙先生北上的事,但我的主要任务,仍是领导
铁路工会。我们利用时机,力争工会的合法权利,迅速恢复工会的组织与活动,颇具成绩。
同时,并严防在组织力量未充实之前,受到各种可能的压迫。我们采取若干预防的步骤,如
工会虽有开会会所,但另设秘密办公处所等。
为了应付这个复杂局势,我不能抽身去出席一九二五年一月间在上海举行的中共第四次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