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上的分歧。在反毛斗争中,他们曾提出“拥护朱德,打倒毛泽东”的口号,但朱德在毛泽
东挟持之下,表示支持毛;彭德怀则是不满毛的,在他的第三军内,不满毛的干部也占多数。
赣西南少共区委认为,可能有少数AB 团分子,混进了我们内部,这些人在反毛斗争中也可
能兴风作浪。因为他们发现了AB 团的破坏活动,毛泽东便不分青红皂白,将大批不满他的
同志也当作AB 团逮捕起来,任意刑讯杀戮,在富田一个地方,便杀害了以百计的同志。参
谋长陈毅在富田事件中,简直成了刽子手,这便形成了江西苏区最严重的危机。
秦邦宪认为毛泽东确实是犯了严重的错误。他指出毛泽东反对李立三的指示,可能是对
的,但他自己也不免右倾;他只知道保全实力,利用诱敌深入的游击战术来打击敌人,但他
忽视了进攻敌人,巩固苏维埃根据地的重要性。再则毛泽东也不了解反右倾主要危险的重要,
而且江西苏区在土地问题和富农问题上,都发生过右倾的偏差;在富田事件中,毛泽东可能
有意无意的将反对他的同志清算掉,这更是不可宽恕的。
中常会听取了秦邦宪的报告之后,觉得事态严重,不能立即作出决定,乃要求秦邦宪先
行通知赣西南少共区委来人,暂时严守秘密,听候中常会处理。我忙着搜集有关这件事的材
料,认为秦邦宪指斥毛泽东为右派一点,并无充分证据。我觉得以前何孟雄等曾被加上莫须
有的罪名,受到严重的打击;他们并不是失去斗志的人,只是认为在反立三路线的紧急关头,
不应该强调反右倾,因而被视为右派;现在决不应当在没有充分证据的情况下,就将苏区的
老干部毛泽东等当作右派来整肃掉,这样做会使苏维埃和红军受严重的损失。
在中常会再度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我曾指出:江西红军一月间消灭张辉瓒师这件事,
就证明那里并没有甚么严重的危机。毛泽东以前不遵照李立三的指示行事,大体都是对的,
他根据实况来指导军事行动,注重游击战术和政治纪律,这也都是切要之图。注重扩充军事
实力,不勉强去巩固一个根据地,也是势所必然。毛泽东和江西苏区的同志们,都是艰苦奋
斗的,不能视之为右倾,即使有些右倾的见解,也不过是观念上的错误而已。在肃反问题上,
毛泽东似犯了严重的错误,他没有去区分反革命的首要分子和胁从者来办理,甚至将不是反
革命的人,也当作反革命清算掉了,这是要予以纠正的。
中常会讨论的结果,决定:一、赣西南少共区委的报告表现了一些青年急躁的情绪,不
183/185
----------------------- Page 335-----------------------
《我的回忆》第二册
能完全信赖,因而也不能判定毛泽东是右倾。二、将中央关于肃反的决定,附加说明,迅即
送往江西苏区,作为纠正毛泽东等在肃反中所犯错误的根据,并催促毛泽东报告富田事件的
真相。三、中央鉴于江西苏区已发生严重情况,应从速采取具体步骤,加强苏区和红军的领
导。
如何加强苏区和红军的领导,乃成了迫切的问题。我在回国以前,中央为了解决这个问
题,曾派了一些重要干部到各苏区去,如项英刘伯承等之派往江西苏区,任弼时夏曦等被派
往湘鄂西和湘赣边境等苏区。现在如果要进一步加强领导,就应将早已拟议的中央迁往苏区
的案子付之实施。这件事共产国际旋即同意。
周恩来为此提出了一个具体计划,经议决通过,其要点是:中共中央政治局迁往江西苏
区,由向忠发周恩来张闻天秦邦宪等领导前往。在鄂豫皖和湘鄂西两区分别设立中央分局,
前者由张国焘沈泽民陈昌浩前往主持,后者则由已在那里的夏曦关向应等主持。中央迁往江
西苏区后,在上海另设中央分局,指导白区工作,预定由赵云李竹声等主持。
这个决议是中共将工作重心转到苏区去的一个重要关键,对于此后中共的发展有极大关
系。我们当时的理想,是希望在江西能有一个巩固的根据地,在那里竖起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的旗帜,联络长江以南各苏区的红军游击队,共同奋斗,以期握有一省或数省的地盘。鄂豫
皖苏区则为长江以北的主要核心,我们希望以那里为起点,向北发展,以期在大江以北掌握
更广泛的地区。至于湘鄂西苏区则似是一个主要的卫星,对江西鄂豫皖两区,可以发挥掩护
的作用,并且可以向西南发展。
我们知道这是一个具有雄图的尝试,虽然实现的条件尚属缺乏,但事势发展又非这样不
行,因此,我们只有竭力以赴了。不过在另一方面,我们实力既大部移往苏区,对广大白区
的工作,自然更为削弱。当时中共的党员人数,是没有精确统计的,估计约在十万左右,百
分之九十七以上,系在各个苏区和红军中,大多为农民出身者。这个事实也使我们对苏区工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