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烟,有些仅有少数的老年人。这些村庄的房屋虽还算完整,但因无人照料,屋内泥土上甚
至一滋生青草,田地都已荒芜,山头上的寨子都被毁掉了。这一带的荒凉景象,使我为之慨
叹不已。
据王树声告诉我,这一带是他们以前常来打游击的地方。他们初以湖北麻城黄安北部为
据点,向北打游击,只要翻过大别山,就进入了河南境。湖北的农民到了河南境,就像到了
外国一样,确实有些乱来,这就引起当地人民的反感。这一带现已在我们军事力量控制之下。
一般农民虽有不满,但谁愿离乡别井,不过由于地主民团百般威胁,宣称哪一个不逃离苏区
的就杀无赦,因此,除少数的老年人留在家里看家以外,以万计的农民都逃到这里北面的白
区去了。
王树声还指点我,如何从破坏的遗迹来识别系红军抑系白军经过的地方。譬如寨子,双
20/166
----------------------- Page 357-----------------------
《我的回忆》第三册
方均不愿完整的留下供对方做据点之用,必须予以破坏;但红军破坏必很彻底,而白军的破
坏则仅系敷衍命令,略事点缀而已。又譬如祠堂,白军也为了不留给红军作营房之用,加以
破坏;而红军则为避免引起农民家族观念的反感,不加破坏。在譬如庙宇,白军也常加破坏,
而红军则仅捣毁庙内的菩萨,以破除迷信。至于普通民房,白军也有任意破坏的,红军则绝
不损及民房,因为我们已不再采用烧杀政策了。
王树声说到他们曾号召这一带逃走了的农民,回家安居,但尚无显著的效果。这一带的
农民逃得并不远,多数聚在据这里几十里路的白雀园区一带,沙窝区北境。地主民团把守着
几个寨子,作为对我们的封锁,每个寨子里都住着成千逃亡的农民。我们红军的政治工作人
员和苏区的工作人员,常向这些寨子喊话,要他们回来,但结果总是双方对骂一阵。
王树声也承认以往”乱打土匪“的行动是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我曾和他详细
计议这件事,我主张苏区和红军干部进行广泛教育,纠正乱打土豪的作风,号召逃亡的农民
回家,并保障他们的安全。所有回家的农民,只要不再采取行动反对苏维埃和红军,一切旧
账,都可置之不问。王树声和他的同僚们都觉得这是应该采取的步骤。后来我们在这一方面
作过不少的努力,好不容易这一带才有半数的农民陆续返回他们原来的村庄。
苏区周围各个区域的情况极不相同。我们即将进入的清区,要算是一个特别的区域,为
改良主义的民团势力所统治。该区首领是大地主顾某,他任区长和民团队长,我们的人称之
为“顾狗子”。我的同志们常说:“顾狗子这条老狗,使我们最厉害的对头。”
王树声也称许顾狗子是一个反共能手。顾的一个外甥在武汉政府时期曾是 CY 团员,有些
社会主义的知识,回到清区后即脱离了团的关系,成了顾狗子的智囊。他提出了一套改良主
义的办法,为顾狗子所采纳,制定成为 他这一区的公约,约二十余条,其要点是:实行二
五减租,借贷利息不准超过百分之二十,保境安民,阻止兵匪官吏入区骚扰,区内人民如参
加红军游击队杀无赦等等。
顾狗子实施这个公约,一面安抚农民,另一面建立他个人的独裁,简直成了一个土皇帝。
他将他家里的大厅布置成为一个公堂,大小事务,概由顾狗子坐堂解决。他家门前的广场上,
竖了一根大旗杆,挂起一面“大将军八面威风”的旗子,并私设一座断头台,如捉到通匪奸
细,即铡掉人头示众。
顾狗子对付我们的办法,是以游击对游击。他将这个区域内原有山寨都毁掉,他从不采
用坚守寨子的策略,认为这是防御的下下策。他主张利用熟悉的地形,和我们在野外作战。
他搜刮了不少钱财,购置了长短枪三百多条,组成一支坚强的民团。红军进入这个区域,如
果人数少,他便动员民团和一般老百姓,四面包围来解决我们;如果我们的人数多,顾狗子
的队伍便躲在山林深处,相机踩我们的尾子,或实施夜袭。他们打游击的功夫与我们不相上
下,因此,王树声认为需要有一团人,才能护送我安全通过清区。
翌日清晨,我们走了十五里,便进入清区。我们在一个山冈上的茶店休息,这个茶店内
只有一个老年人照料。我的同志们告诉我,我们进入清区,男女老少早已躲到山林去了,这
个茶店的老年人便是顾狗子留下的侦探。第三十团政治部主任特别找那个老年人说:“快去报
告顾大老爷,说我们是借路经过的,只在休息地点喝水造饭,不会损害一草一木,叫他不要
留难,否则,当心我们的报复!”那位政治部主任还坦率的告诉那个老年人说:“我们是有名
的第三十团,全部在此,有枪八百多根,有重机关枪四挺,不要讲错了!”那个老年人果然抄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