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我们发生争论而得到的意外收获。这也是陈独秀先生的另一重要贡献,而为我和李达所共
同致力过的。我们这个决定及其附带条件的解释,曾以中央的通告—书面的和口头的—传达
给全党同志并获得一致的赞成,从此再没有发生过“为甚么要有生活费”以及“为甚么有人
领取有人不能领取”等等问题了。一般同志也再没有甚么“雇佣革命”的说法。后来我们虽
常遇到“卢布党”的讥讽,但事实如此,同志们只觉得可笑罢了。而且从此中央处理经费问
题有了一个不移的原则:即经费用于发展事业之所必需。并且要经常留一笔相当大的经费为
紧急工作和意外事件之用。这与中国其他政党或机构不合理支配经费的传统作风大有区别
(如庞大的行政开支),而且也许是中共以后从未因经费问题发生重大争执和能迅速发履的
原因之一。
会后不两天,陈独秀先生与马林作首次会晤。他们两人似都饱受折磨,也各自增加了对
事势的了解,好像梁山泊上的好汉“不打不成相识”,他们交换意见,气氛显得十分和谐。
马林表示一切工作完全由中央负责领导,作为共产国际代表的他只与中共最高负责人保持经
常接触,商谈一般政策而已。陈先生表示中共拥护共产国际,对其代表在政策上的建议自应
尊重。他们这种相互谅解弥补了过去争执的痕迹,使在座的我为之额手称庆。
他们从此经常见面,毫无隔阂地商讨各项问题。中共中央计划也按时送交马林一份,马
林似从未提出过异议。关于政策方面,陈独秀先生也经常将马林的意见向中央会议报青。他
们并且具体规定了接受共产国际补助经费的办法;此后中共接受共产国际的经济支持便成了
经常性质了①。
从此我摆脱了与马林接触的任务。后来彼此虽也常见面,但讨论政策问题时总是由陈先
生约集,至于单独见面,则多是谈谈有关工运的个别问题而已。此时中共中央的机关已建立
起来,行政事务都由陈先生主办,我也不再过问了。
这样,近两个月的时间,中共创立所遇到的一切困难,算是一一克服,走上了正常工作
的途径。
一九二一年九月初,劳动组合书记部的工作计划决定之后,它的机构也正式建立起来了。
我被推为上海总部主任,李启汉任秘书,董锄平任劳动周刊编辑,北方分部由邓中夏及罗章
龙负责,武汉分部由林育南及项英负责,湖南分部由毛泽东负责,广州分部由谭平山负责。
这个机构是中共中央领导下一个最活跃的部分,大多数的党团员都参加了这部分的实际工
作。它可说是中华全国总工会的前身,对于中国工人运动所起的作用是很重大的。
劳动组合书记部未正式成立以前,即开始了实际工作。我上面已经说过,一九二○年,
各地中共小组成立后,即着手在工人群众中展开活动,上海工运工作一直是由李启汉负责的。
一九二一年八月间,上海浦东英美烟草公司的工人为要求改善待遇发生罢工事件。我们从报
上看见了这个消息。立即参加进去一试身手。为了支持这一罢工,我们立即决定以李启汉的
办公地点为临时办事处。
在我和李启汉的领导下,这次罢工维持两个多星期,终于由厂方接受工人一部分的要求
72/151
----------------------- Page 73-----------------------
《我的回忆》第一册
而宣告胜利结束。这可说是中国共产党的牛刀初试,大家都为其成功而十分兴奋。
在这次罢工结束以后,劳动组合书记部总部及各地分部正式建立起来了。在上海一所新
租赁的单独房子门口挂上了招牌—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我的大部分时间都花在这项工作
上。
我在上海做工运正做得起劲的时候,又被推为出席远东劳苦人民大会的中共代表。那时
中共中央和上海的同志们认为这是中共首次参加国际会议,须派一位重要人物前往。陈独秀
先生在中共中央刚刚开始工作的时候,须照顾全局无法抽身,因此这项任务又落在我的身上。
中共中央会议决定:关于全国各地团体选派代表前往的事宜,概由我负责处理。
① 在此之前,也许有过接济,如办外国语学校,大概威金斯基曾捐助过一部分,但不是经常性质的。
第四篇 远东劳苦人民大会
第一章 第一次踏入苏俄国境
一九二一年十月中旬,我摒挡一切,准备去伊尔库次克参加远东劳苦人民大会。中共中
央给我们的任务是将中国共产党的情形向共产国际报告,听取共产国际的指示并研究苏俄及
其他各国的革命经验。我们对于远东劳苦人民大会的性质还不甚了解,因而没有甚么建议。
陈独秀先生将旅费付给我,要我去见尼科罗夫斯基,以便解决旅行上的技术问题。
我依照陈先生所说的地址,到北四川路的一条弄堂内去找尼科罗夫斯基。这一弄堂内住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