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多少还是不能摆脱国民党二中全会党务整理方案的羁绊。
国共关系由国民党党内的合作,进展到了在国民政府中的合作;这似是鲍罗庭首先提出
来的。他在到达武汉之初,即曾向我提到;后来共产国际便有中共党员应参加国民政府工作
的指示,用意是要加强中共在国民革命中的领导地位。国民党的左派同意这种主张,徐谦在
二月二十四日的演说中,即曾提到这一点。会议又决定国民政府增设劳工、农政、教育、实
业、卫生五部,中共党员苏兆微和谭平山因而被任为劳工农政两部部长。此外,会议也决定
容纳中共党员参加各省政府工作,并批准湖南民众团体所提召开省民会议的提案。
这都显然是国共关系的重要演变。在国民党左派要人们看来,为了巩固反蒋阵线,这些
措施都是必要的。在中共中央方面看来,这是国共合作的进展。中共中央的一些文件中,有
时说到“团结”左派,有时又说到“领导”左派;实际上仍将中共党员参加国民政府工作干
事,看作是实际支持左派的行动。中共的作法是要捧着左派去反蒋,并没有逐渐代替左派的
意向。也可以说,这些办法是使中共在国民党内的合作,演化为两党在政权中的合作;同时,
中共历来为国共关系伤透脑筋,似乎也可以借此得到一个解决办法。
毫无疑问,导演这一幕的人是鲍罗庭。他的目的是要将国民党左派和各军首领以及中共
的工农势力,组合成一个反蒋阵线。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是煞费苦心的。如中共党员参加
70/185
----------------------- Page 222-----------------------
《我的回忆》第二册
国民政府工作这一点,他曾向国民党领袖们反复解释,强调中共党员担任劳工农政两部,可
以将工农势力纳入国民党领导的正轨之内,也可以达到纠正工农运动的过激发展。但当他向
中共的负责人方面解释时,却着重说明中共党员参加国民政府工作,可以逐渐增加中共在政
权中的份量,以影响国民政府左倾,并且是无产阶级获得领导权的一个途径;从此,中共可
以不再做革命的苦力了。
国民党三中全会是武汉反蒋运动最情彩的一幕。可是,事情也并不可能仅凭会议解决,
还须有实力作后盾。做漂亮文章似乎是武汉的特长,会议的决议案固然是多彩多姿,宣传工
作也是做得有声有色,但不免空言多于实际。实力的不够充足和意志的纷歧,都不是一时所
能弥补的。因此,在三中全会以后,武汉方面就表现出力不从心的迹象了。
蒋百里⑤誉为“有决心的军人”的蒋介石将军,却是最重视实干的;他的独裁意志甚为
坚强;对于如何达到这种目的的手段,也是胸有成竹。在他行动的时机未成熟以前,他多少
还能忍耐;譬如,他曾否认反对汪精卫;也根本不反对联俄容共政策;更否认他有联奉⑥联
日⑦等等意图。他还是以秉承孙中山先生遗志的国民党正统自居,并表示他所反对的只是武
汉的异端。这些姿态,显然是为了维系他当时在革命阵营中的威望。
到了国民党三中全会举行的时候,蒋氏便开始他的行动了。他再也不掩饰他的反共决心;
而且一起始就用非常手段来对付中共和鲍罗庭。“反共”这一面旗帜,确是他在这次斗争中,
获得胜利的重要关键。他不仅借此团聚了国民党内外的保守势力,也对武汉阵营起着重要的
分化作用,更能由此而争取到列强的援助。反之,武汉的“党权”旗帜,却是黯然失色的。
在一般人看来,这只是国民党党内之争,与他们并无切身利害关系。在一般国民党员看来,
武汉的反蒋救党运动,无论是否正确,总是受着共方势力的影响。
蒋氏的反共行动由江西开始。一九二七年三月十一日,赣州总工会委员长陈赞贤被枪决
了;这是中共党员在反蒋运动中被栖牲的第一个人。三月十六日,蒋氏命令解散拥护武汉的
国民党南昌市党部,另行由他指派亲信重新组织党部。三月十九日,蒋氏又以武力解散左倾
的国民党九江市党部和九江总工会。此外,福州安庆等地蒋氏势力所及的地方,都先后发生
过杀害中共党员的事件。蒋氏反武汉赤化的旗帜,就这样由他以命令和铁血公开举起来了。
革命阵营内部起了激剧的分化。不赞成反蒋的人们纷纷离开武汉,左倾的人们也因长江
下游难于立足,开始向武汉集中。譬如,第十师师长陈铭枢就因不赞成反蒋,在三中全会举
行的时候,辞职走了。他后来在上海一带活动,对于拉拢蒋介石、李济琛、李宗仁等实力派
共同清共的工作,起了重要的作用。邓演达属下在长江下游的政治工作人员和一些被驱逐的
党部工作人员,又纷纷逃来武汉,在那里诉说他们本身被蹂躏的经历。
双方对垒的形势已成,再也没有转圆的余地了。和蒋氏一起工作的加仑将军那时也带着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