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的回忆_张国焘【完结】(692)

  右倾压力之下,他们似又觉得不便为蔡和森主持公道,他们无言的接受了这个既成事实,这

  就助长了李立三的盲动气焰。

  一九二九年夏季,蔡和森来到莫斯科,他保持极度缄默,不愿表示使何意见,也没有向

  共产国际作任何的申诉,仅要求在莫斯科学习一个时期。他也绝不向我和瞿秋白等谈论中共

  163/185

  ----------------------- Page 315-----------------------

  《我的回忆》第二册

  内部的事,甚至不轻易与人来往,终日索居在住所中,借助于字典,埋头读书。我觉得我责

  无旁贷应为蔡和森作不平之鸣,但他却反对我这样做,甚至声言如果我这样做,他将指斥我

  无事生非。

  从蔡和森的神情看,也许他觉得在目前汹涌的反右狂潮中,任何人被指为右倾,都会或

  多或少的倒霉,那里还有甚么道理可讲!任何申诉都于事无补。我明知这样消极,不合道理,

  但客观环境,确是如此,只得作罢。

  共产国际主席团和秘书处每次开会都发给我一些文件,通知我按时出席,我常借故请假,

  就是前往出席,也从未发言,蔡和森事件发生之后,我更显得意态消沉。这样,我自然使人

  认为是反右倾不够积极,但我也不管了。

  米夫的行政助手瓦尔格终于来质问我,为甚么不常参加共产国际的会议,不发表一些反

  右倾的言论?我告诉他,蔡和森的事我是应当发言的,但我终于保持了缄默,避免在反右倾

  中来唱反调,其他的事有瞿秋白发言,也就够了。我猜想他一定将我的话转告他的上司;但

  此后也没有甚么下文。

  当时,莫斯科的党内斗争,对外国同志还算宽大一点。共产国际首脑中,也有些人不愿

  任意给人扣上一顶右倾的帽子,我的处境似很微妙,我是人所共知的对共产国际有过不满,

  反右倾又不够积极,但也有人觉得中共将来还是需要我的,而且我受过盲动主义的委屈,因

  而不愿对我多施压力,就在这种微妙的关系之中,我避免了许多麻烦。

  瞿秋白当时的处境似乎比我还要苦恼,不仅米夫和他作对,而且反右倾的火也燃烧到他

  的身上,他一直自认为奉行共产国际的意旨,可是是非总是跟着他,陈独秀的机会主义、盲

  动主义,以至当前的右倾等等祸害,他都沾染上;这使他不无危俱之感。他似觉得中共党内

  的纷争还不算严重,莫斯科的斗争才真正是毫不留情,因此,经过鲍罗庭的疏解,他和我意

  见上的距离,逐渐缩短了。

  不用说,米夫的一举一动是以克里姆林宫主人的颜色为转移的。他似乎觉得莫斯科正在

  反右倾,中共就不能专反盲动主义,莫斯科在反富农,中共也就不应例外。他不理会象蔡和

  森这类严重的事件,却锐意去找中共领袖们的右倾毛病,他根据中共中央向共产国际的报告

  中有联络富农的话,同时瞿秋白也有联络富农的主张,认为这就是他做反右倾文章的好材料。

  瞿秋白和鲍罗庭不直米夫所为,他们两人的出发点也许不一样,但一致主张在中国不但

  不能反对富农,甚至有时还要推行联络富农的政策,瞿秋白以为如果强调反富农,将使中国

  苏维埃运动的基础缩小,可能招致失败的危机。

  那时困居在莫斯科的鲍罗庭是政治上的失意者,本不愿谈现实政治,但为了中国的富农

  问题,却卷入了争论的漩涡中。我是鲍罗庭那间大客厅中经常的座上客,我们在中国所建立

  的友谊,使我们的谈话不拘形迹;他谈笑风生,娓娓叙述我国的民间故事,也常陪我下棋,

  虽然他的弈技比我高明得多。

  鲍罗庭熟悉国际政治情况,对中国问题,仍保有武汉时期的观点。他透露出他对中国建

  立苏维埃政权的政策并无信心,认为日本对中国的野心漫无止境,他设想斯大林终有一天会

  回头要中共与中国的民族主义者重新结合起来,反对外国的侵略。因此,他觉得此时要中共

  强调反富农是不了解中国问题的错误想法。

  鲍罗庭表示了他反对米夫的见解之后,向我直率指出我和瞿秋白的合作极为重要。他不

  赞成瞿秋白的左倾作风,并曾劝告瞿秋白改正过来,他相信瞿秋白不会再反对我。后来事实

  证明瞿秋白确实改弦更张了。我和瞿秋白之间,虽没有完全恢复初期水乳交融的友谊,但他

  164/185

  ----------------------- Page 316-----------------------

  《我的回忆》第二册

  确不再向我进攻了。

  米夫曾召集一次中国问题的会议,请鲍罗庭就中国富农问题发表演说,在我看来,鲍罗

  庭那次演说不算精彩。他站在扩大中国革命基础的立场上,主张联络富农。他的措词吞吞吐

  吐,似不便露骨表示不赞成中共现行的苏维埃政策,这样一来、就显得难于自圆其说了。

  米夫就利用这个机会施展他的手腕,他二面批评鲍罗庭的主张,认为是矛盾多端的落伍

  论调;一面偷梁换栋的将中国富农解释为半封建性的阶层,把反富农的范围缩小,认为雇用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