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重者外,多数均应按照情节,予以较轻的处罚或无罪释放。
41/166
----------------------- Page 378-----------------------
《我的回忆》第三册
我的这篇报告,大大感动了我的同志们,他们有些觉悟到在肃反的狂热中,不免过于感
情冲动,有些觉得如释重负,再不会因某些小事而被牵连了。徐向前陈昌浩等重要干部,也
在会议中表明,决根据我的指示,继续深入党内斗争和肃反。他们承认在肃反的火头上,不
免感情冲动,任由各师团随便抓人,今后决不会如此了。
在新集的中央分局,旋即接受了我这篇报告,制成了决议,通令各地施行。在这个苏区
内虽然也破获了一些许继盛的同谋者,但多数被整肃的,均系一些利用苏维埃职权,占有较
多较好的土地等的违法者。后来据中央分局的统计,这次的肃反案,被捕者约六百人,军人
占三分之一;实际被整肃的有许继盛等百余人,其中判死刑者约三十人,判处各种刑期的徒
刑者约百人。
后来中共中央认为鄂豫皖区的肃反进行得非常成功,可为各苏区的模范。江西苏区自富
田事变开始肃反起,历次进行都不免失之严苛,几乎酿成能发不能收的局面。当时周恩来等
到达江西苏区后,曾批评毛泽东在肃反问题上犯了严重错误。内情究属如何,因我未曾与闻
这件事,所以至今还不知其祥。
总括来说,我们在鄂豫皖区的这次整肃斗争,主要是肃清了军阀土匪倾向,也打击了立
三路线的残余,纠正了一些右倾的和堕落的倾向,并铲除了一个反革命的阴谋。但是在执行
时,也发生了若干偏差,如倚轻倚重的判决,甚至刑讯逼供。我们没有能够一一纠正过来,
这不仅与中国的落后环境,有其不可分离的关系;也是中共宁左毋右的观念,起着重大作用
之故。
第七章 鄂豫皖区的末期发展
一九三一年十一月起,到一九三二年七月,蒋介石发动对鄂豫皖区大规模的围剿,也正
是鄂豫皖区和红四军欣欣向荣的发展时期。我们的发展,显然是我上面所说各种努力的结果,
后来,我们终于在敌人优势兵力的压力下遭受挫败。这似乎也是由于苏维埃运动的先天缺陷
有以致之。
这个时期,我们在军事上获得多次大大小小的胜利,红四军的实力也随之膨胀起来。我
们在肃反运动中,曾极力整饬红军内部,清除了红军中一些地主富农出身的和不可靠的分子,
提拔了许多贫苦农民出身的干部。我们的军官几乎是清一色的党员,政治工作也大大加强了,
我们将充实军队内部的措施,视为最主要的工作。
我们是内线作战,因而军事策略是集结优势兵力,分别击破包围这个区域的敌军,向四
周扩展苏维埃的领域。我们的军队每日均在战斗之中,大小战斗不知凡几,这里不能一一叙
述,我仅就比较重要的几次战役,略加说明。
当时敌军对于我们这个区域,大体是采取守势的蒋介石的剿共方针,重点似是放在江西
苏区,尚未重视鄂豫皖区。我们的周围大多是一些国民党的杂牌部队,他们的将领有一种不
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消极心理,他们的装备虽不及蒋介石的嫡系部队,但战斗力则并非都是弱
的,如吉鸿昌等所率领的原冯玉祥的西北军,就以善战著称。这些敌军都依据城镇设防,联
络民团驻守的寨子,同时又沿线建起碉堡,形成对这个区域的纵深包围圈。
我们经常讲求打破包围圈的军事策略。我们觉得毛泽东在江西苏区所倡导的游击战术,
多已不适用,如“敌进我退,敌退我进,敌疲我打,敌人穷追,我兜圈子”的战术,就只能
适用打野战,不适宜于对付采取守势的敌军。我们要主动的进攻防守的敌军,但我们有缺乏
攻坚的重武器,因而我们采取“围困一点,消灭来救援的敌军”的策略,我们认为这才是“以
包围对付包围”的办法。
42/166
----------------------- Page 379-----------------------
《我的回忆》第三册
我们根据红四军的特长,来发展我们的游击战术。我们的军队能够发挥奇袭的力量,主
要是靠行动迅速和秘密行动两个条件。我军装备很轻,运动力很强,就具备了运动神速、能
对付多方面敌军的条件。我军行动原是很秘密的,又有地方武装的掩护和佯攻,往往使敌军
不易了解我们的真正企图。我们特别注意夜间行动和夜袭的战术,发挥奇袭的作用。我们也
讲究构筑工事,以减轻伤亡和节约防守的兵力。凡此,似都是劣势兵力处于内线作战的环境
下,所应采取的战术。
我们将每一次的军事行动看作是一场实地演习。在作战以前,不惜详拟计划,各方动员,
以期发挥狮子搏兔的力量。在作战以后,又详加检讨,认识错误和偏差,拟出下一次行动所
应采取的新方法,使我们能在行动中求得进步。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