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贫瘠,居民稀少,除玉蜀黍外不产其他农作物,交通更只凭羊肠小道,漫川关就是这块鄂
陕边境上的险隘所在。
我军到达漫川关附近时,又为敌军凭险设防所阻,一经接触,我们就知道这是嫡系主力
的一部,便立即停止前进。先行查明敌情,好不容易在山林中寻着了三个老百姓,略加讯问,
就发现这三人原来就是敌探。我们予以优待,保证绝不加害,只希望他们能吐露一些敌军的
情况。这三名敌探中的一人,曾因欠缴捐款,在数日前被当地保甲长私自打了几十军棍,背
上尚留有伤痕,我们没有费很多的唇舌,他就尽情说出了他所知道的一切。
据他说,敌军准备把我们逼到漫川关附近的山谷中,截断我们的出路,使我们没有粮食,
然后以强大的火力,歼灭我们。他们所部属的兵力,在漫川关正面的是刚从郧阳大路来的胡
宗南师,在我们后面追击的则为××两个师,山谷南为××两个师,山谷北是萧之楚的两个
师。两天以前当地保甲长并曾严令居民带着粮食逃避,实行他们坚壁清野的办法。他又告诉
我们,漫川关的右侧离这里三十里地方,有一条线要的小路,通山谷外的陕西境,如果萧之
楚部尚未感到那里布防,是比较容易通过的地方。
这个敌探所讲的话,证之于我们所直接获得的情报,相当可信。于是,我立即下令由陈
昌浩率领一团人,迅速夺取漫川关右侧的小道。陈昌浩的行动极为敏捷,约一个半钟头,他
就带着十余骑扼守住那条小路的隘口了。萧之楚部迟到了一步,那里的高地已由陈昌浩这十
余骑占领,居高临下,萧部先头部队成为我军俯击的目标,乃不得不转而占领隘路口对面的
一带高地,这样,他们还是可以控制这条通向陕西的险径。但陈昌浩所统帅的那团人跟着赶
到了,立即与萧部展开了山头争夺战,结果,所有能控制这条小路的山头都为我军所占领。
我们控制了这条小路,脱离了敌人的圈套,避免了一场可能不利于我军的战争。尽管敌
人的包围部署并不算得严密,就是发生更大的战斗,我军也可能有其他办法与敌周旋,但循
小路溜走,究竟是当时最便利的途径。敌军却白辛苦一场,毫无所获。追击我们的敌军数量
显然减少了,他们经过长期的行军作战,特别是在山岳地带行进,显得疲劳不堪,掉队的极
多,现在又不能如愿以偿,更显出了垂头丧气的狼狈之态。
我军的避战行动,也付出了相当的代价。当我们乘夜通过这条小路向北行进时,因道路
崎岖狭窄,仅能容一人一骑通行,前进速度极低,直至翌晨,我军的“大行李”还是没有通
过(“大行李”是军中通用的俗语,主要是指炊事班和炊事工具),敌军的机关枪却已射到小
路上来了。为了避免人员的伤亡,我军迫得放弃难于运输的炊事工具,让炊事人员迅速的跑
过去。此后,失去了炊事工具,我军就只有借用民间的锅灶了。这样一来,引起了许多困难,
而且因此降低了我军的政治纪律。
56/166
----------------------- Page 393-----------------------
《我的回忆》第三册
与我军争夺这条小路的萧之楚部,疲惫不堪,行动相当缓慢,但因奉着严令,仍积极向
我掩护部队进攻。我军志在迅速通过小路,无意与敌纠缠,因此,我们掩护部队的数量很少,
最前线的一排只有官兵共二十六人,不幸在这次山头争夺战中,全部阵亡。他们完成了阻拦
敌人前进的伟大任务而捐躯,使全军大为感动,锡之为“英雄排”。敌军至此知道我军的英勇
斗志并未稍减,便也就气馁了。
那时已是九月下旬,秋风瑟瑟,我军由鄂豫皖区而来一直都穿着夏服。通过高山隘路时,
全军战士都感觉寒冷彻骨,乃破例准许战士在山地上烧玉蜀黍杆子取暖。添配冬服是我们燃
眉之急的问题。
陕鄂边境的山岳地带,虽然利于与敌周旋,但异常贫瘠,粮食布匹均感缺乏。我们为了
解决冬服问题,乃向较富庶的陕南地区——丹凤商县雒南等县行进。
我们这个大探险队在这一带过了一段流浪生涯,有时与敌军玩玩捉迷藏的“游戏”。当时
敌机侦查已大为减少。敌军占据了各个县城和重要市镇,并扼守要道,拦阻我军前进。我军
忽而向东,忽而向西,到处钻敌军的空隙,以小股游击队,四处活动,出没无常,使敌军穷
于应付。
我们要在陕南地区找寻立足之地,但旋即失望了。这一带的粮食虽然不凡缺乏,盛产柿
子等类的水果,我军几个月来没尝水果滋味,乃大啖柿子,朵颐为之大快。但冬衣问题仍不
能解决。此地不产布匹,纺织手工业少的可怜,当地人民平素布料已经不足,自无力供给军
用。而重要城镇既为敌军所占,也无法从外地补充。
眼看严冬就到,冬服不能补充,我们便都要冻死陕南山头,乃决定前往川北。但东面是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