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唐军魂_黄昏前面【完结】(1135)

  “李尚书此言差矣,”候君集对李靖行了一礼,语气上有些着急,转头对李世民说,“陛下,臣很是欣赏业诩贤侄的训练方法,勇猛善战的士卒本就是靠高强度的训练而出来的,此练兵之道,甚合我意,不若先在右卫军中先试行,由臣亲自督导训练!?”

  李世民沉思片刻,“药师有些过虑了,不过药师此言也有理,君集,还是待这一营兵士训练结束后再说吧,可以先让贤侄先写个普通士卒的训练大纲,待时机成熟了,即可在军中试行。”

  “是,陛下,”候君集有些失望。

  “药师,君集,你们先退下吧,朕嘱你们的事,不能耽搁了,朕与业诩贤侄再聊一会。”

  “是,陛下,臣等告退,”李靖与候君集施礼后退出殿外。

  李靖留给李业诩一个无奈的笑容。

  -------------------

  “贤侄的练兵之道,连药师和君集都称道有加,不简单,也勾起朕的好奇,”李世民看着李业诩说道,“朕还真是庆幸当初做下的决定,不然,就可惜了,来,我们边喝边聊。”

  李世民已经命人摆上一桌酒菜,先给李业诩倒满了酒,再把自己面前的杯子也斟满。

  “陛下,不敢当陛下如此称赞,那是祖父教导有方,李翼只是尽力而为,”李业诩听着李世民的赞赏话语,反而有些心惊肉跳的感觉,真是怪怪。

  还有,为啥老是拉着自己喝酒?

  李世民微笑着说道,“朕确实有把你的练兵方式在军中推广的想法,君集已经在朕面前提出不止一次,朕想听听你的意见。”

  “陛下不是说要先看这一营兵士的训练成果再说么?”李业诩有些疑惑地说道。他当然希望把后世一些带兵和练兵经验在军中推广,但现在第一批特战队员都没成军,哪敢去想那么多…也自觉没这个资格,若练兵之法出自李靖之手还差不多。

  “朕相信不会差,我大唐军中两员猛将,李靖和候君集都大加称道的事儿,如何会差?”李世民不顾形象,大嚼着一块鹿肉说道。

  “这营兵士训练结束,侄儿还想继续训练下一批,”李业诩急忙说道。即使第一批特战队员成军了,但是人员也太少了,必须得进行第二、第三批的训练,达到一定人数后,才有可能形成有效战力,在作战时给敌方以更多致命的打击。

  “你不是说,有训练大纲,依着大纲训练,其他人也可行吗?”李世民笑笑说道。

  “这…必须得有一批不错的教员,依着大纲训练才行,如今训练还没结束,我不敢说大话,”李业诩老老实实地说道,这是大实话,没有好的特种教官,如何训练?

  “好了,你也别这么谦虚,训练成果不是摆在那儿么,朕很是看好你,”李世民微笑着,却又是不容置疑的口气说道,“朕要去看看,你是如何训练士兵的,朕也做到心中有数。”

  “谢陛下赞赏,李翼一定加倍努力,不负陛下期望,”能得到这帝国头子的当面称赞,李业诩不免心中一热。

  “贤侄,朕再问你,有没想过,提升军队战力的,除了系统的训练外,还有什么?”李世民话锋一转,一脸严肃地问道,手中的酒杯也放了下来。

  李业诩一愣,这问题份量也太重了,幸好他也曾仔细考虑过这方面,也忙正襟危坐着说道,“我想过一些,除了加强训练外,还有如下几点:充足的兵源,先进的武器,马匹数量和质量上的保证,提高统兵将领的军事素质,还有良好的后勤保障和供应…”

  冷兵器时代武器固然重要,统兵将军的谋略,很多时候直接决定一场战役的胜负,快速机动的骑兵更是制胜的法宝,没有马匹,用两条腿如何去和马背上的北方民族作战?

  “嗯,言之有理,”李世民脸上露出一些惊疑的神色来,“如今我们的武器正在改进,朝中名将辈出,兵源基本能保证,后勤,也基本能解决,最缺的还是马匹啊,几场战争下来战马的折损率很高,也没有很好的养马场地,如何驯养出数量众多的马匹,保证军马的供应,确是一个难题,”李世民皱了皱眉头。

  “陛下,我知道有一处极好的养马场?”李业诩心中一动。

  “哪里?”李世民闻之眼睛一亮。

  “青海湖,就是西海…”李业诩知道青海湖边上那是极佳的放牧之地,自古盛产名马。

  “朕知道那里,可现在那是吐谷浑的地盘,”李世民有些泄气。

  “听祖父言,吐谷浑常年寇边,且青海湖之地乃东西交通要道,是通往西域的要冲,”李业诩犹豫着不敢说,不知道要不要鼓动这好战的帝国主义头子去把青海湖占过来。

  “我明白你的意思,现在不是时候,但是…贤侄,”李世民眯起眼,若有所思的样子看着李业诩。

  “陛下,李翼愿为陛下征伐四方,”李世民向往的样子激起李业诩的豪情和雄心。

  青海湖,中国最大的湖泊,风景如画,如今竟然还在外族人的掌握之中,让李业诩满是感怀。

  “若有征伐时候,朕当然会给你机会的,只是你别辜负了朕的期望,”李世民说完,把杯中酒一饮而尽,再次仔细打量着李业诩。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