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儿,你那么忙,还是,以后再说吧,”李德謇在自己的老子和儿子面前显得非常慌乱。
李德謇在李靖面前并不是十分害怕,李靖责骂他,自小有张氏袒护着,多年来都是如此,李靖最终懒得管了。
但李业诩却让李德謇觉得有些害怕,特别是李业诩那说不出味道的眼神,似乎能把人心底看透,每次面对李业诩的目光都让他感觉心寒。当父亲的在自己儿子面前感觉到压抑,满心的不自在,这也是很有趣的事。
“孩儿和父亲多年未曾好好聊上几句了,年后孩儿即要出远门,不知何日是归期,”李业诩用他那犀利的眼神看着很是紧张的李德謇。
说实在的,在李业诩眼里,这个李德謇并没给他父亲的感觉,接触不多,交流更少,反而李德謇的作为让他有些厌恶,所以说话也没有那种尊敬的口气。
“翼儿,你又要去哪儿了?我…”母亲王氏在一旁大急道,被李靖瞪了一眼,把后面的话又咽了回去。
李靖却对李业诩露出赞许的神情,李德謇显得更是发窘。
“母亲,您别担心,孩儿要为祖父办一件事去,今日孩儿只想和父亲聊聊家常,”李业诩扶着一脸惶急神色的母亲王氏道。
“你去那边和你儿子好好聊几句吧,”李靖冷冰冰地来这么一句,用手指指偏厅。
张氏在一旁只是看着,几次张张嘴,还是没说话。
李德謇没法,只得来到偏厅,和李业诩面对坐着。
“父亲,请用茶,”李业诩从下人手里接过茶,放在李德謇前面,“祖父忙于朝事,孩儿也有一些事儿要办,二弟年幼,年后,府上的一切事儿,都要烦父亲操劳。”
“府上的事,自有你母亲会张罗着,为父这些年都未曾持家,府中的一切事务都不熟悉,”李德謇端起茶,喝了一口,借以掩饰尴尬。
“那父亲这些年都做了何事?”面对李德謇,李业诩没有感觉到是对长辈说话,语气里有些不当之处客气。
“为父在钻研佛学…”
“佛学?那父亲都有何成就?”李业诩不喜欢佛教,在他眼里,佛教都是欺世唬人之道,远不如道教来的务实,道教弄出来的很多东西都是实实在在有用的。
“我…佛法尚浅,哪来成就这说,”李德謇显得有些可怜,到弘福寺讨教佛法被僧辩法师奚落后,深受打击,“只是知道诸恶莫行,诸善奉行。”
“诸恶莫作,诸善奉行,自净其意,此乃佛教本意,可孩儿想问,何为善?何为恶?传说中的释迦牟尼,修炼成佛,可是他却抛弃可怜的妻子和孩子,没尽到一个丈夫和父亲的责任,此为善?还是为恶?自己的家人都可以抛弃,如何言善,何来普渡众生之说?佛法就不需要担当责任的吗?”
“佛法讲究的是结交品德高尚者,试问父亲,未尽儿子的孝命,未尽丈夫的本分,未尽作父亲的责任,如此之人,何来品德高尚之说?如何言佛?”李业诩有些像在训教自己的儿子,可怜的李德謇本想拿出父亲的架势来,可一接触李业诩的眼神,马上泄了气,只是听着却不敢反驳,也找不到词来反驳。
“佛法上说,以化一切众生出离苦海直至菩提,此为佛陀慈悲度生之本怀,那孩儿想问父亲,何为苦海?何为菩提?有家室者不顾,让家人担忧和伤心,是其陷苦海,还是化其至菩提?更不要说心忧天下事了。”
“父亲难道不知道,佛事即人事,尽到人事了,才能洞悉佛事,人事都未尽到本分,何以谈佛事?”
李业诩长叹一声,“如今天下未安,四夷未服,好男儿当为此尽一份力,为社稷分忧,此乃男人本色,想祖父,一生征战无数,为我大唐百姓不受胡夷的杀掠,保我大唐边境不受侵犯,花甲之年,还要领兵出征,此乃真男儿,父亲你不觉得汗颜吗?”
李业诩一席话说完,可怜的李德謇还在回味着儿子的责问,似乎有些醒悟。
第二卷 磨剑 第五十三章 军队整体战斗力要提高
正月初十,新年的第一个正式朝会。
李世民把房玄龄和李靖于元旦日提交的两项提案拿来朝议。
李业诩当然没资格去参加这样的朝会,只是在朝会结束时,李世民在太极宫两仪殿内召见了他。
一起的仍然是李靖,还有兵部尚书候君集。
“贤侄,”李世民看起来心情非常好,对着李业诩笑呵呵地说道,“元旦日你所作的那首《元日》,皇后和太子都是赞叹不已,朕看了,也觉得非常不错,待朕闲下来,择个日子,与你好好探讨一下诗文。”
“陛下,这…李翼才学疏浅,平日里只是随口乱语吟的几首歪诗,哪能与陛下才学相比,更不敢与陛下论诗,”李业诩吓一跳,自己也就记着几首流传下来的名作,真正讨论起诗文来,那些对仗、平仄什么的,哪里知晓,马上,自己这个冒牌的大家,老底要被揭穿,彻底露馅了!
“贤侄,你就别谦虚,只是这段时间你也没什么空闲时间,待过些日子再说吧,”李世民继续呵呵笑道,“你可知,今日朝堂上很热闹。”
李业诩这才松了口气,一副恭敬状听李世民滔滔不绝地说起朝堂上的事。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