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贤侄,那你能不能和我讲讲具体情况啊?!”李世绩一愣,李业诩这些所为是李世民的授意?皇帝用意何在?李靖信中可没讲这个,心中甚是惶惶,“皇上这是为何?”
“这…”李业诩犹豫了一下,没有回答,却反问道,“伯父,我祖父信中讲了些什么?”
“若你小子到了并州,你祖父要我好生款待,把你的情况回信告诉他老人家,贤侄,我再问你,你带的这些到底是什么人?还有,皇上让你这样做到底是何用意?”李世绩急切地想知道其中的内幕。
“其实,我也不太清楚,伯父,我肚子饿了,你能不能弄点吃的东西,嘻嘻!”想着临行前李世民的吩咐,李靖信中也未对李世绩讲明,李业诩可不敢透露李世民的意思…其实他也未完全明白李世民的用意。
“你小子,连我也不告诉?我…”李世绩一副气急败坏的样子。
―――――――――――――――――――
帝国首都长安,朝会后,李世民和李靖、候君集又在一起吹牛打屁。
“药师,君集啊,你们看,李业诩这小子还真有两下子,这么多地方给他们闹得不安宁,这些地方的窝囊废们却连蛛丝马迹也查不到,哈哈!他们的行进速度还挺快,十几天时间就过了汾州,这些人是用什么赶的?会飞不成?”李世民手上拿着一叠文书,乐呵呵地说道,“你们看一下!”
这些文书是地方的加急军报和官报,都在差不多时间送到长安。
李靖从李世民手上接过这些急件,逐一翻看。
有十几份类似的文书,都是遭受报告莫名其妙的袭击,但没有人员伤亡,只是有人员被擒,粮食物资之类挪了位置云云,像是有人逗他们玩般。地方官报告情况后,在请罪的同时请求如何应对。
“陛下,这小子真的是无法无天了,连州刺史也敢绑起来,这…别出乱子才好,”李靖看了下这些文书,犹豫着说道。
“无妨,朕就希望他们弄出些动静来,让朝中那些文官们看看,我们各地的军备防务是如何的差。”
“臣明白,只是,陛下,这些官报如何回复呢?”李靖看了后交给一旁抓耳挠腮的候君集,问李世民道。
“就如此回复:要他们加强军营和各要害部门的防备,万不可懈怠,不得再有此类事情发生。此令详细内容由吏部和兵部拟定,以尚书省行文下达,”李世民想了下又说道,“此次失职记入官吏考核文档中,君集,一会你去办吧。”
“是,陛下,”候君集心里嘀咕,这样的回复内容真不好写,还是让吏部那些文官们去写吧。
这回复意见一定会大大出乎这些地方官的意料之外的。
“这是地方上送来的李业诩向他们请求物品的文书,你看看,才两份,只是要求更换马匹,并没有要求粮食,这好像不合常理,你们说,他们这些日子吃什么的?”
李靖做沉思状,没有言语。
候君集上前接过文书,看了下说道,“陛下,他们每日行程距离都很远,马匹有损失倒是在情理中,这粮食补给应该是从兵营或者州府里,顺手拿去?这应该不是难事,”其实三位都知道是怎么回事,但不好明说。候君集本想说掠去,只是想想这词有些严重了,便改口叫顺手拿。
这抢掠财物可是比较重的罪名,更不要说是军需物资,并且从军营里面抢走,若被人弹骇,会是杀头之罪。
三人知道这是演练的科目,所以谁都不提。但他们不知道,李业诩所部基本上的食物都是自己解决的,并没从军营或者官府库房里偷取物资。
----------------
代州,在今山西境内,因所辖的雁门关而名闻天下。天下九塞,雁门为首,关有东、西二门,皆以巨砖叠砌,东西山岩峭拔,中有路,盘旋崎岖,绝顶置关,过雁穿云,气度轩昂。
当年隋炀帝北巡,被突厥人围困在此,十六岁的李世民用疑兵计吓退了几十万突厥人,和各地的勤王之师一道,解了雁门之围,也救了隋炀帝。这也是李世民这个流氓皇帝津津乐道,常拿出来吹牛的事儿。
代州处于与突厥接壤地方,多年以来突厥北下侵扰,常窜至此。唐初几年,代州治安还是比较混乱,一些突厥余众及其他各部的流寇、土匪、马贼等趁乱结伙占寨,常袭扰官府百姓。
如今突厥被唐军击败,突厥各部落元气大伤,暂时没有侵扰南下的实力。没有了后顾之忧,各级官府也加大清剿力度,流寇们气焰有所收敛,代州的治安有所好转,人口慢慢增多,经济也得到恢复和发展,但是还有不少的马贼占山为王,祸害百姓。
李业诩从李世绩处取了部份物资,带着队员们到此,没有演练,只打算稍作停留就走,毕竟当今皇帝留下荣誉的地方,且治安也不太好,不能有太出格的举动,免得引起恐慌,惹恼了那喜怒无常的皇帝,不会有好果子吃的。
只是打探到附近有一伙凶悍的马贼,并常祸害百姓的事后,李业诩又改变主意,在此逗留几天。
这伙马贼人数不少,占据着一险要的山头,连官府也颇为头疼,进剿几次都无功而返。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