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唐军魂_黄昏前面【完结】(336)

  朝廷同时诏告这两地的叛羌,重新归附大唐,不然,杀无赦。

  出征洮州一带的队伍有,段志玄在青海东南所部一万五千人,程知节从长安领兵二万人。

  程知节的部将有左卫将军执失思力,作为程知节的行军副总管,率其部众参加平叛的征战,这是执失思力自己一力请求的。

  其他部将还有左翊卫中郎将程处默、右武卫中郎将尉迟宝琳等。

  出征往洮州带去的大军在三月中从长安出发,因大军里面有执失思力,还有程处默和尉迟宝琳一些兄弟们,大军出征当日,李业诩也去送行。

  面对送行的李业诩,程处默和尉迟宝琳一脸得意。

  “业诩贤弟,这次你在长安等着为兄的好消息,他娘的,老子一定把这些鸟人杀得屁滚尿流…”程处默豪情万丈,跟着自己的老子出征,怎么也要表现一下。

  尉迟宝琳也是相似的言语。

  李业诩也只得祝他们旗开得胜,班师回来,得到朝廷的重赏!

  惟有执失思力有些担忧,不知和程知节这位火爆脾气的主将一道出征,会是如何的结果!

  一起送行的李恪,还有苏定芳面对着程处默和尉迟宝琳那小人得志的表情,还有程知节那张牙舞爪的显摆样,很是忿忿,都在抱怨此次出征为何没有特卫的份。

  只是李业诩却没什么意外,如此小规模平叛的战役,面对的只是一些反叛作乱的羌人和獠人,不需派遣什么精锐的大军,应该即可平定。李世民还有诸多的事儿要自己去办,如何会让自己领兵出征?

  第三卷 兵锋 第八十章 诸事进行中

  自贞观八年二月开始。派往西突厥、吐蕃、高丽的情报人员陆续出发。

  往西突厥的由许立带领,共四十五人,挑选那些身材较高大魁梧粗壮之士,扮作往西域行商之人,分批经鄯州、凉州、沙州往龟兹、千泉一带,寻机建立情报网点;派往吐蕃的有三十五人,由傅德带队,选择那些体形较大面色红润者,以牧民或商人、佛者的身份,从大非川、河源一带进入吐蕃境内,并在其内分两拨,一拔留在河源这一带,另一部往逻些城;往高丽的有四十人,由李业诩从特战队中选拔出来的吴朋带领,从幽州经营州入高丽境内。

  此乃首批派往这三地的情报人员,先站住脚根,将这些地方的大致情况探明,建立立足的据点和联络处,随着后续人员的陆续到达,并逐步建立情报网,待时机成熟。执行更多的使命。以李业诩报与李世民的行动计划,待下半年,前面这批人员站稳脚跟安定下来后,第二批差不多数量的人员也将派往这些地方。

  这些情报人不仅是潜伏化妆的行家,在言语、行为、习俗方面与目标地的普通民众没什么区别,每个人都有一门或者几门的绝技,大部人员也是刺杀的高手,拳脚功夫方面都受过与特战队员相似的教授。

  李业诩再派遣一些人员在分别在肃州、岷州、鄯州、营州等地设立联络点,从西突厥、吐蕃、高丽所传回来的情报,先在这里进行中转,再送回长安。

  第一批人员踏上征程的时候,下一批情报人员的选拔和训练已经开始,李业诩让几名富有经验,但因身体和年龄原因无法出去执行任务的人员,负责接下来的情报人员训练工作。

  因有前面这批人员几年训练下来的经验,有了更完善的训练教案,一些训练方式的制度化,各科目教官的分工明确,训练的进展也肯定会比上一批人员快。

  ---------

  李业诩花了许多时间和陈天宁一道制作的简单手雷延发装置,能缓慢燃烧的导火索,经过多次试验、改进,也终于成功了。虽然因原料的因素,现在用黑火药制作的延时导火索,无法与后世时候那些燃烧稳定的导火索或火药柱相比,但也基本能做到延缓一定的时间引爆,并根据导火索的长度控制延缓的时间。

  只是导火索与前面那种引线制作的方式又不太一样,导火索用棉麻之类的线制作而成。用棉麻之类的线包缠着纯度较高的黑火药,再用胶类将其粘好,这比最早用纸类制作的引线燃烧稳定,速度也更可控,但制作工艺要复杂的得。幸好有陈天宁这酷爱研究的人在那里不分白天黑夜地折腾,终有一些成果研制出来。

  这些手下人员的聪明才智很是出乎李业诩的意料之外,李业诩寻思着,若再有几位物理化学方面的人才穿越过来的话,给这些人上一些课,估计大唐的物理化学家们就可以成批地量产了,那些轰动世界的发明创造类也都是中国人的事儿。

  李业诩在进一步研究各种延时装置,并且也考虑炸药制作方面的事儿,拉发引信也要进一步的改善,用更易燃烧的燧石制作,以求得每拉都能引燃。

  与后世那种木柄手榴弹相似的武器也已经开始试制,装填火药的弹体由铁制作而成,再按一个长的木柄,木柄里面置有引信和导火索,导火索的拉环也用一个可以旋的后盖保护起来。

  先制作一批出来,经过试验,确定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后。再进一步改进。

  弹体的生产自有军器监的工匠们去操办,只是如今没有压铸设备,生产效率和工艺都不高,这点让李业诩颇为头疼。

  但因无法大量提供原料,及制作工艺的原因,手榴弹还不能做到量产,还因原料纯度的问题,引信也还是无法做到每拉必燃。李业诩在奏请李世民后,派出一些军器监的官员去民间寻求更易磨擦燃烧的火石类。现今没有条件制作出极易燃的合成引信燃料,也只得到大自然中去寻找,再期望以后一段时间,这些手下们能想出办法来。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