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事,正好说在赵彩凤的心上。关于承瀛与琴姑娘的事,她早有所闻。她借丈夫承瀚去寻阳城的机会,曾委托他了解过,认为人还可以。于是,她便将周姑娘接了进来,也好成全他们的姻缘。周姑娘来到家里,她搭眼一看,更是相中了。因此,在这晚上便将承瀛唤了来,让他们相见。她灯下放的《百家姓》和《万事不求人》,也是为琴准备的,也好让她多识些字。
承瀛见了琴姑娘更是高兴,便甜甜地看个没够。赵彩凤更会成全事,她当下决定将琴留在府里,先作佣女使用,让她负责承瀛书房及桌上桌下的事。琴明白,这是赵彩凤别有用心的,更是千恩万谢。
琴姑娘,是个穷家出身,本来就勤勉,再加上生的乖巧、伶利,只讨得满家人的喜欢。
一日晚饭后。赵彩凤将琴唤到跟前,说道:“镇北豆腐浆岭下,婆母娘家需要一壶豆腐浆,我看,你就给送去吧。”
琴闻声,向外一望,用手提了一下衣角,想出声,却又把话咽了回去。
赵彩凤一看,心里明白了,笑道:“你是嫌天头快黑了,有些害怕,是不?”
琴笑了笑,仍未出声。
赵彩凤说道:“不要怕,我给你找个做伴的。到时候,你还嫌这机会不多呢。”说着,用手一指窗外,“你看谁来了?”
琴搭眼一看,见是承瀛,心顿时跳起来,脸上也像有些发烧。
赵彩凤催促道:“你俩还不快走。”
琴这才将壶拾起,回了回头,对赵彩凤说道:“二嫂,你这人??”
“真坏,是不?”赵彩凤接腔道。
“那可是你自己说的。”琴说着,便同承瀛出了院子。
由风水沟屯里到豆腐浆岭下,也只在三里地左右,不消一袋烟的工夫便到了。待他俩将豆腐浆壶放下往回走时,天头已经黑了下来。琴要承瀛快些走,承瀛却放慢了脚步。其实,琴也只是嘴上说,两脚也根本没有挪动多大。偏巧,岭下有一条小河,名叫豆腐浆河。他俩看看,便不约而同地向那里走去。
两个青年人离得挺近,但是话却都有些说不出来。
承瀛望了琴一会儿后,说道:“琴。”下边的话也没有了。
琴望了承瀛一会儿后,说道:“承瀛”。下边的话也没有了。
又是一阵沉默。
还是承瀛先出了声,说道:“咱俩对副对吧。”
琴说道:“对对,我能行吗?”
承瀛说道:“咋不行,哪次喝酒,你不也是和上几联的。”琴说道:“那都是些乡间俚谣,有些粗俗,上不得大雅。”
承瀛说道:“我就是喜欢那乡间俚谣。”
琴说道:“那好,你就出个上联吧,可得是简单的,别让我出丑。”
承瀛说道:“保证简单。我出的联是‘豆腐’。”
琴一听,扑哧笑了。
承瀛问道:“你笑啥?”
琴说道:“你是豆腐之家出身,现在又临这豆腐浆岭、豆腐浆河,你竟然又出了个‘豆腐’联。”
“你不是要简单的吗,这回可是够简单的了。”帅承瀛道。
琴说道:“简单是简单,学问可不简单。”
承瀛说道:“这里还有学问?”
琴说道:“当然。你可知道‘豆腐’的来历吗?”
没想,这话竟然将帅承瀛给问住了。
琴看了,便给承瀛讲起豆腐的来历来。
有人说,豆腐是汉代淮南王刘安所发明的,而民间却不那样讲。
古时,先民们只知道把黄豆磨成豆汁煮浆喝。有一家,婆、媳、儿三人。婆母非常吝啬,在生活上总是亏着媳妇,往往煮了豆浆只是自己喝,不给媳妇。
后来,媳妇怀孕了,很想豆腐浆吃。偏巧,这期间婆婆出门了。媳妇一看,便自己泡了豆子,磨了豆浆,准备喝上些。哪想,正当她煮好豆浆,打算喝时,忽听得外面有脚步声。
她以为是婆婆回来了。急忙将豆浆倒在锅台后的一个空坛子里,盖上了盖子。
然而,她走出厨房一看,见回来的是丈夫。于是,她一块石头落了地,便拉着丈夫一起去喝豆浆。谁知,待打开坛盖一看,见豆浆已经变成了雪白的凝固物了。丈夫看了,说道:“你别逗我了,这哪里是豆浆!”
原来,这坛子曾腌过咸菜,里面尚有些盐卤。由于这盐卤一点,豆浆便成了这凝固物。
小夫妻两把它取出来,只见它清白如玉,细嫩似脂,用嘴一吃,味道鲜美可口,非常喜人。
丈夫吃了后,说道:
“世上,凡物皆有名,咱也给它取个名吧。”
小媳妇听了,说道:
“可也是,那么叫什么好呢?”
小媳妇一想,笑了,说道:
“有个名字可挺好,就怕你听了不愿意。”
丈夫说道:
“怎么能会不愿意呢?”
“好,那我就说。”
“快点。”
“我是你啥?”
“妇呗。”
“你是我啥?”
“夫呗。”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