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圣祖康熙《巡寻阳》诗云:
肃将轩驾向寻阳,
暖日晴熏百草芳。
照路山川皆动色,
拍云无旌自生光。
林间苍藓侵入径,
城上新花缀女墙。
欲问襄平旧郛郭,
千年华表鹤飞翔。
秉礼见了,高兴地大笑道:“有此神童在,我寻阳八景诗成了。”
翌日,知州秉礼乘轿,帅承瀛与学政董禧骑马,便依次地向寻阳八景景点奔来。由于马行快,轿慢些,每临一处,待轿至,帅承瀛的诗早已作出了。
经几日的忙碌,帅承瀛写出了寻阳八景诗。这便是留给后人、一直传到今天的寻阳八景诗,也算作一点珍贵的纪慰了。其诗云:
《凤台仙桩》
罗郎致福在何方,
指点睛云山气香。
忆古常存清幽地,
思绪更比雾缭长。
《龙王夜渡》
鱼灯蟹火几约同,
繁星孤月夜排空。
得系叶舟烟波里,
始知画图摇其中。
《神灯孤照》
当是神灵作此游,
或明或灭犹萤流。
莫向飘渺寻仙境,
但识人间有古州。
《古塔晚晴》
拔地擎天浩洁身,
更有流波漱凡尘。
待到霞霓拂荡日,
自有佛歌磬敲云。
《魁阁凌霄》
本是魁星笔若刀,
理断乱云独占鳌。
果得功名思何就,
莫负光景夕与朝。
《松柏琴声》
松柏风声琴自含,
隐约清浅都是弦。
此曲本当人间有,
拨弄思丝看流年。
《双桥卧虹》
卧虹双桥有似无,
云遮雾缠影疏疏。
流连八步登踏处,
已是天庭户垂珠。
《多云樵唱》
担樵过山尽秋花,
小道弯曲石边斜。
人至轻松复幻化,
理过云纱理霞纱。
诗成,秉礼即请雕工,勒石镌碑,遂传了下来。
同时传下来的,还有一副联,即:
老大人乘轿占光寻阳八景;
小童子跨马栽花古州四时。
这副联,自然是指帅承瀛题寻阳八景诗事云。
帅承瀛题写过寻阳八景后六年。一日,他来到州署衙门,拜见了知州秉礼。他这次来,是向知州辞别的,因为他要去雷池山求读了。
秉礼听了,自是一番惋惜,随即又是一番祝勉,愿他为寻阳读出个功名来,日后荣归当不是一般光景了。帅承瀛听了,也是一番感激,说道:“好在雷池山离城不远,同属一州之壤,还望老大人多加栽培。”说罢,别去。
乾隆十四年(1749年),帅承瀛22岁,赴雷池山龙泉寺西阁求读。
龙泉寺西阁,曾是曹寅最初读书处。曹寅在这里读书时,家居寻阳,并在寻阳汇集了大量图书,为其学识的长进,智力的开发,奠下了良好基础。然而,他对雷池山印象最深。日后,每当有诗著,皆署“雷池曹寅”云云。继曹寅,又有纳兰性德来雷池山求读。纳兰,亦作纳喇氏,初名成德,后易名性德,字容若,满洲正白旗寻阳人,大学士明珠子,康熙十二年(1673年)进士,官至侍卫,曾多次扈驾出巡。喜交游文士,与当时名人陈维嵩、顾贞观、姜宸英为友善。江苏吴江诗人吴兆骞,字汉槎。少负大名,与华亭彭师度、宜兴陈其年,并称“江左三凤”。因蒙顺治十四年(1657年)丁酉科场冤案,被遣戍宁古塔。他闻知后,应顾贞观之请,为之斡旋,遂得赎归。未几,吴兆骞殁于京师,他复出资,以助丧葬。此行,为当时士大夫所称道。纳兰性德举康熙十一年(1672年)乡试时,其座师为徐乾学。纳兰性德31岁病逝。逝后,康熙三十二年(1691年),徐乾学又为其诗词著述辑刻,遂成后来传世的《通志堂集》。《通志堂集》中,多有咏唱鄂东江山的诗词,帅承瀛颇为喜爱,他不时地吟咏。这里有:其《柳条边》诗,自注云:“边墙也,以柳为之,在江外。”
诗云:
是处垣篱防绝塞,
角端西来画疆界。
汉使今行虎落中,
秦城合筑龙荒外。
龙荒虎落两依然,
护得当时饮马泉。
若使春风知别苦,
不应吹到柳条边。
其《杨子江》诗,自注云:“即混同江也,金史有宋瓦江,旧志遂以混同、杨子为二江,误矣。”诗云:
宛宛经城下,
泱泱接海东。
烟光浮鸭绿,
日气射鳞红。
胜擅佳名外,
传讹旧志中。
花时春涨暖,
吾欲问渔翁。
又,其《杨子江》诗云:
弥天塞草望逶迤,
万里黄云四盖垂。
最是杨子江上月,
五更曾照断肠时。
帅承瀛的生父帅上敬、从父帅上钰,亦曾在雷池山就读。
帅承瀛到雷池山就读,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龙泉寺方丈元空法师与他甚熟,并有其同窗学友普丘在此出家,剃度为僧。此时,他虽然有老师林敏功相教,但是元空法师,乃学富五车,自是能够得到好多指点。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