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利刃_五色神光【完结】(431)

  60 年代末,苏联制成了 米格-27 和 苏-17 战斗机,它们都是利用变后掠翼技术来协调高低速飞行矛盾的,由此也带来了结构重量的增加。 英国,联邦德国和意大利三国于 1969 年开始论证“狂风”战斗机方案,他们最终采用的也是变后掠翼布局。 1969 年 3 月,法国的 幻影F.1 战斗机的预生产型首次试飞。为了提高飞机的机动能力和缩短起降距离,法国人放弃了“幻影”飞机系列传统的无尾三角翼布局,又会到常规布局中来寻找出路。 与此同时,以色列开始实施“黑帘”计划。他们利用法国 幻影5 飞机的图纸,在该机的三角翼前面加装了鸭式小翼,研制成功了 幼狮C.2 战斗机,达到了提高机动性能的目的。 还是在这一年里,瑞典的近耦合鸭式布局短距起落战斗机 Saab-37 ,在世界上一举成名。瑞典人为了挖掘飞机的气动潜力,曾进行了 10 年之久的预先性研究。他们的成功,激起了 70 年代探索非常规飞机气动布局的热潮。

  我国的选择

  1968 年 4 月,我国空军提出了研制“小歼”(即后来的 歼-12)的计划,受当时政治环境的影响,关于“小歼”的设计思想,曾有“适应人民战争需要,开展空中游击战”的提法,但其本意是要搞出一种高度机动灵活、短距起落、维护简单、造价低廉的小型战斗机,问题的提出是与国际航空技术的动向相吻合的,但解决问题的方法却与众不同。

  那时,世界上的新型战斗机正朝着体积大、设备全、技术复杂的方向发展,而我国采取的确是一种朴实的作法------通过缩小机体,减轻起飞重量来有效地提高飞机的机动性能。就当时我国的技术储备情况而言,这可能最为现实的一条途径。

  研制“小歼”的任务在 1968 年的“8 25”会议上下达给南昌飞机制造厂南昌飞机制造厂,第二年 3 月正式命名为 歼-12。

  南昌飞机制造厂从 1968 年 7 月开始方案设计,8 月总体方案获上级部门批准。随后,以 1 年零 5 个月的时间,完成了详细设计、主要风洞试验、强度试验和系统模拟试验。原型机于 1969 年 12 月 26 日首次试飞成功。 1973年 9 月 10 日,歼-12 飞机向中央首长做了精彩的汇报表演,被叶剑英元帅赞誉为“空中李向阳”(李向阳是电影《平原游击队》主人公游击队队长的名字)。这一绰号道出了 歼-12 飞机机动灵活的飞行特点。 后来,南昌飞机厂针对试飞中发现的问题,对 歼-12 作了 10 项重大修改,如采用降低飞行阻力的面积率修形、减小机翼上反角等,并进行了必要的补充实验。1975 年 7 月 1 日,再次试飞成功。 1978 年 2 月,因调整装备体制而决定停止研制。除一架做破坏性强度试验的原型机外,共生产了 5 架经过试飞的整机。目前,有两架收藏于我国空军航空博物馆。

  歼-12 的技术水平

  参加过 歼-12 试飞的飞行员都交口称赞它的机动灵活的特点。其出色的机动飞行能力,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歼-12 战斗机在海平面高度上的最大爬升率是 180米/秒。而和 歼-12 同年同月首次试飞的美国 F-14 战斗机的这一项指标是 200米/秒;专门针对 米格-21 而设计的 F-5E 是 160米/秒。 歼-12 在 5,000 米高度上的最小盘旋半径是 1,140 米。而中低空机动性能突出的 歼-6 是 1,200 米;美国刻意改善盘旋性能的 F-5E 是 1,080 米,为此在该机机翼上安装了新的前后缘襟翼系统。 歼-12 在 5,000 米高度上,从 M0.9 水平加速到 M1.2,所需时间为 65 秒。而 歼-6 是 85 秒;美国的 F-5A 是 140 秒。歼-12 的水平是比较先进的。 再看 歼-12 的地面机动性能,也就是它的短距起落性能。其起飞滑跑距离 500 米,着陆滑跑距离是 510 米。与 歼-12 重量相当的亚音速战斗机 歼-5 的起飞滑跑距离是 590 米,着陆滑跑距离是 825 米。歼-12 能做到比 歼-5 的滑跑距离还要短是很不容易的,并且具有防尘装置,可在短土跑道上起落。

  歼-12 的最大平飞速度,在 11,000 米高度上,最大 M 数 1.5,优于 歼-6;实用升限 17,410 米,与 歼-6 相当。歼-12 在高空的巡航速度是 M0.95,虽不能超音速巡航,但以能接近音速巡航。

  歼-12 是迄今世界上最轻的超音速战斗机。它的正常起飞重量为 4,450 千克,最大正常起飞重量 5,295 千克,空机重量只有 3,100 千克。它装有一台 涡喷6乙 型喷气发动机,加力推力 39.72千克(4,050公斤力),全机推重比可达 0.91。歼-12 的优越性能主要是靠机体重量轻和大的推重比而得到的。 为了使 歼-12 飞机达到先进的性能指标,南昌飞机制造厂大胆地采用了许多新结构、新工艺和新材料,如机身和中翼整体油箱大面积的双曲面金属蜂窝结构碳纤维复合材料壁板,钛合金板和铝合金起落架等,此外还采用了单块式风挡。这些新技术的应用,在国内当时的条件下是富有创造精神的。

  歼-12 的不足

  歼-12 的不足正是由于追求机体小、重量轻所引起的。它的机内燃油储量为 1,250 千克,可带两个 400 升的副油箱,最大航程可达 1,385 公里,但仍属于短航程类型飞机。

  歼-12 的机载武器是 1 门 23 毫米机炮,备弹 120 发;另外,可挂 4枚红外制导的空对空导弹。就其飞行重量而论,火力不算很弱,但是该机采用了机头进气形式,对增装先进设备不利。若该为两侧进气设计,加装先进的火控系统。则重量和阻力都要增加,其原有的优点也将削弱。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