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格?29装有先进的机载设备和武器系统
其火控系统包括脉冲多普勒雷达、光学雷达、头盔瞄准具和火控系统计算机,自动化程度高,抗干扰能力强。该机可携带P?27雷达制导中距拦射空空导弹和P?60、P?73红外制导近距格斗空空导弹,还可携带57毫米、80毫米、240毫米火箭弹。最大武器外挂量为3000千克,装有1门30毫米航炮。动力装置为2台克里莫夫设计局的PII?33加力式涡扇发动机,单台最大推力49.39千牛,加力推力81.34千牛。
米格?29的主要技术数据:
翼展l1.36--13.965米,机长17.32米,机翼面积38平方米;正常起飞重量15240千克,最大起飞重量1850O千克;海平面最大速度1500千米/小时,最大马赫数M2.3,实用升限17000米,航程1500千米(不带副油箱)、2900千米(带1个500升、2个800升副油箱),起飞滑跑距离250米,着陆滑跑距离600米。米格?29YB是双座型,首架原型机于1981年首飞。该型机身加长了0.1米,为安排后座而减小了燃油箱,还取消了雷达。
米格?29KBII是用早期批生产型改装的舰载机的过渡型,加强了机体结构,主要作为舰载矾飞行员在陆基机场使用的教练机,可用于训练斜甲板滑跳起飞和使用拦阻钩着陆。首架飞机于1982年8月21日首飞。
米格?29K是1988年6月23日首飞的舰载战斗轰炸机,换装了增大推力的PII?33k发动机。机翼外段可上折,加强了起落架和后机身的结构,加装了减速板、拦阻钩和空中加油装置,可挂4枚反舰导弹和4枚近距格斗空空导弹,火控雷达换成新型号的“甲虫”。1989年 l1月21日米格?29K(首次在“第比利斯”号(现改称“库兹涅佐夫海军上将”号)航空母舰上试飞,成功进行了斜甲板滑跳起飞和使用拦阻钩着陆。但由于苏联解体后军方经费不足,米格?29K未被采用。米格?29KY是米格?29K的双座型。
1993年,米格-29CMT出现。米格-29CMT的性能非常接近俄罗斯的第五代歼击机。研制专家称,它的空战能力大约要比米格-29高出8倍,续航能力从2900公里提高到3500公里,战斗载荷也从原来的2吨提高到4吨。米格-29CMT上装备7个具有高速计算能力的电脑,俄罗斯国防部也允许在米格-29某些部位的改装过程中使用西方生产的电子元器件。初步估算这将使飞机机载设备总重量减少近600 公斤,使米格-29CMT能够加大燃料携带量及装配新的雷达设备,可以携挂多种型号的空空导弹和空地导弹及其它一些高精确度武器。
米格-29CMT是一种多用途战斗机。它可以完成歼击机、截击机、强击机、侦察机及空中指挥平台等多种功能,俄罗斯国防部决定要在 2020年前把150多架米格-29歼击机改装米格-29CMT。米格?29除装备独联体空军外,还出口到其它十几个国家。1991年,俄罗斯空军停止装备米格?29,该机全部转为出口外销并继续出现新的改型。其中米格?29C是1992年公开发表的改进型号,主要是换装了新型号的H?019At脉冲多普勒雷达。该型号生产数量很少。米格?29CM是在米格?29C基础上进一步改进的型号,主要是增强空对地作战能力。为此,扩展了雷达的对地功能,加挂了Q-29T电视制导空地导弹、KAB?500电视制导炸弹、Q?31A反舰导弹。米格?29CE是出口马来西牙的型号,装备H?019M雷达和P?77中距空空导弹,可同时改击2个目标,还可携带Q?29电视制导空空导弹。
米格-29,МиГ-29,是米格设计局为苏联空军设计的最后一代野战前线战斗机。北约命名“支点”(Fulcrum)。
米格设计局是世界知名战斗机研制企业,甚至等同于苏联的代名词。
60年代末,苏联总参谋部针对美国的“FX”计划(后演变为F-15战斗机),提出了相对应的PFI计划。PFI是俄语Perspektivnyi Frontovoi Istrebitel的缩写,意即“先进战术战斗机”。1971年,计划分化为两部分,一个是“TPFI”计划,T代表tyazholyi(重);另一个是“LPFI”计划,L代表Legkiy(轻)。LPFI计划全称为“轻型前线战斗机计划”促生了米格-29战斗机。1972年苏军向米格设计局提出研制新型战斗机替代苏军中米格-21和米格-23的需求。新的轻型战斗机将承担战术空中任务,及进行护航和地面攻击,设计局内部最初称之为“计划-9”,最终命名为“米格-29”。正式设计开始于1974年,提出了多个方案,其中有的方案就象米格-25的缩小版。随后生产了约19架原型机。当时苏联空军为米格-29战斗机定下的基本作战任务是,能在任意气象条件下和苛刻的电子干扰环境中,在全高度范围和以各种飞行剖面内,摧毁距其200米到60千米的空中目标。可见米格-29最初是作为空中优势战斗机研制的,后期的改进型号逐步具有了空地攻击和反舰能力。具体到空优作战任务方面,苏联空军通过分析其空战经验和军用飞机的发展趋势,要求米格-29必须既能胜任机动格斗,又能进行超视距空战。
米格-29设计组的领导是罗斯蒂拉夫?阿波罗舍维奇?别里亚科夫,副手为A?A?丘曼奇延科、V?A?拉夫罗夫和M?R?沃登博格、阿纳托里?A?别罗斯维特。别理亚科夫是著名设计师和院士,二战期间毕业于莫斯科航空学院。他早在1951年就获得了国家级奖励,在60年代任米格-23主设计师。另外还有14名副设计师。作家比尔?甘斯顿在其《俄罗斯飞机百科全书1875-1995》一书中,这样描述了米格-29设计的特性:“升力型机身和大型机翼完整的以整体空气动力学形式融合,两个低于轴心的发动机配备有可调进气口,能承受持续9G的机体结构,多模式脉冲多普勒雷达,全面的火控和电子战系统,武器为机炮外加不少于六枚的空空导弹”。这些是对米格-29恰如其分的概括。此后米格-29的概念研究在空军和各个科研机构的共同努力下开始了。在苏联航空史中,有那么多航空机构联合起来进行一种飞机的整体规划,这还是第一次。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