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改装舰装有直升机机库与起降平台,以及防空导弹装置。
历任海军领导
历任司令员
张爱萍
肖劲光
叶飞
刘华清
张连忠
石云生
张定发
吴胜利
历任政治委员
张爱萍
苏振华
王宏坤(第二)
李作鹏(第一)
苏振华(第一)
杜义德(第二)
叶飞(第一)
李耀文
魏金山
周坤仁
杨怀庆
胡彦林
刘晓江
海军战史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自组建后,在国共内战与对外海战中有所参与。
国共内战战役
1955年一江山岛战役:海军取得胜利,攻下一江山岛。
1958年料罗湾海战 :发生于1958年9月2日,亦称为九二海战,属于八二三炮战中,规模最大的海战。
1965年东引海战 :东引海战发生在1965年5月1日,又叫“五一东引海战”,为台军与解放军的海上冲突。
1965年乌丘海战 乌丘海战系发生于1965年11月13日至11月14日之冲突,是台军在运输伤患途中与人民海军发生小型军力驳火冲突。台临淮舰沉,山海舰伤。
主要对外战役
1974年西沙之战:海军击退侵犯的越南海军,成功守护西沙群岛领土完整。
1988年赤瓜礁海战:海军击败越南海军,收复南沙群岛永暑礁、华阳礁、东门礁、南薰礁、渚碧礁、赤瓜礁共6个岛礁。
中国海军军乐团
中国海军军乐团组建于1986年2月,多年来,本着“队伍年轻化、技术专业化、管理军事化”的建团方针,在艺术上努力体现时代精神、军队风格和海军特色,以严整的军容、良好的作风和较高的演奏水平,在海军精神文明建设和对外友好交往中发挥了积极作用,被誉为展示人民海军威武之师、文明之师良好形象的“窗口”。
海军军乐团是海军唯一的专业礼仪演奏部队。直接服务于国家军事外交工作,主要担负总部和海军的重大礼仪及外事接待表演任务。20年来,执行各种礼仪、演出任务1600多场次,观众几百万人次。先后在北京、上海、天津、南京、西安、杭州、郑州、青岛、宁波、秦皇岛、长沙、舟山群岛、南沙群岛等30多个大、中城市和边防海岛慰问部队和人民群众,曾参加了全军军乐调演、“人民军队忠于党”大型文艺晚会、老将军授勋、第11届亚运会、首届国际管乐艺术节、庆祝香港、澳门回归演出表演和首都国庆50周年大阅兵等盛大庆典及庆祝活动。在建国50周年国庆阅兵中,被解放军联合军乐团评为最佳乐队中的第一名。在国内首创了队列行进吹奏表演“祖国,水兵请您检阅”,曾荣获全国、全军比赛一等奖。为满足部队文化生活和加强部队正规化建设的需要,先后9次在海军机关举办“大海颂歌”、“春天交响曲”、“世纪之声”等音乐会。2000年后创作录制了以反映海军部队战斗生活为主题的《大海涛声》、《海军礼仪军乐》和《大海雄风》CD光盘;曾连续五次在北京音乐厅、国图音乐厅等专业音乐场所举办专场交响管乐音乐会,受到社会各界赞同。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为加强与各国人民和军队之间的友好交往,军乐团曾14次随海军舰艇编队跨越大洋,代表国家和军队出访了美国、俄罗斯、澳大利亚、墨西哥、菲律宾、印尼、新西兰、朝鲜、加拿大、印度、巴基斯坦等30多个国家,总航行20万多海里,执行礼仪和演出任务300场次,观众达百万人次。两次随海军舰艇编队停靠香港,执行演出和礼仪活动。另外,军乐团在北京、上海、青岛等地接待了近80个国家来华访问的外军高级将领和军事代表团。用音乐这一特殊的语言架起了友谊的桥梁,为祖国争得了荣誉。
建国前中国海军大事记
1、19世纪40年代初,林则徐、魏源首先提出仿制西洋船炮的主张,并将其归纳为“师夷长技以制夷”;
2、60年代初,清政府在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的过程中,萌发了仿效西方坚船利炮,创办近代海军的设想;海关总税务司英国人李泰国等先后建议购买外舰建立舰队,得到清政府允准;1862年(清同治元年),李泰国在英国购舰船7艘,与英国海军上校阿思本密谋企图控制中国海军,遭到清朝官员抵制,此一购舰建军的计划破产,李泰国离职;
3、1865年,清政府创办江南机器制造总局,次年创办福建船政局,打算通过发展造船工业,创建近代海军;
4、 1866年,在左宗棠、沈葆桢的操办下,中国近代第一所高等院校船政学堂在福州诞生,初名“求是堂艺局”,左宗棠还为船政学堂制订了“校规”,学生食宿免费,公费医疗,每月给银四两,学习期为5年,政府安排工作;当年12月23日,船政学堂首次开考招生105名,最先设立的专业是驾驶,招生不分满汉,年龄初设为12-16岁,后又宽限为20岁。1867年1月6日,船政学堂正式开学,而校址暂设在福州城内定光寺、仙塔街,又招收造船专业。学堂采用法国教育体制,把船舶工程学校与海军学校合二为一,是一所按技术分设专业的近代高等院校。前学堂学制造,采用法国军港士官学校的科目训练;后学堂学驾驶,采用英国海军的培养方法训练。在此后的40多年里,船政学堂共毕业学生510名,选送出国留学生四批及零星派出共111人。船政学堂在初创时以洋教习为主,与日意格等外籍教师签订了“五年内包教包会”的协议。洋教习薪水为月200两白银以上,至有千两,高出当时沈葆桢俸禄400两,外教并享有报销回国路费等福利。(源出:福建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船政研究专家沈岩所著的《船政学堂》)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