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的F-16A主要设备有:APG一66脉冲多普勒雷达,下视距离37?56公里,上视距离46?74公里;AN/ARN?108仪表着陆系统;SKN-2400惯导系统;雷达光电显示设备;中央大气数据计算机;飞行控制计算机等。F?16A装AN/APG?66脉冲多普勒火控雷达。进行空战时有四种工作状态,即仰视搜索和跟踪,俯视搜索和跟踪,格斗自动截获目标,自动工作。对于雷达反射面积为5米的目标,APG?66雷达的发现距离,仰视为60?90公里,俯视为46?65公里。对于图?95飞机这样的大型目标,其最大发现距离可达140公里左右。
在空对地工作状态,APG?66雷达有7种工作模式:空对地测距,真实波束地图测绘,扩展的真实波束地图测绘,多普勒波速锐化,信标,图象冻结,对海搜索。而改进型的F?16C采用AN/APG?68火控雷达,这种雷达是由APG?66发展而成的。主要是对三个部件进行了改进,即可编程信号处理机,发射机和低脉冲重复频率组件。据称,APG?68的探测距离比APG?66增大40%。这种雷达具有随要求和武器变化而重编程序、高分辨力地图测绘、超视距目标识别等能力。它能与“响尾蛇”、“麻雀”、AIM?120等空对空导弹配用。在空对空边扫描,边跟踪状态时可同时跟踪10个目标。
在使用航炮时,可先用前置角计算光学显示和快速热线显示模式。在执行对地任务时,有8种工作状态可选用,即连续计算命中点,连续计算投点,甩投,光电式制导武器投放,扫射,信标,目视地标点和人工方式等。此外,F-16C和F-16A相比,还多了夜间低空导航和瞄准红外吊舱系统,显示装置和计算机也作了改进。
1、电子系统
进攻性系统:AN/APG-66脉冲多谱勒雷达,其最大搜索距离为185公里;AN/AAQ-14“蓝盾”导航吊舱。“铺路彭妮”激光追踪吊舱、“哈姆”瞄准系统吊舱、AN/APX-101敌我识别器。
防御性系统:AN/ALR-56M威胁告警接收机、AN/ALR-69雷达预警系统、AN/ALE-74雷达预警系统(取代ALR-69);AN/ALQ-119电子干扰吊舱、AN/ALQ-131电子干扰吊舱、AN/ALQ-178内部电子干扰系统和AN/ALQ-184电子干扰吊舱;AN/ALE-40、 AN/ALE-47红外诱饵、干扰丝撒布器。
通信系统:AN/ARC-164或AN/ARC-126甚高频电台,KY-58保密话音通信系统
导航系统:LN-93型激光陀螺仪、AN/APN-132雷达高度表,AN/ARN-108仪表着陆系统,AN/ARN-118塔康系统、AN/AAQ-20“探险者”导航系统、全球定位系统。
2、武器装备
F?16飞机装有1门M61A1型6管航炮,备弹515发,可与雷达和计算机配合计算前置角,有效射程1000米左右。F?16A有9个外接点:左右翼尖各1个,左右机翼下各3个,机身腹部1个。翼尖和机翼外测挂架只能挂装“响尾蛇”导弹,翼尖挂架最大承受过载9g,机翼外侧挂架过载限制为5.5g。机翼中挂架可挂装格斗导弹或各种空对地武器,机翼内侧挂架可挂装制导炸弹,核弹和常规炸弹,空对地导弹、子母弹箱和火箭弹或1个1400升的副油箱,这2对挂架的最大承受过载均为5.5g。机身腹部挂架可挂炸弹或1个1135升的副油箱。F?16A的最大外挂载荷为4760公斤(机油),6890公斤(机内减
F-16A的主要武器是空战武器是“响尾蛇”空对空导弹,其型号为AIM?9L,还有一种出口型的编号为AIM?9P?3。AIM?9L的最大射程为7公里左右,最大过载26?35g,离轴发射角正负30度,有一定购全向攻击能力,其实战战果较好,AIM?9P?3是由AIM?9或AIM?9J改进而成,其性能不如AIM?9L。和F-16A相比,改进型的F?16C外接点的数量没有变化,但可挂装“麻雀”中距空对空导弹。而更加先进的AIM?120先进中距空对空导弹,现已成为F-16C/DF-16挂载的各型武器的制式武器,F-16A/B并不能装载。F?16C桂装“蓝盾”短舱后,投放激光制导炸弹时可由本机进行激光照射。新生产的F?16C还可使用空对舰导弹、反雷达导弹、“幼畜”AGM?65空对地导弹等对地攻击武器。
机上配备一门M-61A1 航炮,备弹500发。武器挂点:左右翼端各一个、翼下各三个、机腹一个、计九个挂点。两翼端挂点可带红外制导空空导弹。机腹下挂点可挂1000千克载荷,机翼内侧挂点每个可挂1587千克载荷,中翼挂点每个可挂1134千克;两个外翼挂点和两翼端挂点每个可挂113千克。可以携带的武器包括:AIM-9“响尾蛇”(2枚)、AIM-120导弹(最多6枚),AGM-65“小牛”空对地导弹(2枚)、AGM-88“哈姆”高速反雷达导弹(2枚)、 Mk-82(6枚)、Mk-84(2枚)、CBU-87(4枚)、CBU-89(4枚)、CBU-97(4枚)、CBU-103(4枚)、GBU-10(2枚)、GBU-12(6枚)、GBU-31(4枚)。
【研制改进】
1、研制背景
20世纪60年代中期,越南战争全面爆发,美国的第二代战斗机F-4等投入实战。这代飞机的特点是强调高空高速性能和多用途,对机动性能重视不够。从实战效果来看,第二代战斗机研制并不很成功;甚至可以说走了一段弯路。这倒并不是说它的技术水平和性能没有提高,也不是研制工作本身有问题,而是由于对作战方式的预测与实际情况不符。于是,美国从60年代中后期就开始考虑研制第三代战斗机。1972年1月,美国空军正式提出“轻型战斗机”研制计划,目的是验证在战斗机上采用新技术,并没确定要发展一个投产型号。1972年4月,美国空军从向“轻型战斗机计划”投标的五家公司中选定通用动力公司的401和诺斯罗普公司的P-600两个方案,并签订合同由求两家公司各制造两架原型机,进行试飞竞争。通用动力公司的401方案军用编号为YF-16;诺斯罗普公司的P600军用编号为YF-17。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