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正在纷纷提出自己心中物色的人选,忽闻传令官道:“刘植将军到!”
刘秀哈哈大笑道:“正选之人来了。”
刘植进来先向刘秀行过礼后,道:“邓将军得知主公收复河内,计算着下一步一定打算如何解决刘杨的问题,邓将军让我禀告主公,按他的意见,以和为上策,使其中立是中策,交兵为下策。”
众将听后哈哈大笑:“英雄所见相同。”
刘植自报奋勇愿做联络官。刘秀道:“说说你如何去得?”刘植道:“我们的家都在河北,他和主公一样,都是高祖九世孙,按世谱,我得称你们一声叔父。这些年来,我常去拜见他,彼此都很熟悉,少了见面沟通的环节,几乎没有什么危险性。见面后,我再分析一下天下大势,晓以利害关系。我认为合兵的可能性是极大的。”
于是,刘秀派刘植前去真定。
第三十四回 刘秀迎娶郭圣通 谢躬兵夺信都城 第一节
刘植一行来到真定,见到刘杨后,刘植纳头便拜:“王叔在上,世侄给您叩头了。”刘杨道:“伯先,莫非前来做说客?”刘植道:“只为叔叔而来。”刘杨道:“伯先,请起,坐下说话。”刘植坐定后道:“叔父,您我都是高祖后裔,大司马刘秀同样也是,这都是可考证的,王朗在河北行卜多年,突然就变成了刘子舆,这实不足信。这是其一;其二,现河北的大部分郡县都已归顺了汉朝,由于北方集国的加入,大司马的实力大增。而王朗等只龟缩在邯郸附近几座城池之中,他的覆灭指日可待。叔父现在虽称为真定王,可那是王朗所封,含金量太低了。如果在这个时候你能帮大司马一把,灭了王朗,你就是汉朝的大功臣,更始帝就理所当然地册封你王位。那时,就名正言顺了,这个大好机会就在眼前,我是真希望叔父能把握住。”
刘杨道:“你说的这些都很有道理,可我如果这样做,岂不落个出尔反尔之名,从而失信于天下?”
刘植道:“夫英雄者,顺天应势尔,你若要帮,也要帮那些值得帮的人,不可逆潮流而动。”
刘杨思考着:要说归附刘秀,也不是不可以,只是我若就这么着说归附就归附,是不是有些太跌价了,太没有面子了?不如把文章做足了,那时也风光些。只是文章该如何做,我现在还没有想好。想到这里道:“伯先,你先在这里住下,好好陪我下几盘棋,此事当从长计议。”
刘植无奈,只好住下。
刘杨将弟弟刘让请来,兄弟二人商量来商量去,也未商量出个所以然来。
二人出了大殿来到院落当中,忽闻西屋传出悠悠的琴声,刘杨顿时有了主意:“好,再没有比这更好的、更光彩的了。”兄弟还在纳闷,刘杨道:“外甥女圣通待聘闺中,若能和刘秀结下这门亲事,就成了姻亲,我们就是他的长辈,以长辈的身份帮助晚辈,这是天经地义之事,有了这种姻亲的关系,我们和刘秀的关系就牢固的很了,我们的身份也就提高了。”
刘让道:“我是举双手赞成,只是不知大姐和圣通怎么想!”
一切由我来安排,料无问题。
圣通的父亲姓郭名昌,真定显族,好善乐施,素有义名,曾将数百万田产让与异母弟。郭圣通的母亲是真定恭王的长女,号为郭主,生一女一子,子名况。真定恭王在王莽篡汉后被剥夺了王位。
刘杨将大姐和外甥女说通后把刘植请来,道:“我有一想法,你回去禀明大司马,如果他能应允,我不但愿意联合,还愿送五千兵马供他驱使,如果他不愿意,联合之事再也休提。”
刘植道:“请叔父明示。”
刘杨把愿将圣通许配刘秀,两家联姻之事告诉刘植,刘植听后大喜:“叔父,这是天大的喜事,不用回禀大司马,我现在就代他应允下亲。”
刘杨道:“此事你做不得主。”
刘植道:“那好,我先回去了,叔父你就静等佳音吧!”
刘植回到镐城,将去真定的情况向刘秀做了详细的汇报。刘秀听完联姻之事,一个劲地摇头摆手:“不行,此事万万使不得。我和刘杨都是高祖九世孙,哪有娶他外甥女的道理。”
苗萌道:“主公,使得的,又不是娶刘杨家的翁主,即便是迎娶他家的翁主也使得的。民间有出五服之说,虽然是帝王后裔也已到了九服,都不是什么问题。你虽然和刘杨平辈,但这关系已经远的很了。再说,凡英雄谋大事则不拘小节,有了刘杨的支持,主公就立即平添了三万大军,这一正一反就等于六万,荡平王朗就在眼前。我们也可以腾出手来消灭各地割据势力,整个河北也就掌握在主公手中。这可是天大的好事,主公还是应允下来。”
刘秀道:“虽然苗大哥说的很有道理,但我在宛城已娶有妻室,依刘杨现在的实力,若争起个大小来,则会令我好生为难。”
苗萌道:“不妨事的,此事不是现在讨论的问题,刘杨不提就罢,如果他提了,主公也应先答应下来。就是不知圣通情况如何?”
刘植接道:“小时候到还见过,主公放心,不会错的。”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