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回 赤眉军占领长安 刘圣公命丧黄泉 第一节
却说众人听完王匡的话,张卬首先反对道:“不行,不行,绿林、赤眉天下齐名,怎么着,闹腾了这么多年,绿林反倒投降了赤眉,岂不让天下人都笑掉大牙!”
王匡道:“不要把话说的这么难听嘛,如果我们不联合赤眉,试问我们还有那条路可走?”
张卬嘴一撇,独眼一眨一眨,嘟囔道:“我看就是投降,投降。”
赤眉众将面对目前糟糕的局势,心灵遭受着沉重的打击,他们知道王匡做出此等决定实属无奈,但凡有一点办法他就不会如此选择,其实在他的心中也在承受着无比的剧痛。多少年来他们自觉地追随王匡已经形成了习惯,无法抗拒更无力反对。
王匡指挥大军撤出长安,以急行军的速度向东而去。
刘玄重新占领了长安,未央宫遭焚,只好移居长信宫。李松请旨道:“陛下,王匡、张卬向东而逃,必出新丰关联合赤眉,请速派大军追击。”
赵萌道:“丞相,兵法云:穷寇莫追,逼急了会反过来咬人,虽然把他们赶出了长安,我们的伤亡也挺重,急需休兵养伤。”
刘玄道:“帝都遭乱,急待整顿,后宫里想来也是乱糟糟的,这事弄的,唉。”
李松道:“陛下,右大司马,王匡战败而逃,士气低落,而我们大胜,士气高涨,正是消灭他们的好时机。我率本部五万兵马先行,右大司马带十万大军随后,定将他们消灭于关内。”
刘玄道:“就依丞相。”
王匡的部队,迅速占领了新丰关。守关将领本是王匡等手下,哪里能理会的了众王爷和刘玄之间的是非曲直。再说,所谓关隘,只是对关外而言,对于关内却无险可守。见王匡率近五万大军赶来,根本不做他想,归了便是。王匡令王凤、张卬、胡殷守关,自己与廖湛奔赤眉大营而去。
樊崇得知王匡、廖湛来降,亲自接入营帐。王匡、廖湛叩拜刘盆子已毕,向樊崇介绍了长安的情况,樊崇大喜,下令大军进入新丰关。
绿林、赤眉两支起义最早、势力最强、影响力最大的农民军最终以此种形式结合在一起。
由于刘玄的大军没有及时地尾追攻击,在长安城中做了短暂的停顿,就是这短暂的停顿,贻误了战机,让王匡等众全身而退。
李松率五万部众来到新丰关,见王匡兵马早已将关隘占领,于是让手下上前挑战。只见隘门开处,赤眉大军已经入关,迅速分开,成扇面形布阵。面对近三十万人的大阵,李松早生惧意,正在这时,只见身后约有十万兵马赶来,知是赵萌大军,心中稍安。只见对方阵营中,樊崇、王匡等人出列上前,未等其开口,李松破口大骂,王匡厉声喝道:“李松,知天命否?刘玄小儿,不足为辅,建世圣上,才是真命天子,我等均已归顺,刘玄的覆灭只在顷刻之间,你已别无选择,只有归顺,才是正途!”李松正要反唇相叽,身后部将道:“丞相,我看后面不太对劲,好像不是赵萌的大军。”李松向后观望,见其用兵之法和服饰却与赵萌不同,已依稀可辨突前之人双眉赤红,不禁大惊失色:“此兵从天降否?”顿时,自己军中已乱作一团,自己的五万军马,被三十余万大军围在核心。李松长叹一声:“此命休矣!”
樊崇道:“李松,你已插翅难逃,降是不降!”
李松不再答话,策马挺抢直向樊崇杀来。樊崇举大刀相迎,李松虽然抱着必死之心,一付拼命的架式,怎奈樊崇的武艺实在是太高了,只三个照面便被樊崇拍于马下,众兵呼啦啦上前将其捆了个结实。李松的五万大军,再也不做无谓的反抗,尽数投降。
樊崇指挥大军杀向长安,半途正遇赵萌之兵,赵萌下令布阵迎敌。樊崇之兵四倍于彼,又地处旷野,正适合大军团厮杀,哪会列阵相迎,大刀一挥,指挥大军杀将过去。赵萌阵形尚未列好,猝不及防,大呼道:“稳住!”赵萌的惊呼,瞬间被数十万喊杀声淹没,勇将逄安一马当先杀向赵萌,一枪刺中赵萌的咽喉,将死尸挑于马下。
赵萌的十万大军全线崩溃,向后散逃。长安城门守将怕赤眉军跟着汉兵顺势入城,紧闭城门,逃的快的,逃往他乡,逃的慢的做了俘虏。
偌大的战场之上,参与此战的人数虽然众多,但由于一开始就呈现一边倒之势,伤亡却也不重。樊崇下令整顿兵马,杀向长安。
赤眉军将长安东面的宣城门、清明门、坝城门围住,樊崇自领一部攻打居中的清明门,不多时,胡殷来到樊崇身侧道:“御史大夫,此门守将乃城门校尉李汎……是李松的胞弟。”樊崇下令将李松押来,对城上喊道:“李汎,你听着,我乃樊崇是也,你兄李松现在我手,其生死只听你一句话,你若打开城门,我保你高官厚禄,使你兄弟同享荣华富贵,若不然,此刻便将你兄杀于你眼前!”
李汎无奈,下令开门。赤眉大军进入长安,又分出两部从城内占领北面宣城门,南面坝城门。整个赤眉军涌入长安城中。
刘玄见大势已去,再也无暇顾及他人死活,独自一人急忙从北面厨门逃出。
紧追其后的一干宫中女眷,眼看刘玄越逃越远,无法追及,连声高呼:“陛下,当下马谢城!”刘玄闻言,果然下马向长安叩拜,复上马而去。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