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你驮着我,我上去看看。”一个小瘦子对一个比较肥胖的太监说。
这瘦子便踩在胖子的肩膀上,慢慢地向上爬去。他先用舌头舔一舔窗户纸,然后拿食指一捅,窗户纸便露出一个铜钱大小的洞来。这瘦子便顺着小洞往里面看过去。
“你看到什么了?”旁边的一个小太监问道。
“嘘!”瘦子向下面的人摆摆手,又向里面看过去。
“我说大哥,你快点行不行,我在底下实在是受不了啦!”
胖子在底下气喘吁吁地说。
这样约摸过了十几分钟,那瘦子才向底下示意要下来。
“你都看到些什么?给我们讲一讲。”瘦子刚一下来,几个同伴便围上去问道。
“别急嘛,我回去再讲给你们听。”瘦子不急不慢地说。
走在回去的路上,同伴又再一次让瘦子把看到的说给大家听听。这时瘦子也忍不住想把看到的东西都说给大家听听。
“你猜我看到了什么?”瘦子故作神秘地说,“我先是看到他坐在椅子上,手里拿着个扇子拼命地摇,边摇嘴里还边喊着:‘哎呀,他妈的,怎么这么热?’然而,过一会他却钻到被子底下去了。你们说这事情奇怪不奇怪?”
“我看他八成是患了疟疾。外面正流行疟疾,你们知道吗?”同伴中的一个说道。
“哎,对,是疟疾,我敢绝对保证。”另一个用不容商量的口气说道。
“我也听说过,发作起来是忽冷忽热的。莫不是他正在发作?”另一个又道。
“现在对疟疾查得正紧,以免在宫里流行。他现在得了这种病,我们知情不报,是会受到牵连的。”一个看似胆小怕事的说道。
“对,我们应该上报。”一个又随声附和道。
“我们一起上报。”他们几个几乎是异口同声地说道。
出了这么大的一件事,还敢在谁那里耽搁!一级一级向上报告,不到一个时辰便传到了李莲英的耳朵里。向李莲英汇报这件事的自然又是李三顺。
“啊!有这回事?”李莲英正坐在太师椅上闭目养神,听完李三顺的汇报,一下子从太师椅上惊立起来,结结巴巴地说,“怎么……怎么会出现这种事?你不是带领人在北门口一个一个地检查吗?”
“小的是一个一个检查的,”李三顺小心翼翼地回答着李莲英的问话,“不过,出了这件事以后,我听他们底下的人都说,即使没有病人进宫,迟早也会传进宫来的,有些事情总是防不胜防的。”
“哎呀,这让我怎么向老佛爷交差呢?”李莲英不耐烦地在屋里来回踱着步,看李三顺还侍立在一边,便对他一扬手道,“你先下去吧!”
李三顺走后,李莲英真正陷入了苦恼之中:这件事由自己出谋划策,而如今竟然没有起到任何作用,老佛爷会不会怪罪到自己头上来呢?想到这儿,他又不由得骂起那个小太监来:“这个狗娘养的!真是没事惹事!”然而这又能怪那个小太监吗?谁也不希望自己得病,谁都希望自己好好地活着。
他又不由得可怜起那个小太监来了,自己得了这种意想不到的病,还得自己偷偷地忍着,又不敢说出来,又得不到别人的一点照顾;锁居深宫之中,连家人都不得相见,更谈不上得到家人的关心和照顾。想当年自己不也是从这个位子一步步爬到现在这个太监总管的宝座上来的吗?
李莲英越想越远,竟忘掉了原先自己要想的事情。当他又猛然回到原来思绪上的时候,不由得又重重地叹了一口气:
“哎,伴君如伴虎啊!”
李莲英想来想去,也没想出个向慈禧汇报这件事的万全之策。“先看看老佛爷如何反应再决定如何办吧!”
下午,李莲英终于找到了向慈禧太后汇报这件事的时机。
慈禧太后施展手段,终于成功地迫使光绪皇帝的父亲醇亲王奕譞同意拨海军军费修建颐和园。回到储秀宫后,仍然兴致勃勃。
李莲英疾步迎上去,“唰唰”地一甩袖子道:“奴才给老佛爷请安!”
“起来吧,小李子!”慈禧太后红光满面地笑着说道。
“什么事使老佛爷您今天这么高兴?是不是要奴才给您道喜呀?”
“用海军经费修颐和园。哈,到那时我就不用像现在这么忙活了。到时候,咱们都搬进去住,好好地享享清福,快乐快乐。”
修颐和园,李莲英也听说了。他知道慈禧太后这几天正为修建颐和园的经费问题忙得焦头烂额,不可开交。今天解决了经费问题,自然是十分高兴的。
“奴才给老佛爷道喜!”李莲英赶忙跪在慈禧太后脚前磕了一个响头说道,“奴才等着领老佛爷的赏!”
“给你,拿去吧!”慈禧太后今天心情特别好,也显得特别大方。她顺手摸出一锭十两银子递给李莲英道,“拿去和他们一块乐和乐和吧!”慈禧太后所说的“他们”,是指李莲英手下的一帮小太监们。
“老佛爷,奴才有一件事需禀报老佛爷。”李莲英从地上爬起来,把银子揣在怀里,觉得是该向慈禧太后说出那件事的时候了。李莲英知道,向慈禧太后说事情,必须等慈禧太后心情好的时候。心情好的时候,坏事也可能变好;而当心情坏时,即使好事也有可能变得不可收拾。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