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袁世凯因母丧返乡,还没有回来,听说他还去南方了……”
“这还不容易,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无论他在哪儿,只要老佛爷想让他回来,那还不是一句话!”
袁世凯奉旨准假两月,回祖籍河南项城葬母。办完了丧事,他先后到了上海、湖北,观察官场形势,寻求援助。正在接受张之洞盛情款待之时,接到了回京的上谕,不知京中又有何变故,便不敢停留,匆匆赶回京师。
到了京师,歇息一夜,次日一早上朝,入见慈禧太后。
“你什么时候到京的?”慈禧太后问他。
“回皇太后,昨天下午到的!”
“地方上的情形怎么样?”
“托皇太后、皇上的福!风调雨顺!”
“庚子年的那场乱子,百姓可受苦了。现在战争已息,你这做地方长官的,可要励精图治,致力除弊,为民造福啊!”
“微臣谨尊圣母皇太后懿旨!一定尽力兴利为民!”
慈禧接着问他:“你向来都是会练兵的,依你看,这新军什么时候才能练成?”
袁世凯觉得这个问题不好回答,想了想,说:“现在练兵,不比过去,各样条件必须具备,首先是粮草军饷,其次是电报、轮船、铁路等,有了这些基础,才能齐军律,整兵制。如此练来,短则三年,长则五载,便可练出个样子来。”
“今年清明,皇上要去拜谒西陵,这铁路,火车,行宫,车辇你可都准备好了吗?”慈禧问起了谒陵的事。
“铁路由芦汉铁路督办大臣盛宣怀负责修建,已经竣工;花车正在准备,即日便有消息,一有消息,臣即上奏;行宫、车辇等早已备齐,望皇太后放心。”袁世凯回答得有条不紊。
“很好!你还有什么事要奏吗?如果没有什么事就先回去吧!”慈禧太后下逐客令了。袁世凯向慈禧道了别,向光绪帝行了礼,回北洋公所去了。
回到北洋公所,早有芦汉铁路驻京事务局坐办陶兰泉等候多时了。这陶兰泉是盛宣怀派到京里来专门伺候慈禧太后的。他来找袁世凯显然是为了从高碑店到西陵的那段铁路而来的。彼此寒暄之后,陶兰泉开门见山,说:“花车已经预备了,盛大人让下官来请示大帅,是一辆花车到底呢,还是到高碑店后再换车?”
原来,由北京经高碑店到西陵的铁路,是分成两段来修的,由京城到芦沟桥,再到高碑店,是由盛宣怀负责修筑、由高碑店到西陵一段,则另委胡大人芬督修,归北洋之下的铁路局管理。所以这一次两宫谒祭西骏,与袁世凯和盛宣怀的关系都很大。关系到两方面子问题。所以,盛宣怀派陶兰泉来请示袁世凯。
袁世凯当然主张到高碑店换车,不然,让盛宣怀显尽风光,老袁这一张老脸该放到何处呢?但是直隶总督,可是封疆众臣之最,岂能为公然向慈禧献殷勤,说出自己的主张,便推脱道:“这一码子事我还不知道,不太了解,你去问问部梁局长吧。”这梁局长就是北洋下辖的铁路局的局长,专管修筑西陵那段铁路。
“盛大人说大帅是直隶的主人,一切都要请示大帅。”陶兰泉说。
“我这阵子事特别多,顾不过来,你找梁局长就行啦!”袁世凯有些不耐烦。
“是!将来花车布置妥当了,请大帅亲临检查。”
“行!到时候我一定来!”
“大帅是忙人,在下就不再耽搁,告辞了!”
“好!你去找梁局长谈谈。”“是!”
慈禧太后和光绪帝要去西陵,朝中有许多大臣都想多出些力,好好巴结巴结老佛爷,但却是有力使不上,因为这件事情,除了直隶总督衙门和芦汉铁路局承办之外,其他部门一律没有表现的机会。盛宣怀对此事异常重视,元宵佳节一过,就亲自指挥布置花车。
火车的外部以及车内的各种设备,很快就准备停当,但这是皇太后和皇上乘坐的车,其中必须要有皇家的摆设。这可就难了,必须请个行家。盛宣怀就派人去找,但一听是给皇太后和皇上装饰花车,皆以技艺低劣为借口,不敢接手,所以只得停工。这时,正赶上李莲英来视察,见车中摆设颇缺,就问其中原由。盛宣怀只得以实情相告。李莲英一听,说:
“这个容易,赶明儿我给你找个行家来!”
“不烦劳总管,只要您能告诉我们地方和姓名,在下派人去请便是!”盛宣怀非常谦恭。
“西四那边有个刘矮子,搞这个很内行,他和我很熟,你派人去找,只要提我名,准成!”
“谢谢大总管指点!”盛宣忙向李莲英一抱拳。
“得,得!也别谢我,快去派人去找吧!过几天我再来看看!”说完起身要走。盛宣怀亲自送他出门上轿而去。
这刘矮子祖孙三代都是干古玩的营生,对室内陈设,装裱粉饰,无不精通。被盛宣怀的手下请了去,看了皇太后和皇上的御用车厢,这边瞅瞅,那边看看,上边摸摸,下边量量,便开出一张单子来,古玩、玉器、书法、画贴,应有尽有。共合银十五万两。盛宣怀一看,眼睛当即睁得老大,敢怒却不敢言。这既是花车,就不能不布置,便咬咬牙,开了张银票。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