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沙俄政府还“供给布道团外科医疗器械,药品和科学仪器,建立专门图书馆,拨给大批款项,购买图书,手稿,收藏品,和作为支付汉语教师的酬金”[43]。另外,还在布道团为雅克萨人的后代办了所学校。教授俄语和汉语及中国文化知识。
(3)、组织上,建立“布道团委员会”,实行“会议制”管理。有权决定和讨论布道团成员的研究计划和分担的职责;同时,加强布道团修士大司祭的素质。决定从第十届布道团起,每一届布道团大司祭都从上届布道团物色。这样,每届大司祭就能在北京呆20年左右,这样,每届大司祭都绝对是中国通,十分有利于完成特别使命。像彼得·卡缅斯基,维·莫拉切维奇,波·图卡利诺夫,巴拉第·卡法罗夫,固·卡尔波夫等都是大汉学家。由于大司祭素质高,汉学修养好,对内便于管理服众,对外交往密切,有关系基础。非但有利于布道团在北京站住脚,还十分有利于作沙俄的探子;此外,为了加强布道团和中国社会的交往,沙俄政府特意加派了一些技术型人员。如医生,画家等。医生,一直是西方布道团在中国人际交往的重要手段。早在1711年,满清康熙皇帝就要求沙俄在派遣教士的同时,请求“若有外科良医,一并送来”[44]。彼得一世便派遣英国外科医生哈尔文随同郎格于1716年前往满清。这位医生到了北京后,受到康熙皇帝和满清朝廷的优待。但是,没过多久,竟耍起公子爷脾气,“以水土不服,思念母亲等情,再三恳求回国”[45]。没法子,康熙只好遣送他回俄罗斯。但是,医生作为布道团的成员,定期派遣是从1820年开始的。前后共派遣了五位医生,包括:沃伊采霍夫斯基,基里诺夫,塔塔里诺夫,巴基列夫斯基和科尔尼耶夫斯基。这些医生都是良医。关于他们的到来,究竟对布道团起了多大的作用,第十一届布道团大司祭魏若明在一份报告中一语道破,由于医生的功劳:“最后,在北京,俄罗斯人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声望得到了提高,以致许多中国人不但不再躲避俄罗斯人,反而寻找机会认识我们···布道团在北京获得了最受尊敬的地位,甚至是欧洲传教士在中国从没有获得过的”[46]。
总之,通过以上的陆续整顿措施,到十九世纪中叶,俄罗斯驻北京布道团已经由纯粹的教团一变而成负有特别使命的多职能国家组织了。它已经完全能够胜任沙俄侵略中国的需要了。而这一切,都起源于第九届布道团。正因为这样,教会史学家阿多拉茨基才说“比丘林时代不能不认为是北京布道团的转折时代”[47]。
其次,从十九世纪初到1850年前布道团成员的经济情报工作回顾。
这一时期布道团由于沙俄政府出面整顿,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所以,布道团开始在组织上变得成熟起来,而经济情报工作也就开始富有成效。综合来说,布道团成员的经济情报收集,从形式上可以分成两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我们通常所谓的“汉学研究”,也就是宏观意义上的情报工作。目前,学术界有一种将“国外汉学”美誉化的倾向,这实在值得我们注意。国外的汉学研究,尤其是沙俄的汉学研究,基本上兼有学术和情报的双重特色。如果我们把沙俄的汉学研究,看成事纯学术的东西,甚至加以膜拜,而完全无视其政治色彩,那就真是太天真了。从十八世纪开始,沙俄产生“汉学研究”,其初衷则主要是情报收集和分析。像前述的罗索兴,列昂季耶夫都是代表。
从十九世纪初到1850年前,布道团成员对中国经济情况的研究,举其要,主要有:
雅·比丘林:
1)。《中华帝国统计概览》。1842年,圣彼得堡。涉及到中国各方面经济情报。
2)。《中国的农业》。附72种农具图。1844年,圣彼得堡。主要搜集有关中国传统农业的各项情报。
沃兹涅先斯基,第十届布道团辅祭,有著作《简明中国经济统计》。1831年,手稿[48]。阅读此书可以得到有关中国经济因素各项指标的总体情况。
彼·卡缅斯基,第十届布道团领班。《中国植物——人参》[49]。人参不但是中国传统医学体系中的宝贝,也是老百姓心目中的珍贵药草。它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
索斯尼茨基,第十届布道团下级职员,有手稿《中国的人口》[50],1828年。便于把握中国的经济消费情况。
列昂季耶夫斯基,第十届布道团学员。其手稿《示我周行》[51],介绍了中国的道路情况,以及商人经商的情况。
季姆科夫斯基,第十届布道团监督官,著有《1820和1821年经过蒙古的中国游记》,1-3卷,圣彼得堡,1824年。对俄中通商的道路,商品情况等都有详细的记载。
阿·科瓦尼科,第十一届布道团学员。有翻译手稿《授时通考》。该书为雍乾时重臣鄂尔泰所著,是中国农业情况的资料汇集。该书还曾为修士大司祭莫拉切维奇,以及斯卡奇科夫所重译,也是手稿。
基里洛夫,第十一届布道团医生。
1)。《茶树栽培经验》[52]。
2)。《再谈茶籽》[53]。
这里面最关键的就是基里洛夫有关茶叶的研究。因为,十九世纪,茶叶是俄中贸易的重中之重。
另外,还有许多有关商业贸易情报的收集品。最重要的如地图。第九届布道团领班比丘林回国时,据俄官方公布的信息,有“6筒疆域图和平面图”[54]。第十届布道团监督官季姆科夫斯基回国时,除了携带很多书籍外,还“有118幅地图和图画”[55]等等。有了地图,就能搞清商业贸易的道路。道路情报,始终是当时沙俄最感兴趣的情报。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