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越清宫的禁忌_诗梵【完结】(83)

  出处:清十二帝疑案努尔哈赤(上)(4)联接:http://military.china.com/zh_cn/…… 608/12381510_3.html语录:努尔哈赤人无完人,也犯了很多错误,譬如说屠杀了一些汉族的儒生,譬如说占了汉人些房子,占了些汉人的地等等。

  三、 原文:晶报:您说过明亡清兴这60年是个天崩地解、山谷陵替、格局剧变、悲欢离合的年代。袁崇焕冤死、李自成进京、吴三桂降清、多尔衮入关,一幕幕惨烈的场景令人目不暇接。如果把这60年比作一场大戏,您认为它在历史上是悲剧还是喜剧?

  阎崇年:我刚录完的一讲《明亡清兴六十年》里谈到皇太极5次带兵杀入关内。其中有一次就掳掠“人牲97万头”,把中原百姓与牲口放在一起计算。这对于当时新兴的清政权来说当然是喜剧:扩大了影响,为入关增加了经济基础;对中原百姓来说肯定是悲剧: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历史是在多维中发展的,很难说悲,也很难说喜。

  出处:2006年 11月 05日深圳新闻网原文题目《阎崇年深圳放出话:我赞成修改历史教科书》联接:http://www.sznews.com/news/content/2006-11/05/content_509646.htm语录:明亡清兴六十年的历史,很难说悲,也很难说喜。

  四、扬州十日都是文化冲突的表现。

  原文第三,文化融合发展。满洲是牧猎文化;蒙古族是草原文化;汉族中原的农耕文化。蒙古的草原文化和满洲的牧猎文化融合了,但是和汉族的农耕问题有冲突。扬州十日都是这些文化中的表现。康熙朝注意了这个问题,学习儒家的学说,尊重汉族的文化传统,举个例子,康熙南巡到了山东的曲阜,对曲阜孔子的塑像和牌位行三跪九叩大礼。康熙皇帝所有汉人要给他行三跪九叩大礼,康熙皇帝对一个汉人行三跪九叩之礼,还说孔子“开千代之文明,树百王之一范。”

  出处:2008年6月22日,长江美联大讲坛第十二讲——阎崇年“康熙帝的志与学” 活动联接:http://www1.rexian.net.cn/ml/ycn/联接:http://www.changjiangtimes.com/bbs/simple/index.php?t43.html语录:扬州十日都是文化冲突的表现。

  五、原文:康熙朝后期社会比较安定,安定到什么程度?我举一个数字给大家说一说。康熙初期的时候全国一年大约杀80人,后来减到60人,后来减到40人,后来减到20人,后来减到10人左右。康熙朝有18个省,大约有一万万人口,一年平均一个省杀的人不到一个。

  有一次在一个高端会议上我讲了这个数字,一个省一级的政法委书记吃饭的时候跟我说,阎老师,就康熙这一条18个省全国一个省杀平均不到一个人,就这一条就够四个字:康熙盛世。哪个朝代不相信,说一年一个省杀不到一个人,没听说过。

  所以,我在讲康熙大帝的时候经过反复思索,对康熙朝的评价就是四个字:康熙盛世。康熙的评价四个字“千年一帝”。

  出处:2008年6月22日,长江美联大讲坛第十二讲——阎崇年“康熙帝的志与学” 活动联接:http://www1.rexian.net.cn/ml/ycn/联接:http://www.changjiangtimes.com/bbs/simple/index.php?t43.html语录:康熙盛世,一年平均一个省杀不到一个人。

  六,原文:明朝皇帝是汉族人,农耕文化,比较懒,有个西苑就可以了,满洲不是的,……所以以后修了承德避暑山庄,又围猎,又避暑。

  视屏联接: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GAApNjmUdyY语录:明朝皇帝比较懒,有个西苑就可以了。

  阎崇年语录来源:2008年04月24日《新京报》的报导http://www.dahe.cn/xwzx/zt/gnzt/…… 0080424_1293845.htm《满学专家破解清史“疑案”》2005年10月20日兰州晚报http://www.lzbs.com.cn/wb/2005-10/20/content_529471.htm《阎崇年:我赞成修改历史教科书》2006年11月05日晶报 http://news.sohu.com/20061105/n246202382.shtml

  阎崇年被打不是孤立事件

  作者:最强悍的是命运提交日期:2008-10-16 0:20:00 地址: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free/1/1443000.shtml

  人民网转帖

  []致血浓于水的满族同胞:满汉民族大团结的前提和底线

  致血浓于水的满族同胞:满汉民族大团结的前提和底线

  标签:民族团结阎崇年 被打满汉

  在围绕满清历史褒贬争论的过程中,我们随时可以看见“破坏民族大团结”的大帽子横飞。批判满清的,有人说是伤害满族人民感情,是大汉主义思想,是破坏民族大团结;褒奖满清的,有人说是伤害汉族人民感情,是满清复辟思想,是破坏民族大团结。一个史实真实与否,并不会给我们带来直接的影响;而民族大团结局面的破灭,却是对我们中华民族毁灭性的伤害。这就是说,当前弄清谁在破坏民族大团结,如何避免和限制这场争论对民族大团结局面的继续伤害,远比满清历史褒贬争论本身更为重要。

  从攻讦双方来看,都在拼命钻故纸堆,想证明对方所说的历史是谎言,从而证明对方破坏民族大团结的别有用心。但是,这种行为无异缘木求鱼。其实要弄清这个问题,只需要弄清我们的民族大团结是建立在什么样的基础上的,那么谁在伤害这个基础,谁就无疑是在破坏民族大团结,这是勿庸置疑的。

  汉满民族大团结说法始于近代,巩固于新中国。汉满民族大团结的成型标志无疑是五十年代DZY的一通知一指示,一通知是在正式文字材料中禁用“满清”提法的通知,一指示是在政治、工作、生活中应将满族群众与腐朽满清政权区别对待的指示。不难看出,这一通知一指示的核心精神就是,将满族同胞与腐朽满清政权划清界线。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