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龙的力量—南海扬帆_红色猎隼【完结】(305)

  以他们的学识和智商,恐怕也很难跟他们解释激光目标指示器的工作原理,不过各国陆军在实战中使用激光目标指示器却有一个铁的原则,那就是作战过程中,装备有激光目标指示器的前沿炮兵观察所必须在炮兵阵地和攻击目标之间,且不能在同一直线上。如果象他们这样将激光目标指示器架设在目标物之后,那么由“没有长眼睛”的炮弹自然会将前沿炮兵观察所和目标混淆。

  虽然这一充满喜剧元素的意外挽救了徐虎威中校的坦克,但是整个滩头阵地上仍然承受着印度陆军猛烈的炮击。与各种大口径的榴弹炮相比,攻击范围巨大的火箭炮无疑是步兵最大的杀手。虽然印度陆军装备有俄罗斯生产的最新型BM-30型300毫米“旋风”火箭炮,但这种最大射程为90公里,但生存能力脆弱的重型火箭炮在岛屿防御战中多少有些大材小用。

  所以主要参与炮击的印度陆军所装备的BM—21“冰雹”型122毫米40管火箭炮,在这样的狭小岛屿内,缺乏制空权的印度陆军当然知道依靠机动来逃避打击是多么不现实的事情。唯一的办法是将这些火箭炮同样隐蔽在地下坑道里,为了节省下越野卡车底盘,三角形箱式发射架连同两侧可以升降的稳定装备被一起拆除了下来,安装在固定的水泥发射平台上构成了国际少见的“要塞火箭炮”。据说印度陆军还曾试图将其中的部分“要塞火箭炮”改装成具用对空射击能力的防空火箭炮,不过这方面的实验目前仍在印度本土昌德普尔的“陆军武器验证与实验站”中进行着。

  作为前苏联及其盟国大量装备的成熟武器,BM—21“冰雹”型122毫米40管火箭炮拥有20公里以上的超远射程,一次齐射可以覆盖24~27平方公里的广阔地域,所以覆盖中国陆军滩头阵地之外,印度陆军还用来它来打击在近海停泊的中国海军舰艇。为了迷惑中国军队的炮兵定位雷达,印度炮兵从5公里的距离开始,每向前增加500米的距离就发射1枚干扰丝火箭弹,这样的举措可以在20秒之内在长宽5公里的地区上空形成相当数量的假目标

  采用尾翼/旋转双重稳定方式的火箭弹纷飞着落向中国陆军狭窄的滩头阵地,虽然在开火的同时就有相当数量的炮兵阵地被中国空军和渗透过来的特种兵发现并摧毁。但是印度陆军相信这些牺牲是值得的,因为即便是火箭弹的破片都可以1米的距离能有效的摧毁装甲运输车和步兵战车,对于步兵而言,这更将是一场末日的洗礼。

  但是印度炮兵恐怕难以想象的是在水际滩头附近的近海海域内,数艘停泊着的万吨级货轮上,一个个看似普通的集装箱正缓缓的打开。一道眩目的光束在夜空中各自绚烂起来。

  起点中文网 www.cmfu.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第四十一章:并肩浴血(四)

  更新时间2007-3-6 9:25:00 字数:5287

  一艘艘万吨级货轮甲板上突然闪烁了奇异光芒,照耀着原本月光下平静的海面,毫不知情的水兵们纷纷从自己的卧舱跑上战舰的甲板,好奇的观望着这安达曼上空不可多得的奇异景观,这是真正的奇迹之光。这样的激光拦截船团一般由2艘万吨级货轮组成,每艘万吨级货轮甲板上都装有6~8个激光发射装置,在这些高能射线的攻击范围内,一枚枚来袭的火箭弹和炮弹在空中被击毁,幻化成绝美的午夜烟火。

  每套激光拦截系统均有三个部分组成,包括武器射击系统、指挥控制系统和为激光提供动力的化学燃料箱。其中,武器射击系统主要负责对空发射激光波束,拦截空中飞来的炮弹。指挥控制系统则主要负责目标的探测、截获和跟踪。传感器不断地监视天空,随时发现飞来的炮弹。一旦发现目标,指挥控制系统自动引导武器系统进行瞄准射击。甲板之下的每个化学燃料箱可以支持武器射击系统连续进行50次拦截射击。

  这些战术高能激光武器系统的主要通过高聚焦、高能激光柱,以产生足够的能量发射到火箭弹或是炮弹上,从而使其在半空中爆炸。而机动战术高能激光武器系统每发射一次的费用主要就是使用化学制剂的费用,仅仅是数千美元,远远低于这些炮弹落在滩头上所将给共和国带来的不可挽回的损失。

  每次拦截作战指挥控制系统最多可以同时跟踪50枚飞越战场上空的炮弹,一分钟可以精确摧毁大约12个空中运动着的目标。在如此近的距离内印度陆军BM—21“冰雹”型122毫米40管火箭炮所发射火箭弹的飞行时间仅为30秒左右,可以说是拦截环境中难以对付的目标。虽然在高能激光的拦截之下,仍不时有几枚成功的穿越拦截火力,落在滩头阵地上,但是对于追求火力密度的火箭炮而言,这样的打击显然难以实现其原先的战略目标。

  自20世纪60年代现代激光技术问世以来,各国的军工学者们便一直致力于军用激光技术和将其作为武器战场部署的可能性,在冷战时期美苏两大阵营读为此进行了锲而不舍的努力。

  但是,要将日趋成熟的激光技术运用在全新的武器系统上。各国的光学精英们无一例外的面临着一系列技术上的挑战:首先,需要研制出输出功率或能量足够大的激光器,其次,需要研制出能够使激光束精确瞄准和跟踪目标的系统,还要了解高能、大功率激光束在大气中传输的特性,并找出解决影响激光束传输的办法。最后需要研究激光与目标材料的相互作用机理,为设计激光武器提供技术层面的基础。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