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的这个计划看起来是很不错,产品从样品演示来看也很有优势,但是SAL本身还很年轻,我很好奇你们准备怎么来操作这个国际并购?还有,购并后的管理团队方面是怎么考虑的?”IDG首席合伙人刘程远问道,不愧是老牌风投人,这个问题问得那才是叫一针见血。直接命中SAL公司现在最大的软肋之一。
被人击中软肋,蔡思强却毫无愧色,“刘先生这个问题也是今天我邀请大家前来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老实说我们在这个方面没有优势,但是在座各位都是投资界的大腕、前辈,具备丰富的资产运作经验,非常期望各位前辈能够给我们一些宝贵的建议。”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蔡思强倒是非常光棍,直接坦陈事实,从专家这里取经。这个坦率的态度让四位风投大佬情不自禁地笑了。
刘程远也感觉自己这一拳好像打在了空气中一般,可是却毫不介怀,能够看清楚自己优缺点的团队,在他遇到的风投推演中实在太少,因此更加值得信赖。
很少有创业团队认为自己的商业计划、管理团队有缺陷,通常,遇到这种自信到盲目自恋的创业团队,刘程远通常都是一笑而远避之。
同傻子比智商,那是二货;同样,同自恋狂谈生意,那是自找失败。
蔡思强既然能够看清楚自己的缺点,却能够找对人,那么这个缺点就不再是缺点了。
而资本运作,的确是风投们最擅长的业务之一,蔡思强找上他们那真是找对人了。能够借脑借到这个地步,蔡思强也算是将风投们的资源利用到极致了。
好吧,这下大家真没有什么问题了,有产品、有计划、有资金,人才好像也可以找到,剩下的最后一个问题,那就是这十亿美元究竟值得了多少股份?
在一定限度内,钱的数量对于风投来说真不是什么问题,几百万美元、几千万美元的投,与几亿美元的投其实对于他们来说是没有太大区别的。他们需要关心的是这部分钱用来干什么,使用是否合理?自己在这笔买卖中收益有多少?
“好吧,其他方面我没有什么问题了,现在我们来谈谈这十亿美元值多少SAL的股份?”凯雷投资的周琛率先提出了这个大家现在最关心的问题。“谈完这个问题后,我们四个再谈谈这个联合投资的出资比例。”
赵建武和董锋在一边一直没有说话,自始至终都是冷静旁观,看到蔡思强逐渐说服这些风投大佬下定决心来投资这个项目,心中对于蔡思强开出的十亿美元虽然有疑问,但是也以为这是漫天要价、就地还钱的谈判把戏。
哪里知道到了现在,这些风投大佬对于这个狮子大开口居然毫无异义,开始直接谈起这些钱值多少股份的问题来。
意外,赵建武和董锋真的感觉太意外了。俩人这才知道在商业运作方面,自己与蔡思强差距究竟有多大。
但是这些东西既然自己搞不懂,就由蔡思强去操作好了,说起来,蔡思强才是公司的二老板,如果他都不怕自己的利益受到损失,自己还怕什么。
第一百三十七章 风投(三)
“SAL公司为此增发五千万普通股,也就是说每股作价20美元。”蔡思强轻轻吐出这个数字。
听到这个数字,赵建武和董锋这下是真傻了,直接楞在那里一动不动,不会吧,究竟是我们听错了还是这个世界太疯狂,现在都时兴漫天要价吗,还能够这样直接翻倍出价的?这简直是狮子大开口啊。
他们俩人当然很清楚之前风投给SAL的估值,现在总共十亿股的SAL估值大约在百亿美元左右,换句话说就是每股10美元。现在增发五千万股,每股是20美元,换算成为整个SAL,现在的估值等于210亿美元。虽然自己关门算如果过了明年,收入增加一倍没有问题,可是今年都还没有过完呢。
也就是说蔡思强轻飘飘的几句话就将这个估值比之前翻了一倍都还要多。嘴巴一张就是一百亿美元,这可不是一百块啊。二百亿美元,那就是1000多亿人民币呢,放眼中国股市当前2000多只股票,能够超过千亿人民币的有没有三十只?
够狠!赵建武和董锋心里抽搐了一下后同时冒出了这样一个词来,不过我喜欢,这么一来,等于兄弟们身家又厚了一倍。只是,这么一来就是一记猛的,这些风投大佬们能够接受得了吗?
想到这里,这俩兄弟眼神忍不住瞟了瞟对面的风投大佬。
还好,虽然一时间看不出这几个风投大佬内心的想法,但是个个的脸上至少还能保持平静状态。没有特别吃惊、特别惊讶的神色。
这俩兄弟看不出几个风投大佬内心的想法,并不代表他们没有想法。
蔡思强这个报价对于他们来说在思想上显然有些准备不足,比起他们预期的价位实在太高了一些。
听了刚才蔡思强对于SAL现状和将来业务发展的简短介绍之后,他们都估计到原先一百亿美元这个估值可能是给低了一些。毕竟未来单单sala的广告收入合起来大概年收入在6亿多美元,这是SAL最令人垂涎的地方,其他业务如果按照今年水准年收入在1亿多2亿美元。
至于导航仪业务,大家自动忽略掉,这块刚刚收购过来,能够不亏损太多大家就心满意足了,至于盈利大家还真没敢往这个方面想,收购这么一个企业当年就要盈利,对于收购方来说要求实在太苛刻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科幻